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是誰?在做自己嗎?
「做自己」,總是浪漫又正確的,至少聽起來是。
公眾號推文的標題、短視頻一分鐘的爽文故事、自媒體博主呈現出的前1%甚至1‰的生活,都在反覆告知、激勵我們「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做你自己就很好」、「不必和別人比較。
但是,說總是比做要簡單些。因此最終,還是只有少數人真正做成了自己。他們承受的風險和代價,就是要反覆追問「我是誰」,受此煎熬,甚至追問一生。
今天的故事主人公是畢導:清華本科直博,因為發現自己擅長寫段子,在博士在讀期間休學創業,在事業巔峰時又解散團隊復學讀博,直到今年7月,順利畢業。
對於他,你可能熟悉到看過他的每一個作品;也可能只是耳熟聽過,或者完全不了解。但這都不影響他作為一個在微信公眾號、微博、B站等自己的媒體矩陣里擁有千萬粉絲的科普博主,真實地影響著不小的一批受眾。
但是,這樣一個看似人生贏家的榜樣,也會有自己的困惑:
「如果有一天自媒體消失了,我是誰呢?
這也許能在讀博這樣一場苦行中去頓悟。當博士兩年半的苦行結束之後,我又是誰呢?
好像慢慢地這一切都不是特別重要了。也許我就是一個樂於為觀眾表達生活中有趣的科學故事的這麼一個人。」
在看這段文字的朋友:
你是誰?在做自己嗎?也有困惑嗎?今天的故事或許會讓你有些共鳴。
02
「做自己」意味著一定要完全對抗世俗標準嗎?
從什麼時候起,「做自己」似乎有了不成文但默認的定義——對抗世俗標準、非常規路徑、大膽和反叛等等。但是,對於職業成就或個人成長,自我評價和社會評價一定矛盾不可兼得、只能取其一嗎?
視頻中,畢導的一句話給我很大啟發:
如果你現在問我,對這次復學滿意嗎?其實這個復學,部分為了自己,部分也為了他人。
這件事情很大程度上你也是被推著走的。就是你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都已經知道。好像是一個清華的、挺搞笑的、還讀過博的人。
如果我就這麼放棄了,在世俗的意義上、在功利的意義上,確實也很可惜。一旦結束了這場讀博之後,也變得淡然了。
人生活在人群里,沒有人能完全不在意周圍人的建議和評價。
所以,社會評價在一定範圍內有積極意義,至少能給我們一些壓力完成一些本該完成,或者說「能完成更好」的事情。
畢導在休學三年後復學的決定,一定是融合了自我評價和社會評價這兩者。換句話說,讀博這件事也是「做自己」的一環。
「做自己」不是藉口「不在意社會評價」而逃避困難,而是在每個階段不斷用行動去追問,最重要的事到底是什麼?我該如何在行動中成為自己。
視頻中,畢導給了很好的答案:
當時那種糾結、那種焦慮、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在我3月30號論文送審的那一天,好像,大部分都消散了,未來好像突然確定下來了。
讀博的過程也是一個慢慢放下的過程,在當時你慢慢放下了自媒體當中的名和利,重要的事追尋自己做一件想做的事情。
完成博士這個決定,看似受到了社會評價的影響。但是完成博士這個過程卻幫助畢導,在一個新的層面上解除了焦慮、更清晰地認識了自己。
03
故事塑造我們,我們又在塑造新的故事
對知識、分數的強化和對智慧、成長的弱化,似乎貫穿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對成長的智慧隱隱約約與一種偏見——不顯性、不外化、沒什麼用。
換句話說:能加分嗎?能漲薪嗎?尤其在當下,家長為了孩子能「跟得上課程」,會重視提前做幼小拼音銜接、小初理科銜接;大學生在一入校就要考慮是否能夠保研以及準備加入哪個老師的課題組。
這些顯性努力在一定範圍內是積極有價值的,不必一邊倒批判,但問題是:似乎社會和自己都沒有留出時間想:我有什麼特點不能捨棄?為此,我有什麼可以忍耐?我終將成為什麼樣的自己?
因此,有細節的經驗故事和感知啟發是有價值的,這就是這個系列訪談的初衷。欄目組在十年前的2013年底,還是學生在讀期間,就在清華校園裡製作了一檔18集的人物訪談節目《慧曉天下》。十年來,內容傳播的媒介、時長以及受眾閱讀習慣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人的渴望與膽怯、嘗試與困惑一定依然存在。
對話節目就如同電子版的人物傳記,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朋友在希望與打擊交織的行動里,堅忍卓絕,最終找到自己。看到他們的真實經歷,或許對我們尋找真實的自己有所啟發。主創人員在和高校本科生6年一線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學習能力非常強,但偶爾會一葉障目,被選擇焦慮所困。如果能把人生目標放到長線「我終將成為什麼樣的自己?」也許會讓行動和選擇更加篤定。
故事塑造了我們,我們又在塑造新的故事。新的故事影響了周圍人,又反過來影響我們自己。總之,故事讓我們知道,理性和感性、困難和未來從來都在我們身邊,你並不孤獨。當下縱然困難,依然可以用行動緩慢篤定地說出:「別急,紮根下去,我的黃金時代還遠沒有到來,我也在塑造新的故事。」
— THE END —
MORE
灼見熱文
哈佛全獎,師從四院院士,曾火遍全網的「復旦女神」,發完Science,再發子刊!
扮演張桂梅,這一次,46歲的海清再次令人拍案叫絕!
直面40多年未有之惡劣外部形勢,須重燃中國崛起的激情
聊天發「捂嘴笑」表情,被告侵犯名譽權?網友:萬萬沒想到
2023《主持人大賽》馮琳暫居第一,康輝的點評可謂一針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