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過去這一周,在AIGC行業所發生的革命,甚至超出了過去20年發生的一切。
3月15日,升級版的Gpt-4發布;3月16日,文心一言發布;3月17日,微軟正式發布了365 Copilot。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了Gpt-4和文心一言,但還不了解微軟新推出來的Copilot。
實際上,在我看來,微軟這一次發布會的意義,甚至要超出了Gpt-4和文心一言。
因為他讓所有人都知道,這一輪AI不是主題,而是一場有生以來最大的IT革命。
02
為什麼會冠上「IT革命」這個詞?
不管是Gpt-4,還是文心一言,它們都是語言大模型,是基於深度學習、神經網絡這些人工智慧技術構建的一個創新工具。
雖然它們有龐大的數據,有邏輯的推理,但工具好不好用,取決於用它的這個人。
你得去不斷去訓練它,用精準的提問去縮小數據的範圍。
就像愛因斯坦說的,如果給我1個小時的時間來解決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我會花55分鐘來思考問題本身,再用剩下的5分鐘來思考解決方案。
當然,我們可能沒有愛因斯坦這麼天才,我們可能會花55分鐘思考問題,還要花更久的時間去回答問題。
AI能做的就是幫我們節省「回答問題」這個步驟,這就是工具。
那麼,工具的下一步是什麼?
是應用生態。
就像淘寶當初是一個線上購物的工具,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後,它沉澱的數據越來越多。
阿里開始用更多的算力去進行秒算,用準確、完整的語言,從不同的用戶緯度去系統描述解決問題的策略機制,有了更好的算法。
用戶在體驗到便利後,一個繁榮的電商生態誕生了。
我可能逛街看中了一件商品,但在買單的時候,腦子會有一個想法,為什麼不去電商平台看看呢?
我們可以感受到一些過去的習慣被改變了,在新的生態當中,創造過程、用戶體驗、產品、商業模式都不一樣了,使用者也不一樣了。
就像我們喜歡把90後、00後稱為「網際網路原住民」,他們是這個生態的用戶。
同樣的道理,在ChatGPT誕生,包括Gpt-4疊代後,即使多了個圖片模態,我們也沒有感覺自己生活有什麼改變,更多是好奇它怎麼玩。
因為根據過去的慣例,一個新工具從誕生到大規模應用,成為一個生態,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但是,就在這前後三天時間,我們驚訝的發現,AI已經從工具發展到了應用層面,並且開始形成生態。
落地速度之快,超出所有人預期。
03
微軟的Copilot就是如此。
它基於GPT-4的技術驅動,把AI能力全面集成到微軟365各項應用中,包括我們熟悉的Word、Excel、PPT、Outlook和Teams。
從展示效果看,Copilot可以根據指定的話題和檔案,主動進行內容生成,同時給出常見的提問和答案。
在Excel中,Copliot可以進行數據總結與分析,告訴你哪些關鍵數據有異常,有什麼要點值得注意。
在PPT中,它可以根據指令修改幻燈片布局,自動進行排序,生成動畫。
在遠程辦公會議中,它還會總結會議的要點,自動分析每個人都說了什麼,核心內容是什麼。
用產可以直接向Copliot提問某個人的看法 某個產品在會議中的信息,然後自動生成會議紀要和任務模板。
在演示流程中,用戶可以直接告訴Copilot去哪個文件里,找什麼數據進行分析,然後把結果做成一頁PPT進行展示。
在郵件當中,Copliot會總結每一封郵件的核心要點,再根據你指定的內容形成一封新郵件去回復對方。
可以說,微軟已經展示出「AI是高於作業系統的大腦」,更像是一位永遠不會休息的助理,所以它的名字叫「副駕」
所有的應用都會被重做一遍,然後在AI助理的幫助下,組成一個新的應用生態。
在這個生態里,AI會像人一樣,根據我們的需求靈活調用各個辦公工具,從而形成一個以AI為需求交互核心的一體化辦公生態。
重複性的工作會被幹掉,我們要做的,就是深度了解企業和用戶需求,再用準確的語言描述出來,剩下的就交給AI來做。
同樣,在這個生態里,我們也會被AI影響決策,甚至是AI來指揮你怎麼協同行動。
04
在《三體》當中,當曲率引擎吹動髮絲的時候,很多人都還不以為意,只是髮絲動了而已,真正想要驅動光速飛船,還早著呢。
ChatGPT剛出來的時候,我們也只是把它當做一個初中生的工具,一個模型,在Gpt-4疊代後,我們發現當初這個的初中生,好像3個月就跳級念完了大學。
當基於Gpt-4的Copliot橫空出世後,我們驚訝於:原來第一艘「光速飛船」這麼快就到來了。
有時候,工具的應用,比工具本身還要有更大的價值。
我相信,AI在辦公領域的應用只是一個開始。
在搜尋引擎,智能問答、搜索、關鍵詞排名都會展開,AI輔助的個性化營銷會開始崛起。
在社交媒體上,通過分析用戶輸入的關鍵詞和標籤,AI可以預測用戶的情緒和下一步行為來調整視頻內容,預測他們可能需要的產品或者服務進行推薦。
甚至在企業財務端,AI會自動提取和分析經營過程中涉及的各種財務風險指標,幫助企業制定業務決策,控制風險。
每個領域都有可能被改寫,每個科技企業,每個要運用數據的企業,最終都有機會變成一家AI公司。
一個嶄新的AI時代會光速朝著我們呼嘯而來,不會為誰停留。
—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