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西經濟與廣西相比如何?

原標題:粵西經濟與廣西相比如何?

蘇北的窮是相對於高度發達的蘇南來說的,可粵西的窮,那是真的窮,廣東作為我國首個經濟總量突破十萬億的地方,珠三角一帶極其發達,可粵北、粵東與粵西,完全就是另一番景象。

所謂粵西,通常是說廣東西邊的湛江、茂名與陽江,有時候會帶上雲浮。

目前最新的數據,人均GDP方面,粵西最高的是茂名,為5.98萬元,陽江稍微低點,為5.82萬元,最差的是湛江,只有5.1萬元,茂名位居廣東21城第10名,湛江第14名。

這是什麼概念呢?目前江蘇人均GDP最低的宿遷是7.46萬元,在廣東21個城市當中可以排第八名,高於粵西三市在內十多個廣東的城市。

在整個廣東的範圍之內,粵西的經濟雖然遠遠比不上珠三角地區,但是相較於粵東與粵北山區都已經算是比較好的了,如果跟廣西比起來,也算是比較發達的。

粵西在廣東四大板塊中「僅次於」珠三角,可實際上也不比粵東、粵北好多少,根本就是半斤八兩的樣子。

目前整個廣西的人均GDP為4.4萬元,廣西14市當中,年人均GDP超過5萬元的城市柳州、北海、防城港與南寧四個,其他的大多都保持在四萬元到五萬元之間。

廣西的首府南寧,年人均GDP位居廣西第四,大約是5.85萬元,這比陽江高一些,比茂名又稍微低一些,其經濟總量算是廣西最高的,畢竟也是首府城市。

柳州與沿海的北海、防城港兩地,是廣西最富有的三個地方,柳州的年人均GDP超過8.1萬元的水平,即便是放在廣東,也不算落後,算是個經濟水平中等偏上的城市。

雖然柳州在內陸地區,但實際上柳州長久以來都是廣西最大最重大的工業中心,所以經濟發展程度相當高,也比較富裕。

換言之,粵西的經濟發展水平,與廣西相比的話要稍微高一些,不過廣西畢竟那麼大,粵西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程度,與北海、柳州還差一大截,倒是比廣西內陸山區發達些。

通常將廣東分成珠三角、粵北、粵東與粵西這幾大塊,小小的珠三角占據著整個廣東八成的經濟總量,粵北占5%,而粵東與粵西加起來也僅占7%的樣子。

雖然潮汕、汕頭、揭陽這些地方似乎都挺不錯,但實際上發展得並不是很好。

當年劃定的幾個經濟特區中,也就深圳發展最好,珠海與廈門可圈可點,倒是汕頭實在是不太好,汕頭與旁邊的揭陽、潮州都屬於經濟發展落後地區。

相較於粵東,粵西的發展就更加一言難盡,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粵西與粵東可以說幾乎是同時跟珠三角一起跑的,當年湛江更是有「北青島,南湛江」之稱,結果後來的發展太雷人。

1984年湛江躋身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的時候,人們都以為這裡會成為南方的青島,結果如今的湛江,最出名的是當地的菠蘿還有火龍果,經濟發展差強人意。

最近多年來,也有在湛江建設大規模沿海石化基地的打算,但一直成果甚微,粵西三市中也就湛江名氣最大,至於另外兩個可能很多外地人聽都沒聽過。

在連續二十多年的時間裡,粵西的平均經濟增速低於廣東整體,甚至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比起粵西,廣西原本經濟就發展相當落後,即便是後來得到了沿海的欽廉四屬,但仍舊無法與珠三角一帶進行競爭,北海與防城港的規模都比不上珠三角的城市。

在廣西,真正經濟發達的還是老牌工業重鎮柳州,這個地方的廣西的工業心臟,像是最出名的五菱宏光等什麼的都誕生於此,柳州的發動機製造與機械產業都可圈可點。

原本粵東與粵西發展就不怎麼樣,後來隨著珠三角的虹吸效應增強,發展更加困難,如今的粵西也就比廣西好點,可廣西現在的經濟發展平均增速更快,粵西的優勢也不知能維持多久。

粵西與廣西沿海地區相比,沒有太多的競爭優勢,在廣東內部也無法抵擋珠三角的虹吸效應,這些年廣西發展風頭正盛,粵西地區卻沒啥起色。

廣東地域發展差距懸殊,深圳珠海與廣州的年人均GDP超過15萬,粵西三地僅有其三分之一多一點的樣子,粵西發展還是很落後,也就比廣西整體的情況稍微好一些而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262f31137bc9f9e3a6b1dbb548eef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