葉挺成就最高的兒子:1988年授中將,其子知名度也高

2023-06-03     雲夕客

原標題:葉挺成就最高的兒子:1988年授中將,其子知名度也高

抗戰勝利之後,共產黨和國民黨舉行了一次重慶談判,在這次談判中,涉及到了一個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葉挺將軍。

1945的談判中蔣介石表示願意釋放葉挺將軍,但是直到1946年3月4日,葉挺將軍才被釋放,但是在1946年的4月8日,葉挺將軍登上飛機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對於葉挺的突然逝世,周恩來心痛不已,雖然葉挺不幸去世了,但是他的後代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葉挺的兒子葉正大在父親因飛機事故逝世後,一心撲在了飛機製造業上,後來還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這是葉挺知名度最高的一個兒子,也是承襲了葉挺為國為民精神的一個兒子,葉正大的貢獻不僅僅是製造飛機那麼簡單,他是憑藉一人之力拉動了整個中國的航空事業。

蒙冤五載,一朝喪命

昔日的抗日英雄,卻被國民黨惡意扣留當了五年的俘虜,在葉挺被抓的五年里,國家沒有放棄過他,一直在想方設法的救他。

後來抗戰結束,蔣介石答應放人,一時間共產黨內一片歡聲笑語,但是五年的蹉跎,使得一位少年英雄再度歸來時已經兩鬢斑白了。

儘管如此,共產黨內部還是熱烈的歡迎了葉挺的回歸,葉挺甚至都來不及休養,就向黨提出了重新入伍的請求。

葉挺剛出獄就得到了黨內許多人的問候,在他被釋放當天,邵力子便同他一起到了重慶的紅岩中央代表團駐地。

當時葉挺的出現讓當初所有的人都激動不已,他們熱烈的跟葉挺打著招呼,多年不曾回家的葉挺感動不已。

當天郭沫若也千里迢迢的趕了過來,為黨付出的每一個人都會被銘記,被同胞和同志們所熱愛。

當時離得近一點的,像郭沫若,就趕到現場慰問,離得遠無法短時間趕到的,就像劉伯承,通過發個電報給予慰問。

就連周恩來對此事也很上心,他將葉挺的女兒揚眉帶到重慶,為了方便父女二人相見。

為了實現一家人儘快團聚的願望,周恩來還發電報讓葉挺的夫人李秀文趕到重慶來見面。

葉挺給中共中央致電,請求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志願書中,他懇切的表達了自己入黨的決心,以及對各位領導人如此重視自己的感激之情。

黨中央給葉挺的回覆也很快,第二天葉挺就收到了回復,黨中央給出的回覆是肯定的,他們很認同葉挺多年來對國家的貢獻,也歡迎他的再次回歸。

葉挺3月4日出獄,3月7日參加了自己的入黨儀式,從此葉挺又回歸到了中國共產黨的隊伍。

如此迅速的速度讓葉挺的心放了下來,但也刺痛了另一個人的心,那就是蔣介石。

國民黨扣押葉挺五年,圖的不就是這個人的忠心嗎?五年的時間不僅沒能得到葉挺的心,還讓葉挺對共產黨更加的熱愛。

4月8日,在周恩來的送行中,葉挺和家人上了飛機,在此之前,葉挺還說自己能夠被放出來多虧了周恩來和黨領導的努力。

那時候的葉挺眼裡閃著光,期待著回到延安之後,快速加入到共產黨的工作,為祖國出一份力。

葉挺的飛機,從機組人員,到飛機整體都是經得住考驗的,本以為會是一次平常的旅途。

沒想到葉挺上了飛機之後,周恩來一直沒有收到延安的消息,於是心急之下,周恩來派人去打聽葉挺的下落。

終於在4月11傳來了消息,但卻是飛機上全體人員全部失事的噩耗,聞訊,周恩來當場痛哭。

周恩來懊悔不已,他自責自己沒有安排好,當時要是分乘兩架飛機,可能結果會好一些。

這件事周恩來一直耿耿於懷,一個蒙冤多年好不容易迎來了光明的人,突然就消逝了,這對周恩來是個打擊,對黨來說也是一個打擊。

葉挺的飛機失事事件被稱為「四八空難」,這成為了周恩來心口上的一道疤,也是周恩來一直放不下的一件事。

延安成長起來的革命少年

葉正大是跟隨父親一起到達延安接受革命教育的,當時國難當前,葉挺毫不猶豫的就帶著妻兒奔赴延安,哪怕是能為國家出一份力也是不白來。

葉正大也是從小受到父親這種愛國精神的影響,他長大之後也抱著一顆愛國之心,投身中國的飛機製造業,為國家留下了無數的發明創造。

1927年,葉挺迎來了葉正大這個兒子,當時的葉挺已經是一名將領了,但出身將領家庭的葉正大身上沒有一點驕傲自滿的痕跡。

因為葉挺很注重對下一代的培養,葉挺對兒子的培養準則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於是小小年紀的葉正大,就受到了來自父親的刻意磨練,葉正大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學校的初中部班級組織了一次3天的野營。

那次的野營,需要學生自己帶著行李和鍋碗瓢盆,到了野外吃飯住宿也需要自己動手解決。

聽說有這麼個活動的葉挺,可不會浪費這個鍛鍊兒子的好機會,於是葉挺特意找了學校,將葉正大塞進了初中部野營的隊伍中。

當時的葉正大才九歲,他在野外,跟那些年紀比自己大的初中部同學一起風餐露宿,他們扎帳篷做飯,清洗自己的衣服,沒有過相關經驗的葉正大顯得有些手忙腳亂。

但是在那幫人中,他年紀小,這樣的表現也可圈可點了,在野營的第三天,葉正大和同學們迎來了一場大雨,那場大雨將葉正大澆了個透心涼。

但是回到家的葉正大雖然狼狽不堪,但是在父母面前一句抱怨都沒有,反而眉飛色舞的跟葉挺講起了野營的趣事。

那時候葉挺就知道自己這個兒子心性不錯,好好培養一定可以成大器,事實證明葉挺的眼光也沒錯。

一家子的日子過得倒也是快樂,葉正大很喜歡航模,從他小的時候母親李秀文就發現了這一點。

於是為了培養出他的愛好,葉正大的母親查閱了很多的資料,也跟不少人打聽了相關的知識。

李秀文怕葉正大接觸不到很多先進的知識,於是便託人從國外捎來一些關於飛機的書籍,和國外的飛機航模。

李秀文還買了很多的木片和製造飛機的圖紙給葉正大看,有了母親的支持,葉正大對製造飛機一事更加的沉迷了。

葉挺的被俘讓一家人消沉了很久,當時的國家動盪,家庭破碎是常見的,但是當這件事真的到自己頭上的時候,恐怕沒有幾個人能接受。

得知父親被國民黨扣押後,葉正大更加的賣力研究起飛機來,他雖然年紀小,可是有一天在家人的目光下,他真的造出了一架可以飛起來的飛機模型。

當天葉正大的母親正在接待客人,葉正大的弟弟妹妹都在草地上玩耍,之見葉正大報出來一個飛機模型,神秘兮兮的對大家說它可以飛起來。

葉正大的話一時間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於是所有人都等著他展示飛機的起飛。

一個一尺大的白色飛機模型被葉正大放到了滑車上,葉正大只是用手一撥動滑車,那個飛機就飛了起來,還在空中轉了好幾圈。

葉正大的飛機夢

當時一家人都被葉正大的小飛機震驚的說不出話來,事後他的媽媽更是止不住的誇讚他,就連他的弟弟妹妹都圍著他拍手叫好。

可惜這樣快樂的日子不常有了,葉正大的父親葉挺重獲自由之後,母親帶著弟弟妹妹去接父親回家。

葉正大則是滿心期待的等著一家人團聚的時刻,可是等了很久只等來了家人遇到空難的消息。

一時間葉正大傷心不以,雖然葉挺知道戰爭會帶走很多人的性命,但是他沒想到的是,抗戰結束後,家人竟然因為空難丟了性命。

葉正大的家裡擺滿了大大小小的飛機模型,有木頭的也有自己用其他材質做出來的。

看著滿屋子的飛機模型,葉正大更加堅定了以後要從事飛機的製造行業,不僅是為了不再有和家人一樣的悲劇出現,也為了發展祖國的飛機事業。

後來為了深入研究飛機製造業,他與一眾烈士子女踏上了出國留學的道路。

葉正大隨著大家先到了莫斯科,等語言熟練之後,他便開始踏上了自己的道路。

飛機的製作一件簡單的事情,當時中國對飛機製作的技術掌握的並不完善,所以在學校學習的日子裡,葉正大學的很艱難,但同樣的他也很努力。

他期待著自己將這些知識全都裝進腦袋裡帶回國,他想要為祖國的飛機事業添磚加瓦。

葉正大出國的時候中國的工業還沒發展起來,在一些繁華的城市都見不到幾家工廠,更不要說製造飛機這種大工程了。

於是葉正大便幻想如果國家有屬於自己的飛機會怎麼樣呢?他一邊幻想一邊更加的努力了。

他深知,他的所學在回國之後很可能會用在實際上,所以在學習期間,他不敢有一絲馬虎,也一直秉承著刨根問底的精神,既然學了,不妨給它學透。

在蘇聯的一個春節,毛主席與周總理都在,他們這幫留學生也湊到了毛主席跟前。

在這幫青年眼中,毛主席就是偉人,是他們的偶像,於是這些留學生便拿著本子等著毛主席給自己簽字,或者寫下一句評語。

這些學生將毛主席圍在中間,一個個的都期待著毛主席的題字,於是毛主席便一個個的問去,他挨個問大家學的什麼專業,學習情況之類的問題。

等到了葉正大這裡,毛主席照例問了他的情況,葉正大一說自己是學飛機製造的,毛主席當場就樂了。

於是毛主席在他的本子上寫下了「建設中國的強大空軍」幾個字,短短一行字,卻讓葉正大心中激動不已,這正是他的所願,也是他的期盼。

在學校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葉正大馬不停蹄的趕回了國,當時正是國家建設的時期,想葉正大這樣的人才,正是國家建設所需要的。

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室在112廠成立,葉正大作為設計室的第一批使用者,他格外的珍惜這個飛機設計室。

當時不少的歸國精英與葉正大在這個設計室公共工作,大家一邊學習一邊研究,他們孜孜不倦不知道多少個日日夜夜。

當時他們不敢輕易下手,就連最基礎的東西他們也要斟酌好久才敢下手實操,他們珍惜每一份材料,但是心中也焦急的想要生產出屬於自己國家的飛機。

他們經過了將近兩年的時間,一台殲教1被設計並且製作了出來,成功首飛的那天,整個中國都洋溢著喜悅。

殲教1的出現,代表著中國的飛機製造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也鼓勵著更多的飛機製造者的加入。

堅守終生的「飛機夢」

有了第一架屬於自己國家的飛機出現,葉正大的後續研究也變得輕鬆了起來,在殲教1的基礎上,他的團隊不斷的改良創新,新型的飛機也在他們的手中一架架的誕生。

葉正大團隊出品的飛機,為國家在空軍領域長了一把臉,也為國家的飛機發展行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葉正大在蘇聯的時候曾見過他們先進的工業生產線,於是他也想著回到國家之後,什麼時候能為國家打造一個這樣的流水線?

於是回國之後,他不僅研究飛機,還研究蘇聯的生產廠房人家那邊的生產經驗,有了借鑑的模板,國內的生產基地很快便初顯雛形。

葉正大在崗位上的努力是所有人都看在眼裡的,一項項成果的出世,也讓國內的飛機事業更上一層樓。

葉正大不禁自己努力,他還特別注重培養下一代,他知道只有自己這一代發光發熱還不行,要讓掌握技術的後代如同韭菜一般,一茬又一茬的不斷層。

後來葉正大被調到了空軍發動機的研發基地,在這個崗位上,他任勞任怨發光發熱,為國家搞出了不少的新型機型。

葉正大多次獲得科技領域的進步獎,他一直堅守崗位,知道他退休的那一天。

參考資料:

《葉挺之子葉正大是如何走上航空報國之路的》 知網

《國際院士——葉正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6e8437cc1cdc6ebbbf55c50116db5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