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多讀書的好習慣,是很多家長和老師,對於孩子一貫的標準,因為書籍里的知識是無窮的,多看不同種類的書籍,對於孩子大腦的充實,非常的有幫助。
不過可惜的是,很多孩子看書歸看書,卻忘了在看書的時候多多思考,結果,是接受了很多知識沒錯,但時間一長就忘得差不多了,並且,對於書籍裡面的「深意」,很多人卻似乎並沒有體會得到,真心浪費了書本的價值。
然而,浙江一個11歲的小女孩,卻在閱讀名著《西遊記》的時候,發現了書本中的「漏洞」,並將這些漏洞寫在了作文里,而這篇文章,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讚賞。
小姑娘在作文里明確指出,從大唐到西天的路上,唐僧師徒經過了很多個國家,很多個地域,而這些地方,不可能飲食文化都是一樣的,從頭到尾就屬饅頭鹹菜吃的最多,不可能每個國家都這樣吧?
因為這個疑惑,小姑娘特意做了調查發現,小說中之所以會這樣,可能跟作者的出生地有關,因為吳承恩是淮安人,所以可能下意識地將當地以及周圍的飲食文化融入到了自己的小說當中,雖然這與現實可能是不符的。
這番言論受到了很多網友的讚賞,大家對於她讀書時勇于思考的習慣表達了高度的讚揚,甚至還有專家表示,她的這番話有理有據,無法反駁,真的厲害了!
孩子閱讀書籍時,應該注意什麼?
1、仔細閱讀書籍中的每一句話
有的孩子看書就是囫圇吞棗,大致的瞄一眼就沒了,結果呢,對於書中講了什麼內容,只能模稜兩可的回答。而對於作者的語言魅力、思想態度以及文學技巧,卻一無所知,這種看書的方法,實在有夠浪費的。
家長應該教導孩子,看書的時候一定要仔仔細細地看完每一句話,了解作者真正的意思,這樣才能將收穫提到最大化。
2、不斷增加所看書籍的種類
有的孩子喜歡看漫畫書,有的孩子喜歡看故事書,還有的孩子喜歡看各種小說,倒不是說這些書籍不能看,而是要挑著看、換著看。
看一些漫畫,有利於放鬆身心;看一些小說,有利於豐富想像力;看一些古詩詞,能夠增加孩子的文學素養。這些書籍,都是不錯的選擇,家長還可以讓孩子看一些包含世界各地人文風情的書籍,這對於拓展孩子的眼界,大有裨益。
3、看書時注意思考
大部分孩子用眼睛看書,少部分孩子卻在用心看書,邊看書還邊思考作者的真實用意,敢於發現不足,敢於提出質疑,這些優點都是很可貴的。如果一味的用眼不用腦,那麼即使書籍看得再多,也沒啥大的用處。
什麼樣的書籍,適合孩子看?
1、名家推薦
市面上的書籍千千萬,想在其中挑到最適合孩子看的,並不容易。既然如此,家長們不妨學會走捷徑,直接選取那些名家推薦的書籍,對於孩子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2、榜單作品
我國有很多的兒童文學榜單,而每年都會有很多的優秀書籍上榜,能夠上榜,就說明這些書籍肯定有過人之處,能排在前三名,就表示這些書籍更加的優秀。
家長平時可以多關注一下這些兒童文學榜單,然後買這些書籍給孩子看,正好針對孩子的年齡和發育狀況,非常的不錯。
3、口碑作品
還有一些文學作品,可能在很多老師、家長的心目中口碑很好,雖然不有名,但口碑好就表示這些作品必然是可以的,不然不可能獲得那麼多人的親睞。因此,家長也可以買這些書籍給孩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