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英國的七屆斯諾克世錦賽冠軍羅尼·奧沙利文,近日已通過「優秀人才入境計劃」成為香港居民。在媒體面前,他表示自己的選擇主要是因為香港有好的稅制、美食和文化。
奧沙利文所講的是大實話。絕大多數人決定移民都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經濟因素是選擇移民的主要動機。從宏觀來看,移民問題是經濟學的一個課題。面對外圍經濟挑戰,香港經濟去年恢復正增長,從各方面評估來看今明兩年香港經濟將繼續保持正增長。香港是一座開放的城市,也是人才流動的城市,人員有進有出是客觀存在的。港府近年推出了「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簡稱「高才通計劃」)和「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簡稱「優才計劃」)等吸引人才措施。推出這些舉措的目的,是積極搶人才、留人才,優化措施有助於進一步廣納香港發展所需的人才,豐富本地人才庫,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較高的人均收入和有良好基建設施使香港成為一座生活便捷的現代化城市,對外來人員有較大的吸引力。中國是當今世界經濟引擎,香港又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如今香港永久性居民中的非中國籍人員可申辦來往內地通行證,對經常往返內地的外籍港人提供了經商、工作和生活的便利。簡單的低稅率、較強的社會整體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國際廣泛認可的專業資格等使香港對高端人才有著獨特魅力。再加上香港和英國有免徵雙重課稅安排,如奧沙利文日後便可選擇在港繳納其賺取的入息稅。即使不談工黨政府將對企業和高收入群體加稅,英國入息稅已介乎20%至45%,香港則最高不超過16%。奧沙利文熟悉香港,他申請成為香港居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反映出香港對國際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筆者認為,此事更凸顯出西方一些媒體近幾年對香港的「濾鏡」式報道,及西方一些政客的偏見擋不住香港對人才的吸引。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西方國家試圖在事關台灣、香港、新疆或西藏等話題上攻擊中國,從而阻礙中國的發展,尤其是一些西方媒體、政客反覆抹黑「一國兩制」和香港國安法在港實施以及香港的法治,華盛頓方面還不斷藉故制裁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企業。這種所作所為不可能改變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事實,卻想擾亂香港經濟發展的氛圍。而2020年年中實施香港國安法後,香港社會恢復了秩序和穩定,特區政府得以拼經濟、謀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內地銳意創新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令香港正發展成為國家金融、貿易和文化等對外交往的樞紐。眾多內地和國外企業或個人,都視香港為「有錢賺」的好地方,滙豐銀行、怡和集團等及前文提到的奧沙利文便是例子。不久前,英國工黨政府的外交發展大臣拉米還訪問了中國,有跡象顯示,英國的對華政策正處於調整期。
新時期的「一國兩制」正在香港有序實施,這是一個更具體的政治框架,內容涵蓋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各種要素在香港與內地間可以更自由地流動;配合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香港可成為國家對外交流的橋樑。香港內部則貫徹「愛國者治港」,著重創新推動經濟發展和改善居民生活。
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從內地吸引人才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從今年11月1日起,「高才通計劃」下的合資格大學名單增加13所,新增院校包括9所內地高校。另一方面,港府也十分注重吸引海外人才。過去幾年,華盛頓曾推行的「中國行動計劃」對不少與中國大學有交流合作的科學家和學者進行迫害,未來不排除美國政府還會出台一些類似的措施,衝擊華裔科學家的工作和生活。在這種背景下,其中一些科研項目的領軍人物已經或正在洽談在香港發展。「一國兩制」讓香港與內地大學的行政管理有區別,且背靠超大的內地市場和產業優勢,便於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
過去一段時間,香港特區政府反覆討論如何能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相關政策也在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案例顯示香港可以憑藉優勢,看高一些,也看遠一些,發展成一個名副其實的國際人才樞紐。(作者是香港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