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上至國家,下到家庭,對於幼兒的安全越來越重視。
孩子的成長過程必須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幼兒園溫馨提示家長:這9個幼兒入園安全溫馨小貼士,很重要!請家長務必看完並配合幼兒園工作的開展,一起為孩子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一、不帶與園內活動無關的物品。
家長在送幼兒來園時,要對幼兒隨身攜帶的物品進行檢查,嚴禁幼兒攜帶有尖、帶刺不利於幼兒安全的物品來園。如:釘子、別針、小棍、破損的塑料片、帶稜角的石子、金屬卡子等堅硬的物品,以免幼兒不慎受到傷害。
二、帶藥品時要注意。
幼兒遇有生病或不適,家長需要為幼兒帶藥來園時,請家長務必將藥品交到班級老師手中,不可讓幼兒自己放在口袋中,以免幼兒誤食或因瓶裝藥品在玩時碰碎扎傷幼兒皮膚。
同時,家長要填好服藥單,服藥單上一定要標明:
1、幼兒班級;
2、幼兒姓名;
3、服藥日期;
4、服藥時間;
5、服藥劑量;
以及其他要說明的重要內容,以便老師按時按量按家長要求為幼兒服藥。
三、送接幼兒的要求。
家長每天送幼兒來園要親自將幼兒送到班級老師手中,不得將幼兒放在幼兒園大門,讓幼兒自己入園,以免幼兒中途遇到不安全的因素或走失。接幼兒離園時,為了確保幼兒安全,家長要從班級老師手中接幼兒。
家長要妥善保管好幼兒接送卡,接送幼兒時及時出示接送卡,接送卡一旦丟失要及時掛失,以免別人誤解幼兒。
當家長因外出不能按時接幼兒並臨時委託親戚朋友代接幼兒時,要及時電話通知班級教師。
四、女孩佩戴飾物。
家長為了打扮自己的女兒,通常在為幼兒梳頭時會佩帶一些好看的髮飾,家長在選擇髮飾時,一定要從幼兒的安全的角度出發,儘量不要選擇金屬類帶稜角易剮蹭髮飾,以免幼兒在穿脫衣服或遊戲時傷著自己或同伴。如金屬類的小蝴蝶等。
五、不為幼兒佩戴飾物。
有些家長處於愛自己孩子的心理角度出發,通常喜歡為幼兒脖子上佩帶一些項鍊如:小佛、小珠子、小繩等,尤其幼兒在午睡翻身時稍有不慎這些飾物就會勒住幼兒脖子,讓幼兒呼吸困難,對幼兒造成傷害。
有時因項鍊的小繩斷開,小珠子等較小的物品散落,幼兒出於好奇會將其塞進鼻孔、耳朵、或放在嘴裡含著不慎會吞咽,造成不可彌補的後果。
戒指、手環、手錶、皮筋等是幼兒喜歡佩戴的小飾物,這些飾物不但影響幼兒活動中的注意力,它同時也會給幼兒帶來了一定的潛在危險。
如:遊戲時戒指的剮蹭可能會傷到自己或同伴。
由於幼兒皮膚嬌嫩,這些飾物長時間佩戴對於幼兒手指、手腕等局部血液循環造成影響,甚至會使局部皮膚變色壞死。
六、及時告知
1、家長如果發現幼兒來園時有異常反應,應及時告知班級老師並進行及時交代,教師可以根據家長反映的情況對該幼兒給予及時的關注,隨時觀察,發現問題及時作出相應的處理。以免幼兒發生意外。
2、幼兒來園時,如果孩子幼兒先天性疾病或對食物等物品過敏,請家長要及時告知老師,以便教師在平時的活動中和進餐中對幼兒給予及時的關注,讓幼兒愉快地度過在園的每一天。
3、如果孩子患有傳染病(水痘等)請家長及時告知班級老師,同時要讓幼兒與其他幼兒群體進行隔離,以確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七、家長要妥善保管好成人藥品
家長在家要妥善保管好成人的藥品,不要讓幼兒觸摸到,有時幼兒會出於對藥品的好奇,將其帶到幼兒園,乘老師不注意時自己與同伴「分享」,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八、躲避危險
1、家長要在生活中教育幼兒不要將手指放在門縫處玩耍,以免同伴或其他人關門將其擠壓,造成手指損傷。
2、家長在接送幼兒上下樓梯時,隨機教育幼兒要按規則行走,減少碰撞。
3、教育幼兒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給的食物。
4、不摸危險的物品;不攀爬危險的地段;不疾跑,不急拐彎。
5、學會正確使用剪刀、鉛筆以及各種學具;學會正確操作各種玩具以免因使用、操作、方法不對造成傷害。
九、避免意外事故
1、防溺水:每年夏季,溺水都是導致青少年兒童意外死亡的第一殺手,為防止此類事故的發生,家長不要讓幼兒單獨在河邊、池邊、溪邊玩耍,禁止青少年兒童在沒有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
2、 防燒燙傷:打火機、電飯鍋、高壓鍋、茶壺、茶杯,以及汽油、酒精、油漆等易燃品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家長平時要教育兒童不能玩火,遠離火源、插線板等,禁止幼兒進廚房。
3、 防止誤食:給孩子選購玩具時,應仔細閱讀相關的使用說明,檢查產品說明書、產品合格證是否齊全,孩子是否符合產品的適用年齡段,不要給年幼的兒童購買巴克球、磁鐵片這類強力磁性玩具,家中的玻璃彈珠、螺絲、紐扣等小物件一定要收好。
4、防墜樓:想要有效地避免兒童墜樓的情況的出現,就要確保陽台、窗戶的封閉性和安全性,除了對陽台和窗戶的重視之外,對於護欄也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家長們一定要在合適的地方安置護欄,讓孩子不能夠去到那些危險的地方。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危險的發生。
園長幼師通服務平台 為中國學齡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專業資訊服務,致力於幫助托育園&幼兒園園長、教師專業化提升,為托育園&幼兒園提供專業服務的第三方服務平台。
*聲明:本文大部分文字和圖片均來自網絡,由園長幼師通服務平台小編因教學和研究需要轉載或選編的文章,重在分享優秀教育理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後台留言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