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封面|美下任總統或面臨「預算危機」

2024-10-08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0月8日報道美國《國民評論》半月刊11月號(提前出版)刊發題為《即將到來的預算井噴》的文章,作者是多米尼克·皮諾。全文編譯如下:

明年美國財政政策將陷入爛攤子:2017年生效的《減稅與就業法》條款到期;2023年債務上限協議約定的支出限額將失效,債務上限需要再次提高。

2024年底前,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必須決定如何支出因《美國救援計劃》獲得的資金。一旦這筆錢花完,很多州長和市長會向華盛頓要更多錢。2021年的基建法案給予的舉債權限將於2026年到期,建築行業的通脹會讓承包商警告說,需要更多資金才能完成項目。

疫情期間依靠舉債度日,使得利息支付成為聯邦支出的第二大類別,超過了軍費開支,而且隨著舊債在高利率環境下延期,利息支出仍在繼續增加。當前處於失業率較低而且經濟擴張的和平時期,但聯邦赤字已約為2萬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3%左右。明年赤字將再次達到2萬億美元左右,這還是在一切正常的情況下。

財政赤字不斷走高

卡瑪拉·哈里斯和唐納德·特朗普中將有一人明年起擔任總統。但他們在美國廣播公司辯論時,主持人沒有就預算、債務或整體稅收政策提出任何問題。事實上,整個辯論中沒有任何人提到「預算」「債務」和「支出」等詞語。主持人被兩名候選人牽著走,但兩名候選人都不知道該怎樣處理這些問題。

短期來看,聯邦預算在經歷疫情開支井噴後,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恢復正常。2020年第一季度聯邦支出年化計算後為4.9萬億美元,今年為6.7萬億美元。不管怎樣,按照預期今年的開支都會高於2020年。但假如支出保持疫情前的趨勢(當時已經太高了),會減少約1萬億美元。

特朗普和哈里斯都應對預算井噴承擔部分責任,也應對如何清理殘局多少有些想法。緊急時期出現龐大赤字支出有其必要性,但只要走出緊急時期,龐大赤字支出就該叫停。二戰期間美國積累了巨額赤字,戰爭獲勝後便削減赤字;經濟尚未完全從金融危機中復甦時,政府開支仍然過多,但赤字從2009年占GDP近10%減少到2015年占GDP不到3%。

相比之下,今年赤字將占到GDP的6%左右。20世紀30年代,赤字從未超過GDP的5.4%。按赤字在美國經濟中的占比計算,現在甚至超過了金融危機時期,而兩名總統候選人都不為所動。

保險支出大量增加

當時和現在的區別在於,從現在開始推動赤字增長的將是保險數字,而不是經濟周期或任何緊急情況。兩名候選人一致認為,債務問題的根本原因--聯邦社保項目是無解的。長期來看,這才是決定因素。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未來30年,社會保障項目、聯邦醫療保險以及為這些項目提供資金所需的借款,將令國家債務增加124萬億美元。而這一時間段聯邦預算中其餘項目將大致收支平衡。

124萬億美元幾乎肯定低估了,因為這是國會預算辦公室基於以下設想計算得出的,即未來30年利率永遠不會超過3.8%。政府所有的額外借款都將加大利率壓力。在3.8%以上,利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債務就會再多出40萬億美元左右。

預算其餘部分將保持大體平衡,這一設想隱含的前提是現行法律不會改變;前提是不出現經濟衰退、軍費開支無可預見增長,也不會新推出大規模開支計劃(除非相應削減開支);前提還得是,原定於明年和後年到期的所有政策真正失效,不折不扣,而且永遠不會捲土重來。

但實際情況不會這樣。無法預知未來30年世界事務會給美國帶來什麼,而且即將到期的政策,就算不是全部也至少有一部分肯定會延長。《減稅與就業法》是規模最大的項目之一,據估算全面延長這一項目將在未來10年增加3萬億至5萬億美元債務。這一數字與聯邦社保項目的影響相比微不足道,但仍然金額龐大。

專家建議削減開支

特朗普和哈里斯在競選中所不同的,是對經濟無知的具體表現。特朗普揚言徵收全面關稅,由外國人埋單(實際上是美國人埋單)。哈里斯承諾通過公訴降低住房和食品價格(要是這麼容易就好了)。

共和黨和民主黨或許可以就擔起財政責任走到一起。今年早些時候,美國曼哈頓研究所的布賴恩·里德爾撰寫報告,試圖推進這一結果。他的計劃無法讓預算收支平衡,但能讓債務與GDP之比穩定在當前水平,也就是100%左右,然後在未來30年逐步降至73%。

他使用的是現實設想,而不像國會預算辦公室以現行法律為基線。他借鑑愛爾蘭、瑞典、加拿大和其他國家財政改革的成功經驗,帶頭削減開支,只建議小幅增稅--試圖通過稅收填補財政漏洞的國家必然會失敗。

里德爾的計劃將調整社會保障福利根據通脹變化而變化,而且每年將退休年齡提高3個月,直至69歲。他計劃減少富人的社保福利,保留窮人福利,完全不上調社保補貼的繳稅。

至於更加消耗預算的聯邦醫療保險,其補貼稅率將調高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還將推行聯邦醫療保險改革,提高其競爭力。較高收入年長者預計將繳納更多保險費,但申請保險的資格年齡保持65歲不變。

預算問題不容迴避

這些想法並不瘋狂,有能力的領導者可以讓選民接受。社會保障項目仍然多少有效,唯一原因是隆納·雷根和國會兩黨都支持某獨立委員會提出的建議:向社保福利收入徵稅--但特朗普已經表示希望取消這一做法。1983年里根簽署命令,一系列社會福利改革計劃生效,他發表講話說:「今天我們看到,曾經分裂和恐嚇了這麼多人的問題現在把我們團結在一起。」在第二年大選中,里根贏得了49個州。

當時和現在的另一個區別是,現在問題嚴重得多。如果美國保持財政健康,候選人都想把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無可厚非。但預算陷入災難,真正重要的決策必須在明年做出。不同於候選人滔滔不絕談論的很多問題,政府預算完完全全是政府所能控制的。

這意味著,無論爆發怎樣的預算危機,都將百分之百是政府的過錯。政府領導人應該正視這一點,向選民坦白即將發生什麼,而選民也應該要求他們這樣做。領導人和選民都沒有履行這些責任。預算問題如此觸目驚心、如此不容否認,逃避相關責任的唯一辦法只能是絕口不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60e82da9eab89f7f9d02e1602fdba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