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基文:「亞洲正在迅速追趕歐洲,甚至在某些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2019-12-03     一帶一路報道


12月1日至3日,第二屆亞歐合作對話在重慶舉行。會議由博鰲亞洲論壇、重慶市政府和歐洲諮詢聯盟共同主辦,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3個國際組織的400餘名代表出席了大會。

第二屆亞歐合作對話在重慶舉行

為了推動亞歐兩大洲全面、深入、高質量的合作,博鰲亞洲論壇與歐洲諮詢聯盟共同發起亞歐合作對話。第一屆對話會於2018年12月4日至5日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行。此次在重慶舉辦的第二屆對話,旨在進一步促進「一帶一路」倡議與歐洲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

「在全球公共產品短缺之際,『一帶一路』倡議為各國風雨同舟、一個不少地參與國際合作提供了一個有效路徑。」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說,「硬體和軟體的互聯互通將讓貨物、服務、資金與人員實現更自由的流動。最終,這個倡議將讓亞洲和歐洲在經濟意義上融合為一片大陸,而不再單純是一個地理概念。」

第一屆對話於2018年12月4日至5日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行

儘管願景光明而美好,但潘基文強調,「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與否將取決於亞洲和歐洲的共同努力,甚至是非洲等地區的參與。他指出,亞歐在很多方面可以實現優勢互補,歐洲是發達經濟體數量最多的大洲,而亞洲主要是發展中國家,不同的發展水平可以帶來互補的比較優勢,為合作創造了空間與潛力。

「一帶一路」倡議和歐洲的發展戰略對接意義重大。中國駐義大利原大使李瑞宇指出,當前,中歐雙方都處於各自重要的經濟發展階段,同時也面臨諸如支持可持續發展、維護多邊主義、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世界經濟復甦和增長等一系列挑戰。中歐之間在「一帶一路」和歐洲發展戰略上的合作,不僅有利於中歐之間的發展,也有利於世界的發展和繁榮。

潘基文在第二屆亞歐合作對話上講話

潘基文特彆強調,亞歐可以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來臨之際加強合作。「儘管過去歐洲是技術領先者,亞洲是學習者和追隨者,但是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變化,亞洲正在迅速追趕歐洲,甚至在某些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他指出,中國、印度、日本和韓國已經在很多新興領域加大投資,如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智慧城市、智能製造、生命科學、新能源和新材料等;而歐洲也制定了一些戰略,例如創新驅動和技術引領的發展戰略。

歐洲諮詢聯盟-安博思高級合伙人博吾樂稱,亞洲、歐洲在地理上沒有間隔,雙方應該利用這樣獨特的優勢加強互聯互通。他指出,隨著亞洲經濟的快速崛起,亞歐進一步加強合作正變得更加重要。「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正在為世界帶來各種各樣的合作機遇,亞歐應該率先抓住這些機會。

博吾樂在第二屆亞歐合作對話上講話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阿赫塔爾也表示,在當前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歐洲發展的戰略正變得至關重要,特別是為南亞、中亞等一體化程度欠缺的地區提供增長動力。在她看來,巴基斯坦就是從「一帶一路」建設中受益的案例。「在中國的援助下,巴基斯坦不僅打通了陸路通道,還增加了新的港口,這讓巴基斯坦減少了貿易的交通成本,提高了經濟增長預期,給本國人民帶來了好處。」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全球關係秘書處高級顧問、中國區處主任卡里姆·達何指出,當前,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存在巨大赤字,據OECD估算,每年大概面臨3-6萬億美元的缺口,而要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接下來需要增加15萬億美元基礎設施投資。因此,「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利好的消息,能夠促進在中亞、南亞等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對歐洲的歐亞互聯互通戰略來說也是一個機遇。

陳峰(左一)在第二屆亞歐合作對話上講話

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稱,「一帶一路」倡議將成為解決全球當前經濟問題的推動器,而要實現互聯互通發展,航空業將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為此,過去6年,海航集團一直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快布局,現已開通110多條航線,運輸一千多萬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陳峰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正在為二三線城市帶來嶄新的商機。他說,在歐洲,倫敦、巴黎、法蘭克福三大航空樞紐,已被漢莎、法航和英航三大巨頭和國航、南方和東方三大中國航空公司代碼共享,而海航一直聚焦這三大航空樞紐之外的城市。「我們應該大大開放從重慶、成都類似的城市直接通往歐洲的航線,這將為各國發展創造條件。」陳峰表示,一直非常看好重慶的發展潛力,海航旗下航空公司在重慶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23%,重慶國際航線70%都是海航開的,本月將開通重慶到布達佩斯的航線。

海航集團聚焦航空主業,服務海南自貿區自貿港航空基礎設施建設,圖為海口美蘭國際機場

今年3月,義大利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協議,成為第一個支持此項倡議的G7國家,引起全球媒體廣泛報道。本次歐亞對話會也吸引了大量義大利企業的參與。

談及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的初衷,義大利駐華公使銜參贊馮竹森表示,「一帶一路」是促進全球互聯互通發展的重要平台,「我們不認為它是地緣經濟的威脅」。馮竹森強調,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互聯互通倡議,這些倡議都可以與「一帶一路」倡議相互補充,希望通過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合作推動各個倡議的對接。

3月,義大利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協議

李瑞宇指出,中意兩國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兩國的交往源遠流長。如今,中意兩國處於絲綢之路重要的起點和交匯點上,在「一帶一路」中是天然的合作者。中意在「一帶一路」方面有不少早期合作,意方主要希望在三個方面加強同中方的合作:一是北部港口設施的擴建,二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合作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三是擴大第三方合作。

2016年10月,中國中遠海運港口有限公司參與到義大利瓦多貨櫃碼頭的建設和運營之中

在這三個方面,李瑞宇特別介紹道,雙方的合作已經取得一些積極進展。比如,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公司和義大利北方公司就港口擴建已經達成許多協議,有的已經取得成果;一些中意公司在中亞地區有能源、鋼鐵方面的合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並正在非洲、拉美開拓油氣合作。「萬事開頭難,我們取得的是早期的成果,相信今後合作機會會越來越多,並且會取得更多的合作成果。」

義大利瓦多貨櫃碼頭建設現場

義大利SNAM公司首席國際業務官亞歷山德拉·帕西尼認為,當前,各國正在為實現碳減排目標而努力,但有些國家還沒有減排的基礎設施。該公司希望和中國企業在 「一帶一路」框架下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用天然氣替代燃煤和石油,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SNAM是歐洲最大的油氣基礎設施公司,已在六個歐洲國家開展了業務,即將在中國開展業務。

義大利威尼斯蒙法爾科內港

SNAM中國董事長兼執行長Matteo Tanteri指出,隨著中國向低碳經濟轉型,中國能源市場將出現重大變革,將用天然氣取代大量煤炭消費。「2015年,天然氣在中國能源的占比只有5%,而如今已經接近10%。」他表示,正是由於看好中國市場的增長潛力,公司才決定在中國開設辦公室,希望能夠通過合資企業參與中國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俄羅斯東線天然氣管道

他還表示,當前中意關係發展勢頭良好,兩國政府還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這對義大利企業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未來,SNAM不僅希望能夠在中國發展,也願意與中國企業一道探索第三方市場的商機。「我們看到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俄羅斯和中東地區尋找天然氣,我相信,我們未來在這些地方將有大量的合作機遇。」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一帶一路報道(中英文)》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51-1788/F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2096-2886

郵發代號:62-625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王然

審核:雷怡安

主編:鄧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7T7Jy24BMH2_cNUgPI9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