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一周 | 「和平峰會」應給和平以機會

2024-06-14     新民周刊

和平從來不是天生的。

文 | 朱國

「和平峰會」會不會帶來和平?這甚至是連參會的人,都未必心裡有底。

6月15日,「和平峰會」在瑞士琉森近郊開幕。這是有關烏克蘭問題的峰會,但從時間上看,考慮更多的似乎是美國因素。6月13—14日,美國總統拜登去義大利參加G7峰會,組織方特意把瑞士會議放在15日,好像是怎麼著也要讓拜登「順道」去隔壁瑞士參個會的意思。結果已到了瑞士門口的拜登笑嘻嘻宣布,家裡有事,瑞士不去了。

雖然之前說過拜登不去、俄羅斯領導人「將起立鼓掌」的烏方,還是對拜登不去瑞士的決定「表示歡迎」。

稍早一些時候,聯合國也發布了相關信息。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6月7日說,古特雷斯秘書長「不會去」瑞士,組織峰會的各方都「已收到通知」。秘書長也很忙。

俄羅斯未被邀請參加這個「峰會」。俄總統新聞秘書對此評價說,沒有俄方參加的這一峰會,是「荒謬的活動」和「無聊的消遣」。

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向來在國際事務中主持公平正義公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中方認為,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都應該得到支持。我們從一開始就重視此次會議。中方反覆強調,和會應當具備「俄烏雙方認可、各方平等參與、對所有和平方案進行公平討論」這三個重要的因素。中方難以參會,正是因為我們認為本次會議恐怕還無法實現這三點。發言人強調,是否支持和平,不應當由個別國家或者特定會議來判斷。

雖然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和平峰會」,但美西方有關擴大戰爭的論調卻越來越高亢,這與「和平峰會」的格調似乎格格不入。

繼法國之後,美國官員5月30日證實,拜登已經有條件同意烏克蘭用美製武器打擊俄境內目標。5月31日,德國政府發言人也發表聲明說,德國政府同意烏克蘭使用德國援助的武器攻擊俄羅斯境內的軍事目標。俄羅斯領導人則警告說,如果烏克蘭軍隊對俄羅斯境內目標實施了打擊,責任應由向烏克蘭供武的西方國家承擔。

或許是作為回應,俄羅斯宣布派出一支海軍編隊,出訪距離美國本土200多公里的古巴。俄方「不無幽默」地說,編隊里包括了一艘核潛艇,但核潛艇上沒有搭載「核武器」。美方發言人則比較「配合」地說,我們不認為此事「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沒事,大家開心就好。想來甘迺迪當年搞出「古巴飛彈危機」,真的是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小題大做、無事生非了。

在談到「和平峰會」可能的前景時,一位歐洲重要國家領導人本月初在議會說,會議不會討論「和平談判」,距離和平談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以「和平談判」為目標的「峰會」,是不是可以冠上「和平」的名頭,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和平峰會」,應該給和平以機會。

發生在東歐平原上持續了兩年多的危機衝突,歷史脈絡、是非曲折是不難辨別的。

歐洲在近現代歷史上曾經有過較長時間和平時光,各國各民族文明都得到了長足發展。英國的工業革命、法國的共和運動、普魯士對德意志的統一乃至大航海時代帶給歐洲的紅利,使得進入20世紀的歐洲,似乎一片「陽光燦爛的日子」。

正是在這「歲月靜好」的時光里,歐洲的統治者們忘乎所以了。塞拉耶佛的槍聲,很快演變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非常可悲的是,流傳至今的影像里,許許多多都是各國歡天喜地上戰場的鏡頭,這跟後來「凡爾登絞肉機」「索姆河地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戰打掉了整整一代歐洲年輕人。

作為一戰延續的二戰,更加慘烈。這使得二戰後歐洲領導人,在相當長日子裡總體保持了謹慎。華沙之跪、北溪管道,都可以看作是重建信任的努力之一。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冷戰餘孽的北約無休止無底線東擴,終於釀成了東歐平原上兄弟相殘。

和平從來不是天生的。不以和平為目標的「和平峰會」,是值得歐洲人深思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54d8a5e556b4415a818f4df62f45f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