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在改革中前行

2023-05-20     燃財經

原標題:阿里在改革中前行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丨謝中秀

編輯丨饒霞飛

5月18日,阿里發布2023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並披露,雲智能集團計劃在未來12個月完成分拆和上市;菜鳥集團計劃在未來12-18個月完成上市;盒馬計劃在6-12個月完成上市;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也將啟動對外融資。

稍早之前,距離不到兩個月,3月28日阿里就在宣布「1+6+N」組織架構變革時,表示「未來,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都將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

如今,阿里的承諾正在一一兌現。

按照披露的時間,盒馬或將成為阿里「1+6+N」組織架構變革之後,最先上市的業務。此外,燃次元注意到,雲智能集團的關注度也頗高。在業績發布後的電話會議的問答環節,分析師問題中也有多個提及雲業務。

從某種程度來看,雲、菜鳥、盒馬率先上市,符合之前的市場猜想。在雲業務方面,消費、雲計算和全球化是阿里的三大核心戰略,從業務能力來說,雲業務是目前阿里中國商業外第二大收入來源,更何況雲業務還由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張勇親自帶隊。

而在阿里宣布「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都有上市的可能性」之初,菜鳥、盒馬就是被猜測最多的那一個。

5月18日「官宣」之前,菜鳥就曾多次傳出上市消息,比如3月30日、4月20日,彭博社和財新都曾報道,菜鳥正在籌備香港上市事宜;在阿里發布2023財年業績前夕,5月8日,又有消息傳出,菜鳥計劃於2024年初在香港IPO,欲籌集20億美元。

關於盒馬的上市傳聞也時不時傳出。2023年盒馬還不斷向外界透露自身的盈利能力,比如2023年1月,盒馬CEO侯毅在全員信中提及「(2022年)主力業態盒馬鮮生實現盈利」;4月,侯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到,盒馬於2022年四季度和2023年一季度已經實現全面盈利。

在上市安排披露後,張勇和菜鳥集團CEO萬霖也分別向業務集團發布了內部信,傳遞了上市安排,並不約而同地闡述了珍惜客戶信任/堅持客戶第一、堅持技術理想/加快能力建設、保持創業心態/保持創業者精神的要求和期待。

但在雲、菜鳥、盒馬上市時間表明確背後,更值得關注的是阿里的價值創造能力

從B2B阿里鐵軍,到天馬行空的「淘寶」,再到 「三個淘寶」中跑出「天貓」,從「履帶戰略」到「中台戰略」再到「1+6+N」, 阿里一直奉行的是「永遠不變的是變化」,創新、改革、自我革命的基因,也一直在阿里的血液中流淌。

而也只有不斷改革、才能穿越周期,和時代相呼應。

「1+6+N」改革,雲、菜鳥、盒馬上市不斷推進,不僅釋放了業務活力,給各個業務打開了局面,也使控股各業務集團、公司的阿里釋放了更大公司價值。

01

雲、菜鳥、盒馬排隊上市

備受關注的阿里哪個業務可能率先上市,終於有了確切消息。

在宣布「1+6+N」變革之時,張勇就在內網答員工問中解釋,變革與阿里集團及各業務當下所處的有關,「今天的阿里巴巴,已成長為多業務、多業態的超大型組織,這些業務特質不同,面臨的市場環境不同、客戶不同、發展也不同。」

如今雲、菜鳥、盒馬上市安排,亦是「根據各事業群的不同發展、業務需求、市場環境和面臨的風險」而制定,5月18日,在2023財年業績電話會議上,張勇解答道。

「雲智能的商業模式、客戶特徵和發展與阿里巴巴生態系統中其他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業務有著根本的不同,完全獨立將使雲智能能夠進一步完善其業務戰略並優化其運營和組織。」張勇表示。

同時,「盒馬和菜鳥多年來建立了差異化的客戶價值主張、穩定且明確的商業模式以及清晰的盈利路徑,我們相信這兩家公司已準備好上市。」 張勇說道。

在確定上市時間的三大業務中,雲是最受關注的那一個

從戰略地位來看,雲計算一直都是阿里三大戰略之一,並且由張勇親自帶隊,重要性可見一斑。

前瞻未來,雲也頗受重視。張勇在電話會議上直言,「回顧過去幾個月發生的事情,阿里巴巴和我們所處的世界一樣,正處於一個新時代變革的開端。世界正站在人工智慧時代的新起點,人工智慧的突破將重塑我們社會的方方面面。」

從業務實力來看,雲也當仁不讓。在最新披露的2023財年業績中,2023財年(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12個月),阿里巴巴集團收入為8686.87億元(人民幣,以下未標註則同),其中雲業務收入772.03億元,在對集團收入貢獻占比中,居於第二,僅次於中國商業。

雲業務的增長和盈利能力亦表現優異,2023財年,雲業務收入同比增幅4%,保持了增長勢頭;2023財年雲業務經調整EBITA利潤為14.22億元,同比增長24%,已連續兩年實現盈利。

來源/視覺中國

菜鳥和盒馬業務也不斷成熟,具備上市條件

2023財年業績顯示,菜鳥收入為556.81億元,同比增幅為21%,雖然對集團的收入貢獻率次於中國商業、雲業務、國際商業,但其增速可觀,是阿里七大業務分部中,增速最快的業務部分。

業務方面,目前菜鳥已經形成國內物流、國際物流、城鄉末端、物流科技和物流地產五大核心業務板塊。其中在國際物流方面,數據顯示,菜鳥日均處理超450萬件跨境包裹。

海豚投研分析判斷,「目前國際業務增速還不錯,並且,在3P物流極其成熟的商業模式下,菜鳥獨立上市後,也有希望承接更多的體外客戶的需求。」

盒馬的上市也水到渠成。不斷傳出的上市消息,以及對外透露的盈利能力,都是盒馬上市的支撐和底氣。

業務方面,2022年9月盒馬明確了三大事業部,近期盒馬也重啟了擴張之路,先後擴大盒馬鮮生門店、盒馬雲超配送範圍,也在計劃重啟盒馬mini業務擴張,嘗試「freshippo best」、 fod(Food Operation Delivery)新業態。

對於上市,2023年4月盒馬曾對燃次元表示,「盒馬今天的規模和品牌影響力,具備上市條件,且在上市時間選擇有比較大的靈活度。」同時 「對於盒馬,上市僅僅是一個過程,我們的夢想是盒馬實現1萬億銷售。」

02

在改革中前行

從3月28日宣布「1+6+N」改革,到5月18日披露雲、菜鳥、盒馬的上市計劃,僅花了52天,阿里最大改革就逐步落地。

改革之際,阿里表示,各業務集團、業務公司將會實行CEO負責制,人、財、事全面獨立經營管理,對各自的董事會彙報。

5月18日的業績報告中,在雲、菜鳥、盒馬上市之外,阿里還披露了六大業務集團的董事會成員名單。

來源/視覺中國

根據披露,雲業務由張勇任董事長和CEO,本地生活集團由俞永福任董事長和CEO,大文娛由樊路遠任董事長和CEO,此外,淘天集團分別由吳泳銘、戴珊任董事長和CEO,國際商業由J. Michael EVANS和蔣凡分別任董事長和CEO,菜鳥集團由蔡崇信和萬霖分別任董事長和CEO。

宣布「1+6+N」組織架構變革起,變化便一直在阿里發生,其中一大重磅改革,便是前不久的阿里拆中台

5月15日,據《晚點LatePost》報道,阿里近期對集團的技術、財務、人力資源、市場等中台業務進行了一輪調整分流。

在這次調整中,承擔 「技術中台」 作用的CTO線一分為二,「數據中台」 獨立成了子公司愛橙技術,由阿里原CTO吳澤明任CEO,「業務中台」各團隊併入了淘天集團,按照具體業務如營銷、交易等,與原淘寶的技術線團隊合併。

還有一些「小細節」提醒著阿里人,變革正在發生

5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阿里日。

燃次元看到,在今年的阿里日當日,有員工表示,「阿里拆分後,各個子公司都在搞自己的阿里日了」,以及「今年阿里日各個BG已經各有特色,不再強調那個1,而是針對自己特色有了更大的發揮。」

5月15日,還有阿里員工表示,阿里已經關閉內部轉崗通道,從8月1日起,業務集團、公司轉崗不再跟阿里集團打通,轉進轉出都需要離職再入職,一切都朝著各業務集團、公司更加獨立前進。

關於上述消息,盒馬、淘天、本地生活、雲、菜鳥、飛豬等業務員工都表示「看到通知了」。

對於阿里來說,變革並不陌生,一直以來,阿里都與變革同行,在「1+6+N」組織架構變陣之前,阿里便提出了「各業務單元經營責任制上的板塊治理模式」「多元化治理」,業務公司、板塊的裂變也在持續進行。

這也是阿里呼應敏捷組織,穿越周期、呼應時代的制勝關鍵。無論是2015年提出的「大中台,小前台」戰略,還是2018年開始討論的「做薄中台」,2021年開始的「多元化治理」,以及如今的「1+6+N」都是阿里順應時代和公司發展的應對之舉。

2015年,淘寶、天貓業務快速發展之時,阿里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中台支撐前台業務發展,統一的中台也為1688、速賣通、盒馬等一眾業務快速獲得了支持力量和資源。

但伴隨著阿里的業務走向龐大,各業務之間的差異性也擴大,中台的承載量和壓力加大,響應和處理能力也隨之出現欠缺,阿里各業務也需要更靈活的環境和方式,於是「多元化治理」「1+6+N」成為了解題之道。

張勇也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這一轉型將使我們所有的業務變得更加敏捷,加強決策,更快地響應市場變化,促進創新以抓住機遇,從而釋放股東價值。」

03

N個「阿里」蓄勢待發

已經就位、等待敲鐘的三個「阿里」,賺足了市場期待。

5月18日晚間,燃次元在雪球社區看到,有投資者樂觀道,「一些業務獨立融資/上市,有利於公司的利潤/價值進一步釋放」「(財報)疊加獨立上市,偏利好」。滙豐環球研究也發布報告表示,「阿里重組活動可能會釋放某些業務部門的價值。」

讓處於不同階段,身處不同戰場的各個業務鬆綁並啟動上市,能夠讓每個業務更直接、靈活地面對市場,讓能幹的業務脫穎而出,伸展手腳,完全釋放各自的能量

(分拆上市落地)幫助阿里旗下的一眾資產的價值,從一片混沌到由二級市場一個個給出清晰的定價,海豚投研直言。

5月18日,阿里交出了2023財年成績單。業績報告顯示,2023年財年阿里收入8686.87億元,同比增長2%;經營利潤為1003.51億元,同比增長44%;經調整EBITDA為1757.10億元,同比增長11%。

分部來看,2023財年中國商業、數字媒體及娛樂、創新業務及其他的業務收入處於同比負增長狀態。

圖/阿里2023財年營收數據

數據來源/阿里2023財報 燃次元製圖

但好消息也近在眼前。淘天集團CEO戴珊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在1月份新冠疫情復發和春運之後,從2月到4月,在淘寶應用上的用戶和GMV實現了同比正增長,EBITDA也很好。」

海豚投研也指出,淘天收入增速與GMV增速已趨於同步,同時隨著國內居民出行、旅遊的復甦,服飾等可選品的銷售也已開始回暖,1-4月穿類商品,線上零售的環比增速就從8.6%明顯改善到了13.5%。

「阿里高毛利的美妝服飾拐點終於到了,在自然年的二季度淘天GMV整體正增長几乎板上釘釘,對應淘天收入大機率也會正增長。」海豚投研判斷。

國際商業、本地生活表現也不錯

財報顯示,2023財年,國際商業收入為692.04億元,同比增長13%。按季度來看,2023財年第四季度,國際零售收入增長41%,連續3個季度超出預期,同時,國際商業零售業務訂單量整體同比增長15%,其中Lazada平台的訂單數增長達雙位數。

在業績報告中,阿里也透露,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啟動探索對外融資。

對於本地生活服務,阿里財報提及,2023年財年本地生活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2%,主要受餓了麼平均訂單金額提升和高德強勁訂單增長所推動。

在「1+6+N」變革之際,阿里的本地生活業務也迎來調整和變動,3月,口碑併入高德,近期全國500餘家Apple授權專營店正式登陸餓了麼。阿里本地生活的業務脈絡逐漸清晰,抗打能力也在增強。

伴隨著未來有能力的業務都能上市釋放價值,作為資本管理、控股公司的阿里也將得到價值的反哺

在2020年投資者日,時任阿里巴巴集團CFO武衛就曾表示,「根據分類加總估值法,市場對阿里巴巴集團總體業務中的諸多業務板塊並未賦予應有的價值,無論是核心商業中的新業務,還是雲計算,以及在被投資公司中的股份價值,這些並沒有計入阿里當前應有的市值內。」

在業績披露之際,阿里還宣布了轉向控股公司治理的關鍵進展,在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下設立了資本管理委員會,審議並決策與阿里巴巴集團作為控股公司相關的重要事項,包括各類資本市場交易、股東回報計劃、子公司股權激勵計劃、融資、上市和分拆。

伴隨著阿里改革一步步深入,未來阿里多個業務集團都有望陸續獨立面對市場,在各自核心賽道以更靈活的姿態參與競爭,也讓更多有能力的業務能夠脫穎而出,激活創業創新精神。

這是一個充滿想像力的未來。

參考資料:

《一直磨底不見光?阿里這次真要拼了!》,來源:海豚投研。

*題圖及部分內文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7d73840cdcd4edc54dbde5d29c8cb3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