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維艾夫擬登陸港股 輔助生殖賽道依舊火熱
金融投資報記者 賀夢璐
日前,愛維艾夫醫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維艾夫」)向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中信證券為獨家保薦人。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多達524頁的招股說明書中,透露出的不僅是高達40%的毛利率,同時也揭示了輔助生殖賽道的熱度。
毛利率在40%以上
招股書顯示,愛維艾夫主要向患者提供輔助生殖技術服務,具體分為初步諮詢及治療前服務、AI或IVF-ET治療服務、懷孕後服務、藥品銷售四大類服務。目前愛維艾夫旗下共設有湛江久和醫院、天津愛維醫院、揭陽愛維艾夫醫院和昆明愛維艾夫醫院4家運營主體。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上述4家醫院平均每個IVF周期的收費分別為5.88萬元、6.70萬元、7.12萬元和5.22萬元。要知道,試管嬰兒的成功培育通常需要經過2至3個培育周期,也就是說,試管嬰兒家庭至少要為此付出超10萬元。
在高昂的「求子」收費下,愛維艾夫整體業績呈上漲趨勢。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愛維艾夫營收分別為3.69億元、4.20億元和4.07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0.46億元、0.95億元和0.65億元。
在眾多財務指標中,「誘人」的毛利率頗為醒目。招股書顯示,上述報告期內,愛維艾夫的毛利率均在40%以上。
收購案例頻頻上演
近年來,隨著輔助生殖賽道的火熱,相關企業紛紛發力資本市場。不僅有「輔助生殖第一股」之稱的錦欣生殖登陸港交所,另據Wind數據顯示,目前A股已有61隻輔助生殖概念股活躍在市場。
如麥迪科技(603990)、漢商集團(600774)等上市公司先後通過收購進軍輔助生殖領域。2019年,麥迪科技通過收購海口瑪麗醫院,切入輔助生殖醫療服務領域;今年1月,漢商集團以7534萬元收購武漢同濟科技集團有限公司81.34%股權,拿下了華科生殖醫院的控股權。
金融投資報記者從企查查了解到,目前我國現存輔助生育相關企業共1018家。2020年是近10年來企業註冊的高峰期,共註冊247家企業,同比增長65.8%。
但與入局時的熱鬧場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輔助生殖上市企業面臨著業績下滑的考驗。
以錦欣生殖(01951.HK)為例,財報顯示,2022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65億元,同比增長28.6%,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1.18億元,同比下降66.7%。截至12月28日收盤,報每股3.32港元,總市值為90.33億港元,較2019年上市時220億港元蒸發約6成。
另外,作為「輔助生殖基因檢測第一股」的貝康醫療-B(02170.HK)面臨增收不增利的困境。財報顯示,2022年公司每股虧損0.5元。
價格還需「接地氣」
近年來,政策面頻頻傳來利好,輔助生殖賽道再度升溫。2021年5月,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我國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2023年2月,國家醫保局在相關答覆中提到,將逐步把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基金支付範圍,減輕不孕不育患者的醫療負擔。
資本市場上,融資事件和披露金額近年來達到歷史新高。企查查數據顯示,近十年來輔助生殖賽道共發生融資事件66起,披露融資金額近39.2億元。其中,2020年和2021年的融資均超過10億。
數據顯示,我國輔助生殖市場滲透率僅為7%,不菲的醫療費用讓人望而卻步。對於身處賽道的企業來說,亟需實現輔助生殖醫療價格「接地氣」,讓其成為越來越多不孕不育家庭的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7ad661d1d5c68a38750278bb394cf1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