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經常能在網上看到,南北方菜市場差距的調侃。
南方人買土豆,按個買,只買一個兩個的情況,司空見慣。
北方人買土豆,按筐買,一次起碼就買好幾斤。
南方人買玉米,不僅能按個買,還能順便讓店家剝成粒。
北方人買玉米,最少單位起碼是公斤。
南方人買豬肉,按頓買,單次只買半個巴掌的瘦肉,還能要求老闆切成肉絲,回到家就能下鍋煮個湯。
北方人買豬肉,成扇的排骨,豪橫一揮,全部拿下。
水滸傳里,鎮關西切豬肉臊的故事,沒法在南方菜市場上演。
畢竟只是肥瘦分開,切上10斤精肉,不是什麼過分要求。
調侃歸調侃,上述舉例片段雖然不能全部當真,但經營生意做買賣,服務意識的確很重要。
不過,這天剛看到一條茶友私信。
「白茶餅我始終撬不好,總是碎掉,能不能下單之後,你們幫我撬成散的,再打包發貨過來?」
呃,這件事建議茶友三思。
提前將白茶餅全部撬好,這不是不能為,是不可為。
看完以下4點原因,不難將整件事想明白。
《2》
一、正常白茶餅不會壓太緊。
網上看到一個提問:「生普和熟普的茶餅,為什麼比白茶餅緊?上次買了一個熟普沱,讓一百幾十斤的壯漢撬,對方也感覺費勁,更誇張的是,那小片撬出來的沱茶,煮了一下午,竟然還沒散,這太不正常了。」
原料不同,製作工藝不同,決定白茶與普洱在壓餅後,鬆緊程度有別。
喝過普洱餅茶、磚茶、沱茶後,再轉過來嘗試喝白茶餅。
你會發現在撬白茶餅時,難度簡直是降維打擊,太輕鬆了。
和硬邦邦的沱茶比,正常狀態的白茶餅快趕得上一塊豆腐,撬茶期間根本不費力。
只要掌握技巧,逐層撬開就行。
對撬茶技術感到不自信時,建議茶友們買對適合自己的白茶餅。
拋開其餘內容先不談,整餅白茶的鬆緊程度要適中。
遇到那種過分緊壓,內部沒有絲毫空隙,堅硬如石的茶餅,哪怕再便宜也別買。
因為從白茶壓餅過程看,壓餅太緊,是工藝硬傷。
蒸壓期間,下壓定型時,溫度太高、時間太長、力度過重等。
由於參數不對,會嚴重損傷白茶內部養分和茶味物質,同時壓出又緊又硬的一餅茶。
這樣的茶餅撬出來很費勁,容易撬成碎渣不說,茶味也不好喝,更談不上收藏價值,買入手根本沒有積極意義。
《3》
二、撬開後不利聚香。
喝白茶,散茶餅茶的茶香風格會有區別。
條形鬆散,自然舒展的散茶,茶香會更清新原味。
不論新茶老茶,茶香本質都是自然植物氣息。
剛產出來的新白茶,毫香、竹林香、花香、筍香、粽葉香等,清晰爽朗。
一路珍藏下去,久存三年五年後,隨著白茶逐漸陳化,藥香、陳化、干荷葉香、清幽花香、由毫香轉化而成的乾燥稻穀香等,深邃悠揚。
相比之下,白茶餅的茶香會更成熟。
夏秋季上山,遇上廠里在壓茶餅時,整個車間都會瀰漫著濃郁茶香。
剛烘乾結束,新鮮出爐的白茶餅,剝掉外層的餅袋,湊近聞一聞是一股烘炒植物的香氣。
受到蒸壓影響,餅茶比散茶的發酵程度略高,能擁有出現果香、輕微甜香的機會。
如果是高山秋壽眉餅,由於梗葉內部有不少可溶性膠質物和可溶性糖,壓餅後陳化出棗香的機率很高。
久存多年的老壽眉茶餅,棗香、藥香、陳香是基礎香型,比起同期散茶是完全不同的香氣風格。
回到正題,為了更好地聚集茶香,好端端的一餅白茶, 不建議盲目撬散。
尤其是一餅剛壓的茶餅,還沒有正式以餅茶的形態開始陳化。
猛然撬散,對白茶餅的獨特香氣陳化,沒有半點積極好處。
同樣是喝一餅茶,茶友們可以做一個小實驗。
撬出部分茶葉,另外用密封袋暫存。
剩餘的大半餅茶,原樣密封存放。
隔了半個月後,再現場撬出一泡,對比提早撬散的同款茶餅。
這時你會發現,「現喝現撬」的那一泡會更香。
《4》
三、可入手獨立規格的小餅片。
在以前,新手第一次喝白茶時,照例是先推薦散茶。
因為道理很簡單,對0基礎的新人來說,喝散茶更省事,直接取茶就能泡開喝,不需要撬茶。
但現在有了更好的選擇。
建議散茶、餅茶,都是少量入一些。
親自對比嘗試,才能知道哪個更適合自己。
當你打算喝一喝,白茶蒸壓之後會是什麼風味?同時又不擅長撬茶時,有一個折中之策。
即,選擇迷你餅。
獨立包裝、一次一泡,輕巧便攜。
不僅對新手入門嘗試很友好,還很方便辦公室泡茶。
放入完整一小片餅乾茶進入大杯子裡,裝入沸水。
靜置片刻,等到乾燥的茶餅片緩緩泡開舒展,茶味不斷浸出,就能享用到一杯甘醇飽滿的茶味。
獨立包裝的餅乾茶,省去了撬茶步驟,也能喝到白茶餅的滋味。
這比起直接買一餅茶,全部撬散再打包發貨省事得多。
《5》
四、散茶風味也不錯。
喝白茶餅,不建議一次性全部撬散。
尤其是這餅茶的壓餅時間還沒超過一年。
前不久,剛將散茶壓成茶餅。
這時,立馬將新鮮出爐的白茶餅,全部撬開,再拆開成散狀。
期間,等於整個壓餅過程,變成了無用功。
白茶壓餅產生的獨特風味效果,還沒正式聚合、陳化,一齊轉變。
猛然間,就全部撬散。
如果一早知道是這樣的結果,不如從開始,就選擇不壓茶。
同樣的道理,放在買茶也是一樣的。
白茶品類體系豐富,散茶餅茶、春茶秋茶、新茶老茶,一應俱全。
如果單純是覺得,散茶沖泡更方便。
那麼,大可暫時放下對茶餅的執念,選擇入手散茶。
這比起買了一餅茶後,要求全部撬散更實在。
《6》
曾經看到過這樣的白茶謠傳,稱白茶壓餅更容易保存。
因為緊壓成餅的白茶,內部空隙少,能延緩水汽入侵,不容易受潮……
但這一看就是假的。
存白茶, 不論散茶餅茶,都少不了密封、避光、乾燥、陰涼儲存。
防潮這件事,始終是存茶重點,不可放鬆警惕。
白茶在壓成茶餅之後,並沒有修煉出「金剛不壞之身」,一旦存茶不密封,或者外界水汽太重,照樣會引起水汽逐漸沁入。
一旦茶餅表面受潮,整餅茶就毀了。
所以,在長期儲存白茶時,不管散茶餅茶,都要逐層包裝。
建議用三層包裝密封,動用紙箱、塑料袋、鋁袋逐層收口密封,杜絕外界水汽與干茶的接觸。
從白茶儲存陳化角度看,不論散茶餅茶,只要干度達標,品質到位,都可以長期收藏。
但在收藏白茶餅時,不適合全部撬散。
畢竟,前文已經提醒,撬散之後不利於餅茶的獨特茶香成型。
為了存出更香、更醇、更好喝的茶味,還是將同款茶餅多入幾塊,成規模團隊陳化效果會更好!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