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殺手」讓六旬阿姨突然不省人事

2023-12-25     寧波晚報

原標題:「冬季殺手」讓六旬阿姨突然不省人事

醫生在腦卒中患者病房查房。

「媽,你怎麼了?你醒醒,別嚇我!」近日,60多歲的許阿姨(化名)在家中突然不省人事,把女兒給嚇壞了,立即撥打了120。隨後,救護車呼嘯而至,火速將許阿姨送到了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方橋院區。

房顫引發腦梗,手術取栓救回一命

據寧大一院神經內科楊劍宏主任醫師介紹,許阿姨送到醫院時已經重度昏迷,檢查結果顯示,她的腦動脈被大塊的血栓堵塞,引發了缺血性腦卒中(腦梗)。危急時刻,搶救團隊在完善腦CT等檢查後,第一時間為許阿姨實施了靜脈溶栓。因為嚴重的大血管堵塞靜脈溶栓,只能讓少部分血管實現再通。隨後,神經內科介入團隊的醫生給她做了腦動脈取栓術,隨著血栓的取出,她終於保住了性命。

「事後,我們了解到這位患者有房顫。房顫患者容易在其左心耳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脫落進入腦動脈,很可能引發嚴重的腦梗。」楊劍宏表示,冬季往往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近期隨著氣溫的驟降,他們科室診治的腦梗患者也明顯增多,其中不乏嚴重的腦梗患者。

據了解,腦梗是最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之一,致殘率極高,且極易復發,嚴重時可引起死亡。冬季往往是腦梗的多發季節,主要是因為低溫環境下,人體的血流速度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減慢,血液黏稠度可能會相應增加,此時容易形成血栓,從而堵塞血管。

腦梗患者呈現年輕化趨勢

腦梗患者的年齡多在40歲以上,不過近年來也呈現出了年輕化趨勢。「在過去一周中,我們科室就收治了5個40歲以下的腦梗患者。」楊劍宏告訴記者,「三高」是大家公認的導致中風的主要因素,然而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不良生活習慣同樣也是導致中風的重要危險因素,例如肥胖、久坐少動等。如今很多年輕人對自己的健康不夠重視,胡吃海喝、熬夜放縱、缺乏運動,這些不良生活習慣都會增加腦梗的風險,尤其是在冬季。

除了腦梗,另外一種腦卒中即出血性腦卒中(腦溢血),在冬季也更容易發病,主要是因為天氣寒冷時導致血壓出現異常升高,從而引發腦出血,尤其是老人和有基礎疾病的患者,若未引起充分重視,更可能發生腦溢血。

防範腦卒中應注意這些

無論是腦梗還是腦溢血,由於其發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都很高,且一直缺乏足夠有效的治療手段,因此「預防」就顯得格外重要。楊劍宏提醒,防範腦卒中,應注意這些:

一、密切關注血壓變化。高血壓是導致腦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險因素,降壓治療對預防卒中發病和復發尤為重要。建議可以通過可穿戴設備和高血壓日記來監測、記錄每日的血壓情況。有高血壓的患者,冬季用藥時應根據自己的血壓情況,在醫生專業指導下對藥物進行及時調整。

二、保持情緒穩定。因為情緒一激動,很容易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特別是在冬季,有高血壓的患者更易因此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三、飲食要儘量清淡。人體在寒冷天氣下,會處於低代謝狀態,如果吃得太油膩,脂肪代謝不了,就容易進入血管,影響血管健康,從而增加腦梗的風險。而如果經常吃一些辛辣刺激性食物,則容易導致血壓升高,血管壁壓力增大,從而增加腦溢血的風險。

四、要多喝水。尤其是在乾燥的冬季,適當地多喝水,有助於增加血液中的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從而防範血栓形成和腦梗。

五、要注意休息,不要太勞累。有條件的話最好每天都進行適當的運動,同時保持心情舒暢。

六、日常要注重體檢。關注心腦血管方面的問題,早發現早治療。

最後,楊劍宏還特彆強調了識別腦卒中的重要性。如何識別腦卒中,「120口訣」應記牢:

「1」代表「看到1張不對稱的臉」;

「2」代表「查兩隻手臂是否有單側無力」;

「0」代表「聆(零)聽講話是否清晰」。

如果通過這三步觀察,懷疑是腦卒中,要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腦梗在發病3-4.5個小時之內進行靜脈溶栓,是治療的黃金時間。腦溢血搶救的黃金時間是在發病後3-6個小時,在發病24小時之內進行積極干預,對改善愈後具有重要作用。

記者 吳正彬 文/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7c880699b536dbbead31b7715bcd2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