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皋之戰,宗顏宗弼誤以為連「大柿子」張俊都能打硬仗,同意和議

2022-05-31     楓葉談古今

原標題:柘皋之戰,宗顏宗弼誤以為連「大柿子」張俊都能打硬仗,同意和議

張俊到達長江南岸便停下來了,打死不肯再進半步。

他的意思是沿江死守。

王德看不過眼了,勸道:「淮水是長江之蔽,棄淮不守,是亡唇寒齒之舉。敵人遠道而來,餉糧供給肯定跟不上,我們如果對他們實施猛擊,則可以奪氣;惹稍有遲疑,等敵人安定下來後,不但淮水我們不可得,長江也難守了。」

「這……」張俊猶豫不決。

「先得和州者勝。」王德「霍」地站了起來,不容置辯地說:「不要再想了,讓我們父子先渡過長江,等拿下了和州,宣撫馬上北渡。」

二月四日,王德與兒子率軍從採石(位於長江南岸、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渡江,出發前,他站上船頭,大聲激勵將士道:「明旦,當會食歷陽。」

當日傍晚,一舉拔下和州,次日再下昭關,一路望江淮名邑柘皋追殺而來。

二月七日,楊沂中也率軍進入了淮西。

至此,劉錡、王德、楊沂中三路大軍勝利會師。

面臨宋軍三支主力,金軍開始後撤。

二月十七日,金軍撤到巢縣以北,突然天下大雨,軍隊日行甚緩,過了柘皋鎮的石樑河後,實在無力再行,又看見河流湍暴,於是金人將河上的尉子橋拆毀,然而在河對岸紮下營寨休息。

然而,讓金人萬沒料到的是,到了晚上,除了劉、王、楊三軍外,張俊的另外幾支部隊分別由田師中、張子蓋等人帶領,也陸續開到了柘皋,其中還有一個猛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曾經在濮城夜襲金營,差點斬殺金國大哥級人物完顏宗翰的宋軍猛將姚端!

劉錡、王德、楊沂中、姚端,這幾個已經是不可易的主,而張俊的兒子張子蓋也是勇冠三軍的人物,他們合兵一處,可謂風雲際會、群英薈萃。

當晚,他們指揮乘黑架設了十幾座簡易木橋,悄悄渡過了石樑河,列好陣勢,第二天早上,一擁而上,給完顏宗弼好好地上了一課。

其實,柘皋大戰,宋方主帥張俊並未參與其中,但宗顏宗弼誤以為張俊已經參與了,他非常吃驚。

他覺得,連「大柿子」張俊都能打硬仗了,要滅亡南宋的確是有難度。

於是,服了,爽快地接受了來自南宋方面的求和。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一月,宋金簽訂了第二份和約書,史稱「紹興第二次和議」。

這次的和議合同比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那一次更加難看,其內容有:

南宋方面:

一、南宋向金國稱臣;

二、南宋每年向金國進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三、南宋與金國東自淮水中流,西以大散關為界,南宋割唐、鄧二州,以及商、秦二州的一半給金國;

金國方面:

放回宋高宗生母韋太后,歸還宋徽宗趙佶和鄭皇后的梓棺。

面對這樣一份不堪入目的合同書,趙構毫不猶豫地簽訂了。

究其原因,一方面趙構擔心和金國的戰爭稍有差池就會殃及自己生命,另一方面更擔心的是隨著抗金戰爭的深化,本朝武將的權力不斷膨脹,如果不想法停戰,武將權力一旦尾大不掉,就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趙構甚至認為來自國內的武將的威脅比來自金人的威脅更嚴重,「所至驅擄,甚於外患」。

王夫之在《宋論》中稱:「高宗之為計也,以解兵權而急於和;而檜之為計也,則以欲堅和議而必解諸將之兵;交相用而曲相成。」收回兵權與向金媾和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成功媾和,才能收回諸將兵權,反過來,只有收回諸將兵權,才能確保議和的順利進行。

而趙構和秦檜的議和的收兵權的行動中,張俊充當了一個極其醜惡的角色。

他非常配合地上繳出自己的兵權。

為了爭先進,他主動給趙構上了一道奏章:「臣已到院治事,現管軍馬,伏望歸屬御前使喚。」

上一次王庶要收他的兵權,他的牴觸情緒異常強烈,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他在短短一年內發生了這麼大的轉變呢?

原來,他經不過秦檜的拉攏,已經和秦檜走到了一起,「時俊與秦檜意合」,兩人好得象連體嬰兒一樣,同穿一條被子還嫌肥。

收兵權行動前夕,秦檜哄他,說:「盡罷諸大將,悉以兵權歸汝」,表示解除了岳飛和韓世忠的兵權就把全國的軍隊都撥歸他掌管。

在對金態度上,他們一文一武,一唱一和,大肆鼓吹和議的種種好處。

張俊雖以奸滑著稱,但在超級大奸臣的秦檜面前,就只是小兒科水平了。被秦檜三迷五道,弄得暈暈乎乎的,信以為真,「力助其謀」。

有趙構這樣的奸帝作為主持人,又有秦檜這樣的奸相相輔導,更有張俊這樣的奸將在鞍前馬後跑腿,收兵行動進行得很順利。但秦檜忌憚韓、岳兩軍的軍隊還原封不動地駐守在防區上,而以韓、岳這兩個人在軍隊中的影響,這兩支軍隊隨時會被他們策反。於是,讓張俊全面負責肢解這兩支軍隊。

於是,張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破壞、整人才能。

尤其在處理岳飛一軍時,兇狠殘暴,喪盡天良,不但將岳家軍徹底整垮,而且私設刑堂,「親行鞫煉」,對岳飛的部將進行嚴刑拷打,意欲誣告岳飛謀反。

雖說殺害岳飛是趙構急於促成媾和向金人做出的表現,同時也是為了震懾武人,拿軍區大將開刀的結果。但張俊無疑在其中充當了一個極其無恥的角色。

臣飛死,

臣俊喜,

臣浚無言世忠靡。

臣檜夜報四太子,

臣構稱臣自此始。

岳飛一死,趙構和秦檜終於得償如願地和金人簽訂了停戰和約,而且,在血淋淋的刀鋒下,所有的武將都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警示和震懾,只能匍匐 「效媚以自全」。

向以武勇聞名的韓世忠也只能低著頭,夾緊尾巴做人,「自此杜門謝客,絕口不言兵,時跨驢攜酒,從一二奚童,縱游西湖以自樂,平時將佐罕得見其面」。

而張俊、秦檜之流,則過著幸福的腐敗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010a38ab7805ad0ef8e7e0c6c128c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