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師教你如何用「貨幣時間價值」理財

2019-10-22     微笑書寫青春

引讀:

越來越多的人把理財掛在嘴邊,但卻少有人知道理財的「第一原則」是貨幣的時間價值。看到這兒,可能很多人會不禁想問:什麼是貨幣的時間價值?運用好貨幣時間價值,收益真的可以多出1個名牌包包嗎?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有兩個選擇:

a、現在給你1萬元

b、5年後給你1萬元。無疑,大多數人都會覺得現在的1萬元比5年後的1萬元值錢,所以會選擇a。那麼,這是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呢?

簡單分析一下:

若選則a,假設現在年利率為5%,按2019年9月的通貨膨脹率3%計算,現在給你的1萬元,5年後就是1.104萬元;若選擇b,按2019年9月的通貨膨脹率3%計算,5年後給你的1萬元,只相當於現在給了你 0.859 萬元。

顯而易見,選擇a是明智的。而這一個簡單的例子,體現的就是貨幣的時間價值,既「錢可生錢」。

01、理解2個基礎概念:當下的錢和未來的錢

既然1萬元在不同的時間節點上,價值是不同的,那麼錢的價值在不同時點上的名稱也是不同的,先給大家科普兩個概念:

「現值(PV)」指的是一筆資金當下的價值;

「終值(FV)」則是指一筆資金在未來某一時點上的價值,將來值或是本利和。

貨幣的時間價值體現在了兩個地方:

一是「單利」,二是「複利」。

單利的意思是,不管多少個周期都只是本金生息永遠不會連本帶利的生息;

複利則表示,第一個周期里本金生出利息,第二個周期開始就是連本帶利再生出利息,也就是大家通常說的「利滾利」。

若假設時間為t,利率為r,則單利的計算公式用現值(PV)和終值(FV)可表示為:

則複利的計算公式可表示為:

02、單利與複利:一字差,理財收益多買1個包

其實,單利和複利在我們生活中體現在了很多方面,例如大家所熟知的國債、銀行活期存款就是以單利計算,而貸款則是以複利計算得。

雖然兩者都在我們的生活有所體現,但單利與複利的差異還是非常明顯的。舉個例子:

假設現在有本金100萬元,那麼存5年定期按5%單利計算和存5年期按5%複利計算,收益是否會有差異?差異為多少呢?通過表格將5年單利、複利的本息匯總如下

由上表可知,隨著時間的推移,單利實現的貨幣時間價值是小於複利產生的,且差異是越來越大的。100萬存5年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利息多出2.6萬,收益分分鐘可以多買一個包。

此時也許有人會問,若是單利的利率大於複利的利率,單利是否會打敗複利呢?那我們假設單利的利率為10%,複利的利率為5%:

5%的收益率雖然只有10%收益率的一半,但經過29年的複利累積,本息竟然在第29年實現了反超。

從趨勢圖可以看出,當單利利率大於複利利率,在一段時間內,單利計算的本息和是大於複利計算的,而從長期來看,複利計算的本息和依舊是會大於用單利計算的。可見複利就像是滾雪球,其效果是驚人的,是超乎想像的。

03、用貨幣時間價值分析:如何貸款才划算

貨幣時間價值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運用與我們生活的很多方面,例如貸款、年金等。

1、選擇哪種房貸才划算?

據統計,中國有近50%的家庭有房貸在身,而房貸攤銷本息計算有兩種方式——等額本息、等額本金。

等額本息:最大的特點是每月的還款額不同,呈現逐月遞減的狀態;

等額本金: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是每月的還款額相同,從本質上來說是本金所占比例逐月遞增,利息所占比例逐月遞減,月還款數不變。

舉例說明:某銀行提供給客戶的房貸年利率6%,每月還款。小明向銀行貸款12萬元,並用1年還清,即分12期償還。無論哪種還款方式,每個月的償還額都由兩部分構成:歸還本金和歸還利息。將把每個月歸還的本金和利息畫在一張圖上:

等額本息:

等額本金:

綜上,利用貨幣時間價值,我們根據房貸攤銷本息計算兩種方式的不同特點,歸納出針對不同情況,那種方式才是最佳的選擇:等額本金法因為在前期的還款額度較大,而後逐月遞減,所以比較適合在前段時間還款能力強的貸款人;等額本息每月的還款額度相同,適合有正常開支計劃的家庭。

2、年金險的真實收益率

除了單利與複利之外,我們所熟知的年金,同樣也體現了貨幣的時間價值。年金是指一定時期內每次等額收付的款項,根據形式的不同,年金可以分為:年金(普通年金)、永續年金、增長性年金(等比增長型年金)、增長型永續年金。

提到年金險,一定要提IRR(內部收益率)計算,IRR才是衡量年金產品收益率的唯一標準。它能更體現年金內在的真實收益。

我們簡單舉一個例子,來看看現在一款終身養老型年金險A來舉例到底值不值得買。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終身養老金型年金險A是一款分紅型年金險,分紅的金額可提現或轉投保。其身故賠償條約顯示,領取日20年後身故賠償為0。

以30歲男性為例,躉交10萬元,假設當他到60周歲時開始領取養老金,領取至80歲後身故,那麼一共可以領取多少養老金呢?按照計算,每年可以領取10400元,20年可以領取208000元。看起來10萬元變成了20萬元,資產翻了一倍。但如果我們計算一下它的IRR呢?

註:由於圖片過長,故隱藏了35歲-55歲現金流為0的數據,計算過程並未省略。

從內部收益率irr試算表可以看出:

產品A保底利率是1.99%,甚至比餘額寶利率低。即使算上中檔分紅262336元,IRR也僅為3.58%,並沒有超過目前市場上較高的4%。此外,收益演示再高也只是一個預計的數值,因為保單分紅的收益是不保證的,有可能為0。

其實,用最簡單的邏輯想一想,30年前如果你擁有10萬塊錢,那你一定是你們街最靚的崽。但30年後的今天,10萬塊錢在二線城市甚至都買不起一個廁所。

在購買年金險時,需要考量保險條款和綜合保障功能。假如在眼花繚亂的數據表格中難以對比出產品優略,不妨運用貨幣時間價值的原理,算一算產品的真實內部收益率(irr)。不能僅被未來收益的數字蒙蔽了雙眼,更應該考慮到通脹、時間複利等影響因素。

04、巴菲特的50年增長曲線的啟示

不論是貸款還是年金,其本質都體現了貨幣時間價值中的複利思維。愛因斯坦曾說過:複利是人類的第八大奇蹟。

大部分人選擇投資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收益,而實現巨大收益最重要的一個方法論就是複利,複利有三個關鍵因素:本金、收益率、時間。

眾所周知,股神巴菲特是世界頂級富豪,但大部分人卻不知道,巴菲特90%的財富都是在他50歲創造的。

從1965年巴菲特接管伯克希爾公司,到2012年,過去48年巴菲特平均取得了22.27%的年復合收益率,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年復合收益率為 9.4%,巴菲特每年只不過比市場多賺了10.8%而已。但是48年期間巴菲特累計賺了106409%,而指數累計增長了6262%。

大家都覺得巴菲特很厲害,厲害的不是22%年化的收益率,而是他連續做到了50多年。對於複利的指數型增長而言,時間越長,它表現出的成績越驚人。

05、結語:財不入急門

從貨幣時間價值這個角度出發,搞明白投資領域,慢就是快,我們能做的就是設置門檻、降低風險,確保本金安全,然後讓時間和複利去慢慢發揮作用。

不論是年金還是其他投資,若是想要複利的巨大效應,首先是慢下來,多一點耐心。面對市場波動,也能更加坦然,因為複利是以十年為時間單位的長跑,跑慢、跑快甚至偶爾往後退休息一下都無關緊要,只要朝著這個方向跑堅持長期投資就好。

更多金融趨勢分析、投資技巧講解、理財知識,理財課程,請關注公眾號「亞洲財經商學院」

想深入了解「股權投資項目」「債權投資項目」,可以私信小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7dPv8W0BMH2_cNUg9dl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