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捲入恆大財務造假事件,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遭遇了一系列信任危機。而今,普華永道解約風波從上市公司蔓延到公募基金。
近日,寶盈基金、創金合信基金和紅土創新基金紛紛改聘審計機構,不同於寶盈基金單只基金的改聘,創金合信基金和紅土創新基金則徹底結束了與普華永道的合作。
業內人士指出,這種信任危機可能會影響普華永道在中國的發展,導致其業務受到一定的影響。普華永道需要重新獲得上市公司和金融機構的信任,以恢復其在市場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的努力和時間的考驗。
被多家基金公司解聘
8月7日,寶盈基金發布公告稱,旗下寶盈祥澤混合型基金的審計機構由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改聘為容誠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改聘日期為2024年8月7日。
上述變更事項,已由寶盈基金董事會審議通過,並已按照相關規定及基金合同約定通知基金託管人。
成立4年多的寶盈祥澤混合已經於8月7日進入基金財產清算程序。
根據基金公告,截至2024年8月6日日終,寶盈祥澤混合已連續5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於5000萬元,觸發了基金合同終止的情形,該基金於2024年8月7日進入基金財產清算程序。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7日,寶盈基金旗下超過50隻(按基金主代碼統計)基金的會計師事務所為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後續,寶盈基金旗下這些基金會不會改聘審計機構還未可知。
不單單是寶盈基金,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家基金公司改聘審計機構,選擇與普華永道結束合作。
8月6日,創金合信基金發布公告稱,旗下51隻基金的會計師事務所由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改聘為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改聘日期為2024年8月2日。
經過此次改聘,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已經完全退出創金合信基金聘用的會計師事務所行列。
紅土創新基金於6月29日發布公告稱,旗下22隻基金的會計師事務所由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改聘為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改聘日期為2024年6月25日。
「普華永道在處理恆大地產財務造假事件中未能提供有效的審計服務,無法保證客戶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由於與財務造假事件相關聯,公眾對於普華永道的誠信度和專業能力產生了質疑,進而引發了金融機構對與普華永道合作的信心危機。」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柏文喜坦言,審計機構捲入財務造假事件是引發解約風暴的主要原因。人們開始懷疑普華永道能否履行審計職責,避免其他公司的財務報告出現類似問題。這種信任危機可能會影響普華永道在中國的發展,導致其業務受到一定的影響。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7日,市場上12093隻(按基金主代碼統計)基金中,5433隻基金的審計機構為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占比仍超過四成。
捲入財務造假事件
雖然多家基金公司並沒有提及改聘的原因,業內人士認為或是普華永道捲入財務造假事件所致。
今年3月,恆大地產發布《關於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的公告》,內容涉及恆大地產通過提前確認收入方式財務造假,2019年和2020年虛增收入合計5641.46億元,虛增利潤合計920.11億元。此外,還包括恆大地產債券涉嫌欺詐發行等。
自恆大地產於2009年上市起,普華永道一直擔任其審計機構,直至2023年1月,雙方合作關係長達14年。對恆大地產2019年、2020年的年報,普華永道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今年4月,一封匿名信將恆大地產的審計機構普華永道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
普華永道對此發布了聲明稱,該匿名信含有有關普華永道及部分合伙人的不實信息,相關言論與事實明顯相悖,造成了惡劣影響,已採取應對措施。
對於此事,香港會計及財務彙報局(下稱「香港會財局」)4月19日發文稱將展開調查。香港會財局表示,該舉報信就羅兵咸永道(即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質量管理系統,以及對中國恆大集團進行的審計質素的潛在缺失表達了擔憂。
中國證監會在5月依法對恆大地產債券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案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對恆大地產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罰款41.75億元,對恆大地產時任董事長、實際控制人許家印處以頂格罰款4700萬元並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證監會認定,2019年至2020年期間,恆大地產通過提前確認收入的方式虛增收入及利潤,致使在交易所市場公開發行債券存在欺詐發行,所披露的相關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同時,恆大地產還存在未按期披露定期報告、未按規定披露重大訴訟仲裁、未按規定披露未能清償到期債務情況等行為。
針對「中國業務可能被暫停」等諸多傳聞,普華永道在5月再發聲明稱,這些信息並非來自普華永道,普華永道的商標亦被未經授權盜用,其內容均為不實信息。
自3月以來,受負面事件的影響,普華永道流失了一批客戶。金融機構方面,包括中國銀行、招商銀行、杭州銀行、海通證券、中國太平、中國人壽、中國太保等均與其不再合作。
但是,仍有一些公司選擇繼續續聘普華永道,例如上海家化、朗新集團。
「普華永道在中國市場擁有廣泛的客戶基礎和業務網絡,此次解約風暴可能會對其聲譽和業務造成一定的衝擊,進而影響其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普華永道需要重新獲得上市公司和金融機構的信任,以恢復其在市場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的努力和時間的考驗。」柏文喜指出。
記者 魏來
編輯 陳偲
責任編輯 孫霄
—— / 好文推薦 / ——
拆解沙特ETF
全球貨幣政策邁向「正常化」
農夫山泉急了
重慶啤酒上演「內鬥」
29萬人爆倉!比特幣大跌15%
亞太股市慘遭「黑色星期一」
拆解沙特ETF
全球貨幣政策邁向「正常化」
農夫山泉急了
重慶啤酒上演「內鬥」
29萬人爆倉!比特幣大跌15%
亞太股市慘遭「黑色星期一」
點亮「在看」,你最好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