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之羽》自播出以來,話題就沒斷過。最近吵起來的是「郭敬明對配角有多偏愛」。
此前,郭敬明曾回應過女主戲份的爭議,表示「誰天天熬大夜誰戲份多」。這則本意突出女主辛苦拍戲的發言,最後虞書欣在第14集只出場了10分鐘形成了對比,成了虞書欣粉絲「維權」的證據。
虞書欣粉絲著急維權,可能也是害怕最後「無效播劇」。根據智庫星途上周的統計,《雲之羽》里最吸粉的是男二丞磊和女二盧昱曉,女主只排到第三位。
今年似乎是屬於配角的一年。年初熱播的《狂飆》,將「大嫂」的名號牢牢焊在了高葉身上;今夏最火的「新晉頂流」,是《我的人間煙火》里的魏大勛;同樣吃到配角紅利的,還有《長月燼明》的女二陳都靈和《長相思》里的男配鄧為。
配角有時候不單獨走紅,更有競爭力的敘事方法是「群像」。《封神第一部》實現了口碑和討論度的上揚,正是從大家關注「封神質子團」起;《狂飆》熱播後,飾演反派的幾位演員都因此獲得了更多關注;《長相思》也有自己的「F4」,連帶著內娛「待爆帝」數量也急劇上升。
昨天,「蒼蘭訣 全員上桌」的詞條升至微博熱搜高位,點開一看,是《蒼蘭訣》的劇粉集體團建的成果,為了展示《蒼蘭訣》從主角到配角都實現「飛升」的造星功力。
男女主角為了番位明爭暗鬥的時候,配角們卻開始悄悄反客為主。粉絲們對此也樂見其成,主角粉既要擔心播出熱度,又要操心出場時間,配角粉就不一樣了,劇播得好,偶像就能藉機飛升,播得不好也沒關係,假裝沒發生過就好。
為什麼走紅的配角越來越多了?是觀眾對配角更寬容,還是大家只是想獲得「自由下注」的快樂?
1990年,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主角與配角》,用詼諧幽默的方式把戲劇當中的「主配角衝突」帶到了大眾面前。33年後的今天,那些被搶戲的主角們,不知道會不會想起那句台詞:「不對啊,我是主角啊!」
配角走紅敘事
現在來看,配角的走紅,已然形成了三套固定的模板:艷壓、CP和群像。
坦白講,有的配角才是真正吃到了「主角紅利」的人。魏大勛之所以能憑藉《我的人間煙火》,從喜劇人變成行走的荷爾蒙,男主角楊洋在其中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劇內對比人設,劇外對比演技,襯托之下更顯得魏大勛眉清目秀,才使得觀眾內心的天平瘋狂傾斜。
《我的人間煙火》 劇照 圖源:豆瓣
在《克拉戀人》里憑藉真性情女明星的優越人設艷壓了唐嫣的迪麗熱巴,因為妝造不夠合適,反在《長歌行》里被女二趙露思「艷壓」;《長月燼明》播出後,白鹿的演技被大肆討論和批判,女二號陳都靈則悄悄冒頭,熱度口碑雙收。而她自己「南航校花」的出身,加上曾經在多部劇里客串當女配的經歷,還被網友戲稱為用「學霸刷題的題海戰術」提升演技。
女主王楚然是《我的人間煙火》的另一個焦點,其實,她本有機會在上線時間相似的《玉骨遙》里吃到「主角紅利」。劇播時,女主角任敏因為顏值、妝造等問題頻繁登上熱搜,還引發過一系列負面爭議,而王楚然飾演的女二號恰好是當下最流行的「颯爽」人設。
「事後」有人分析,王楚然和她的團隊可能是過於迷信「主角光環」,把寶押在了《我的人間煙火》上,要是「捨得一身剮」地拉下臉在《玉骨遙》時期營銷配角,可能效果未必會差。
《玉骨遙》 王楚然飾白雪鷺 圖源:豆瓣
除了「獨美」之外,CP也是萬能不變的配角走紅公式。
魏大勛成為今夏頂流,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和女主CP的「好嗑程度」,比起傳統言情套路里的主線CP,帶點禁忌感的「偽骨科」更受大家喜愛。暴露兩人曖昧關係的預告片段在微博的播放量超過千萬,CP超話「孟許時分」還登頂了超話社區的劇集衍生榜單。
副CP「上位」的例子也不少。在三角戀的設定過時之後,很多劇集開始採用兩對CP並行的方式去講故事。
當兩對CP同台競技時,觀眾自然是看誰更有CP感,哪對CP的設定更完美,而不是看誰是主角。《雲之羽》里男二女二的CP「夜色尚淺」異軍突起,成功「掀桌」,播出後迅速登頂了劇集衍生超話榜單,突破了「孟宴臣」長達一個月的統治。
《雲之羽》劇照
CP感是玄學,不以番位的意志為轉移。《長歌行》里趙露思之所以能獲得比女主角更高的討論度,也離不開「侍衛X公主」的高能CP配置。高葉在《狂飆》里戲份雖然不多,但和張頌文寥寥幾場戲,就讓觀眾輕鬆「嗑到」,就連「大嫂」的名號,也是和「大哥」強綁定的。
觀眾選擇CP的背後,有時候是在選擇一種更接近於想像的親密關係。《奮鬥》里更接地氣的向南和楊曉芸,比有兩個好爹的陸濤和「橫刀奪愛」的夏琳更討人喜歡;《大丈夫》也應觀眾之意願,給俞飛鴻和楊玏組成的姐弟戀副CP出了衍生劇集《小丈夫》。
《小丈夫》劇照
有些配角個人戲份不多,得綁定到一起,才能實現1+1大於2的效果。「群像故事」的講述也因此成為了配角飛升的契機。
《狂飆》播出後,除了張頌文和張譯之外,李響、賈冰等配角也獲得了超乎想像的關注度。六位在劇中飾演反派的演員還在微博做了一場「雲道歉會」的直播連麥。
在劇中飾演「麻子」的演員宋家騰也是配角專業戶,在《大江大河》《穿越火線》《開端》等近幾年的熱播劇里都有出演,直到在《狂飆》里才借著「反派團」的名頭被更多人所認識。
《狂飆》宋家騰飾麻子 圖源:豆瓣
前幾天被曝光和鍾楚曦戀情的侯雯元,在《封神第一部》里出演質子團的一員「崇應彪」,戲份不算多,但「封神質子團」的稱號,還是讓他吃到了電影熱度的紅利;此類「成團」的故事,還可以追溯到四年前的《陳情令》,劇集大火以後,劇中的六位配角男演員組成「陳情男團」,集體進行雜誌拍攝等活動。
如今,相比越來越「玄學化」的主角走紅路徑,反倒是配角的走紅,更接近跑出固定且可被復刻的模板。
人設助力「掀桌」
很多時候,配角的走紅並不妨礙主角。但在今年,一個明顯的趨勢是,配角的「上位」,似乎越來越不需要顧忌「主角的感受」,甚至可以「踩著主角上位」。
能做到這一點,好的配角人設是第一位。
這其中有個悖論。出場次數更多、故事更豐滿的主角,人設反而最難塑造,戲份越多,「翻車」的風險就越大。而配角身上大多不存在這個問題。受篇幅所限,配角大多只會在劇中突出呈現某一個人設標籤,甚至有些只負責「美貌」就夠了。
還有個討巧的地方在於,國產劇里的主角大多有「真善美」的道德要求,但配角則不受影響。看膩了純潔良善的女主角和狂開金手指的男主角之後,有點瑕疵的配角們反而讓人眼前一亮。特別明顯的例子有《人民的名義》,李達康、高育良、祁同偉們的討論度,說是完全壓過侯亮平也不為過。
而在古偶、都市劇這類走量的產品類型當中,這種趨勢也愈發明顯。
女性角色方面,「傻白甜」的女主,已經愈發顯著與觀眾審美錯位,這就導致很多女主人設在如今顯得愈加單薄不討喜。
反而女配角們的風格卻是一以貫之,向來盛產瘋批美人,當下觀眾換了口味,更容易愛上心狠手辣的「邪道惡女」。李沁出道至今,雖然已經給不少S級劇挑過大梁,但最常出現在各大古裝混剪視頻里的角色,還是《楚喬傳》里的反派女配。
《楚喬傳》劇照 圖源豆瓣
男性角色方面,觀眾對人設的喜好雖然有變化,但總體上看比較寬容。這也讓近幾年的男星市場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年下和年上各有各的妙。雖然都說現在的女生不吃霸道總裁這一套,但「孟宴臣」還是喚起了大家對金絲眼鏡和西裝革履的迷戀。
張凌赫之所以沒怎麼吃到《雲之羽》里的男主紅利,一部分原因也是人設造成的。在《雲之羽》里,他飾演的「宮子羽」在「全員惡人」的配置里顯得太沒心機,成長過程也稍顯緩慢,相比之下,性格沉穩的男二和一門心思只愛哥哥的「骨科擔當」男四都顯得更吸引人。
在《蒼蘭決》里飾演痴情男二而走紅的張凌赫,在《雲之羽》里感受到了被配角掀桌的感覺。正是因為這種「通道」開始越來越多,也讓觀眾和粉絲變得異常敏感。
最近,張凌赫和趙今麥的新劇《度華年》官宣後,製片人在微博評論里提到「角色群像」的字眼,還說自己「想磕的CP有點多」,粉絲直接對「群像」產生了應激反應,甚至開始在轉評區提前「維權」。
觀眾的位置
如今選秀既薨,好事者「押注買股」的慾望又無處安放,倒是一部部被寄予厚望的國產劇的播出,共同構築起了一場超大型的「選秀活動」。如此,也可以換個角度去理解,配角們為何「突然開始」獲得更多人的關注。
如果直接用「秀粉」的思路去簡單粗暴套用,那麼,配角的走紅和主角走紅之間的關係,近似於「民選」和「官選」的對抗。對於路人觀眾而言,主角像是選秀里的「皇族」,有更多的鏡頭和更高的番位,是「被資本選中的幸運兒」。配角則需要觀眾們「慧眼識英」,從不多的戲份里拼湊出完整的人設。
越來越熱愛反套路的觀眾們,開始在國產劇里獲得選秀一般「押寶」的快樂,和捧出下一個超級新星的爽感。《長相思》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劇中女主角和由檀健次、鄧為、張晚意三位男演員飾演的角色分別有CP線,風格不同,任君挑選。
《長相思》 圖源:豆瓣
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是,從配角當中崛起的明星,有不少並非當紅偶像或流量演員。這也是觀眾們「逆反心理」的體現。
早在2015年《偽裝者》播出時,就一舉帶紅了劉奕君、王鷗、宋軼等重要配角;張頌文在成為「大哥」之前,第一次被大範圍討論,是因為在《隱秘的角落》里飾演配角;大家公認的演技派寧理,也是在無數國產劇里反覆刷臉,通過一個接一個的配角奠定了如今的地位。
觀眾不是只看臉,也並非像資本那樣迷戀流量的價值。2019年播出的《都挺好》讓從業28年的倪大紅迎來了自己事業生涯的高峰期,「蘇大強」的角色4次登頂熱搜榜,還喜提了三萬粉絲團。
在觀眾的注視下,「配角專業戶」們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很多時候,他們甚至不必勉力為自己爭取主角的位置。高葉自出道以來參演過的影視作品超過37部,其中只有兩部是主演。在《仙劍奇俠傳》里飾演「花楹」一角的郭曉婷,從業至今的「主角比例」都不到15%,但他們都被視為不錯的演員,一定程度上也更接近演員的本來含義。
《仙劍奇俠傳三》郭曉婷飾花楹 圖源:豆瓣
某種意義上,一部分觀眾追求待爆帝,但同樣也有一部分觀眾,會反感這種將劇集的選角、製作、上線的過程「選秀化」。會有觀眾期待把追劇的過程也戲劇化,在一次次的「鹹魚翻身」戲碼當中體會爽劇的快感;也會有觀眾完全不關注這些,不論主角配角,只求他們處在各自的位置、為劇集作出各自的貢獻。
說到底,在一部劇里爭來爭去甚至「應激反應」,多少有點捨本逐末,許多好劇都能做到「全員上桌」——而更多的好劇,誰上不上桌,甚至都不會有人去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