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昌江以「綠色娘子軍」精神續寫生態新篇章

2019-12-08     海南動態網


「海南省政府網」最新動態:

28年,種下338萬株、1.88萬畝的木麻黃海防林,占全縣海防林面積的36%。

在昌江大地,人們一直在傳誦著一個「綠色娘子軍」的傳奇故事。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陶鳳交,28年來帶著一幫姐妹歷盡艱辛,硬是靠著肩挑手扒,在棋子灣的荒漠裡種活了樹,生動詮釋了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陶鳳交也因此先後榮獲「全國十大綠化女狀元」等多項榮譽稱 號。

棋子灣畔,林海無言,卻仿佛一部瑰麗壯闊的史詩,召喚著人們對「綠色娘子軍」精神的接續傳承。如今,新一屆昌江黎族自治縣委乘勢而上,在全省率先提出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的發展思路和建設新時代「山海黎鄉大花園」的目標。

一個綠色奇蹟

打破德國專家關於棋子灣流丘不能種樹的論斷

站在昌化大嶺往海邊望去,大海、陽光、沙灘、怪石、林海,如今的棋子灣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20多年前,棋子灣可不像現在這麼美,而是一片荒漠,風吹來一張嘴會吃沙子。」12月3日,84歲的昌化鎮居民符華仔告訴記者。

1992年,陶鳳交帶領著100多名同村姐妹開始在沙丘上植樹造林時,只是出於簡單的想法,想在流沙和家園之間築起一道擋風沙的「牆」,避免在家裡吃飯都會有沙子被吹進碗里的窘況。可是連續幾年的顆粒無收,讓有些人打了退堂鼓,但陶鳳交堅信棋子灣能種活樹,頂著各種質疑和刁難,她硬是沒有退縮。

28年來,她帶著姐妹們歷盡艱辛,靠著肩挑手扒,終於在棋子灣的荒漠裡種活了樹,打破了德國專家關於棋子灣流丘不能種樹的論斷,創造了一個綠色奇蹟,她們也因此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綠色娘子軍」。

在開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當中,昌江特地在縣宣傳文化中心舉辦「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綠色娘子軍』奮鬥足跡展」,就是為了致敬這群生態文明的踐行者。

今年60歲的陶鳳交目前在棋子灣開元度假村打零工,不忙的時候還在繼續種樹,閒不下來。只要在海防林範圍內看到有空地或是有枯死的樹,她就在空地及死樹的旁邊補種。零星的地方她自己種,大的地方她叫上姐妹一起幫忙。

最近的一次種樹是在今年10月底,她們在天元路北側補種了90多畝樹苗。「我會一直種下去,直到身體不能動為止。」陶鳳交說。

一種轉型思路

從吃「石頭飯」到建設「山海黎鄉大花園」

「綠色娘子軍」的成功實踐,印證了科學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的無比可貴。在這份精神的鼓舞下,昌江大力踐行新發展理念,從實際出發,力求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高度統一。

昌江坐擁被稱為「亞洲第一富鐵礦」的石碌鐵礦和占據海南90%石灰岩儲藏量這樣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因此一直以來「二產獨大」,是典型吃「石頭飯」的資源依賴型經濟。

但靠山吃山,總有坐吃山空之時。因此,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根據昌江縣情,縣委提出了「五地兩縣」的發展思路,其中的一縣為「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通過這一發展思路來實現建設新時代「山海黎鄉大花園」的目標。

「昌江作為山、海、河、林、濕地等生態環境要素俱全的市縣,又有『綠色娘子軍』不畏艱難、勇於創新的精神感召,理應為海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扛起擔當。」昌江黎族自治縣縣委書記黃金城說。

昌江自然資源豐富,有霸王嶺、雅加瀑布、棋子灣、海尾濕地公園等,這些自然資源讓當地政府堅定了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發展戰略的信心。

作為我省十大最美海灣之一的棋子灣,昌江十分重視,先後投入14億元建設棋子灣「五網」基礎設施,吸引了恆大、恆盛元、新希望等大企業進駐,發展旅遊地產項目。

日前,昌江正高標準制定全域旅遊發展規劃,隨著霸王嶺國家森林公園、棋子灣國家海洋公園、石碌鐵礦國家礦山公園、海尾國家濕地公園這四大「國字號」公園的加快建設,昌江旅遊產品將愈加豐富。

在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同時,昌江結合生態文明建設,通過利用尾礦變廢為寶來發展循環經濟。

12月3日上午,在昌江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瑞圖建材公司第一車間看到,兩條生產線在高速運轉,一塊塊用尾礦加工後壓製成的方形磚被轉運到晾曬車間安放。該公司利用自主創新的高新技術,將採礦企業廢棄的尾礦加工成為綠色環保建材。

「我們二期300萬噸尾礦綜合利用項目已動工,裝配式板牆項目也在加快推進。」瑞圖建材公司總經理郭建明說。

該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吳增榮告訴記者,目前進駐園區的企業有33家,其中16家已建成投產,項目涉及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新能源及生物製品等多個領域,2018年園區產值達98億元。

除了在工業園區全面實施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外,昌江還堅守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底線,主動規劃生態紅線,將綠水青山保護起來。

2017年12月,昌江在全國率先建立「兩圖一樁」勘界定標工作法,創新利用「衛星遙感+裸眼3D」製圖工藝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定樁立界工作,形成了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勘界定標經驗,其做法作為全國示範進行推廣。

目前,昌江已科學劃定了九條生態紅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1465平方公里。

一份精神財富

接續奮鬥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多年來,不畏艱難、勇於創新的「綠色娘子軍」精神,激勵著昌江人民為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建設新時代山海黎鄉大花園持續奮鬥著。

原華南四大漁場之一的昌化漁港,因生態環境惡化泥沙淤塞,導致噸位容量大幅下滑。如今,隨著水源涵養功能逐步恢復,沿海居民就近創業條件大為改善,有望建成國家一級漁港。

毗鄰棋子灣的海尾濕地公園,原先是一片鹼性很高、無法種樹的草澤地,隨著棋子灣海防林的合攏,海尾濕地的生態也逐步恢復,如今已成為四季如春、候鳥棲息的萬畝濕地公園,每天都吸引各地遊客前來旅遊觀光。

2017年以來,昌江大力推進18項生態文明建設工程,高標準制定全域旅遊發展規劃,該縣十月田鎮、七叉鎮、烏烈鎮、昌化鎮等4個鄉鎮先後獲得「海南省生態文明鄉鎮」稱號;石碌鎮山竹溝村、昌化鎮昌城村、七叉鎮保營村等34個村莊獲得「海南省小康環保示範村」稱號;王下鄉被生態環境部評為全國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時代在變遷,唯有精神永恆。如今,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的歷史起點上,昌江正向著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的目標昂首邁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1b4424BMH2_cNUg2J2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