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運會遺產,這樣安排!

2023-08-05     微成都

原標題:成都大運會遺產,這樣安排!

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

將為成都留下許多有形和無形的成果

這些大運遺產將

如何更好地服務於民、用之於民?

49個場館

繼續用於成都體育事業和全民健身

成都大運村

預計9月底向市民開放

成都大運會博物館

實物藏品達1000餘件

……

成都大運會大運遺產專場發布會值得關注

大運遺產是成都大運會在申辦、承辦以及舉辦和賽後所留下來的有形和無形的成果,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成都大運會能給我們留下什麼?能帶來什麼呢?8月4日,成都大運會大運遺產專場發布會在主媒體中心舉行。參加發布會的嘉賓是:成都大運會執委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曹雪峰先生,大運村執行副村長蘇波先生,成都大運會博物館籌建辦公室主任黃勇智先生,向大家介紹大運遺產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問題。

成都大運會執委會

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曹雪峰

在發布會上

對大運遺產有關情況作介紹

成都大運會是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創辦以來首次對遺產工作進行全面規劃管理的一屆大運會。在申辦、籌辦和舉辦成都大運會期間,積累創造了一批可持續利用的物質財富和人文成果。為了保護好利用好大運遺產,專門設立了成都大運會遺產規劃管理辦公室,負責遺產規劃實施方案的制定、重點遺產項目遴選推進等組織協調工作。早在2019年10月就編制完成了《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遺產規劃》,其主要目標是通過舉辦成都大運會,努力創造體育、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城市發展、教育與青年七個方面29個領域的豐厚遺產,為城市的長遠發展留下寶貴的財富,長久惠及城市和廣大市民。

東安湖體育公園

第一,成都大運會體育場館是成都大運會留給這座城市最為顯性的體育遺產。成都大運會總共有49個場館,其中新建的只有13個,其餘36個均為改造場館,這本身就體現了可持續利用的理念。新建場館與城市發展規劃相結合,均達到了綠色建築的二星級標準,改造場館大多數在高校,賽後將用於高校的體育事業發展,有效防止閒置浪費。此外,場館的外觀設計和內部裝飾充分吸取巴蜀文化,體現成都特色,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貼近大眾的審美取向,許多已經成為了這座城市的地標性建築。 近年來,在成都大運會的籌辦工作中,推動大運場館能賽盡賽、能開盡開。僅在2022年就面向社會免費或者低收費開放近8萬小時,服務市民群眾超過509萬人次,舉辦各級各類賽事730餘項,推動了全民健身在成都這座城市蔚然成風。成都大運會結束後,這些場館還將繼續用於成都的體育事業和全民健身。

鳳凰山體育公園

第二,在成都大學建設運動員村,是成都大運會帶給這座城市尤為厚重的教育遺產。成都大運會在綜合考慮環境、距離、交通等因素的基礎上,選擇了在成都大學建設運動員村。這一「村校合一、體教融合」的模式是成都大運會在大型國際體育賽事運動員村建設中的創新探索,同時也為這座城市留下了一筆寶貴的遺產。大運村作為服務保障成都大運會的重要功能載體,賽時直接為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提供住宿、餐飲、醫療、諮詢、會議、休閒和商業等服務,有效推動全球青年大學生關注大運、參與大運、服務大運。賽後大運村將全部移交成都大學,實現百分之百的可持續利用,不僅用於成都大學的教育事業發展,也將繼續發揮世界青年大學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作用,讓友誼、博愛、公平、堅毅、正直、協作、奮發的大運宗旨在這裡得以延續,使成都大運會成為一屆「永不落幕」的大運會。

大運村

第三,城市功能品質提升是成都大運會帶給這座城市可感可及的城市遺產。在成都大運會籌辦過程中,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的重大要求,堅持辦賽營城興業惠民相統一,切實提升城市功能品質,讓城市更好服務廣大市民。 著力強功能,不斷提升城市重大市政設施的承載能力,推動城市東西主軸線、成洛簡快速路、成龍簡快速路和大運村至東安湖體育公園直連道路等交通樞紐和城市幹道的建設。 著力優品質,全面推進夜景靚化、立面凈化、市容美化、生態優化,推動城市品質品位整體提升。積極推進公共設施拆違增綠、拆牆透綠、增花築景,推動航空走廊大地景觀再造,高質量打造了一環路市井生活圈,順利完成2000餘個城市環境整治和品質提升項目。 著力補短板,切實做好老舊小區、背街小巷、農貿市場等環境整治的里子工程,堅決避免大拆大建和鋪張浪費。先後對十陵大運村片區、鳳凰山體育公園片區等15個片區實施了風貌的集中整治,讓市民身邊的環境得到明顯的改善。

二環高架

第四,帶動賽事名城和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成都大運會帶給這座城市惠及長遠的發展遺產。近年來,在成都大運會的籌辦過程中, 著力抓住大運機遇,順勢而為,全力推進賽事名城建設。先後成功申辦了2024年湯尤杯、2025年世運會等國際頂級的體育賽事,成功舉辦了2022年世乒賽、2022年全國體操冠軍賽、2023年中國成都·天府綠道國際自行車賽等賽事,全力助推成都蓉城足球隊重返中超賽場。今年以來,位於成都城北的鳳凰山體育公園的專業足球場內,每逢主場比賽日,身穿紅色球衣的主隊運動員和主隊球迷形成了一片紅色海洋,讓鳳凰山體育公園爆火出圈。 著力放大大運效應,乘勢而上,加快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開展體育招商活動,吸引成都大運會贊助企業安恆、滴滴、科大訊飛等落戶成都創業發展。近三年來,全市累計簽約重大體育產業項目115個,簽約金額超過870億元,2022年成都市體育消費的總規模提升至578.6億元,較2018年增長了44.5%,入選首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2022年全市體育產業的總產值達到了1005億元,增加值達到385億元,相比2018年分別增長了59%和79%。

中超賽場氣氛熱烈

大運遺產的創造過程本質上是賽事價值的提升過程,同時也是舉辦城市價值的放大過程,希望大家在成都多走走多看看,去感受體驗並分享傳播成都大運會給成都這座城市帶來的變化。

記者問答

大運場館後續如何利用?

經濟日報記者:大型賽會的場館設施後續利用是各方關注的焦點,也是一個普遍面臨的難題,請問在大運場館後續利用上有什麼考慮?

成都大運會執委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曹雪峰:在籌備過程中,我們始終注重場館的公益性與經營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係,將舉辦重大賽事與全民健身充分結合起來,推動賽事的承載功能和群眾的健身功能同步配置,既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又通過賽事植入賦能,來豐富多元業態,提升場館的經濟效益,目前應該說收到了一定的積極效果。在成都大運會結束之後,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學習借鑑國內外體育先進城市的場館運營經驗,採取「短期+長期」相結合的方式,通過以市場化的思維來推動場館惠民和可持續利用。其中,在短期,著重是圍繞引進高等級賽事,分類實施惠民開放,持續提升場館的服務品牌和場館的顯示度。在長期,將著重圍繞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推動產業融合,做大體育集團,促進場館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優化,推動大運遺產服務城市、惠及市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再推動、再優化、再提升。

成都高新體育中心

在短期,將著重以場館開放惠民為著力點,推動大運場館共建共享,不斷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主要是落實兩個方面的具體工作。

一是持續發揮高等級賽事的引流作用,推動賽事品牌、場館品牌的雙向賦能,促進賽事遺產更好的支撐場館的後續利用,吸引更多的賽事落戶在場館。大力推動場館惠民賽事計劃,計劃從下半年開始陸續將在大運場館舉辦22項國際賽事和38項全國性賽事,通過高等級賽事的植入,不斷提升場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將大力推動2024年湯尤杯、2025世運會,推動這些大型頂級賽事在大運場館舉辦。同時,積極申辦世界田聯田徑世界盃並長期落戶東安湖體育公園,積極申辦世界體操錦標賽和世界藝術體操錦標賽落戶適配到相應的大運場館,通過高頻度、高熱度賽事,持續提升賽事名城影響力,逐步建立起適應成都需要、彰顯成都特色,同時又是著眼長遠、科學精細的賽事體系,讓家門口觀賽成為我們成都市民的一種時尚生活方式。

成都大運會體操項目女子團體決賽在東安湖體育公園舉行,中國隊奪冠

第二是遵循場館功能屬性,按照「一場(館)一策」的原則,分類實施場館惠民開放,持續保持大運場館的熱度,滿足市民的多元化健身需求,不斷提升市民的健康體質。具體來講,就是要落實全年免費或者低收費開放的天數不少於330天,每周免費或者是低收費開放的時間不少於35小時,按照這個要求持續推進大運場館面向社會公眾免費或者低收費開放,讓廣大市民走進大運場館共享大運成果。同時持續深化「體教融合」,充分發揮學校的體育場館參與全民健身的陣地作用。這次大運場館有36處是改造場館,這些改造場館大量都是在高校里,探索建立學校場館對外開放的機制,進一步的滿足市民舉步可就的健身需求,支持全市青少年體育賽事在大運場館舉辦,組織開展籃球、排球、游泳、射擊、柔道、滑輪、桌球等賽事不少於200場次。

此前市民在大運場館內打羽毛球

在中長期,將在賽事體系基本成型,全民健身蓬勃開展的基礎上,分段轉入探索市場化路徑,努力形成大型體育場館可持續綜合利用的成都之路,主要落實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動政府在場館運營中從直接的管理者轉變為運營的監督者,推進這樣的職能轉變,秉持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以委託管理的方式進一步提升場館的運營效能。

二是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不斷完善政策支撐體系,及時幫助解決場館運營中遇到的具體困難和問題,著力為專業的運營團隊和機構以及各類市場主體提供良好、公平的發展環境。

三是進一步推動體育場館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注重參與性和觀賞性的服務供給,注重公益性與經營性的運營模式,促進以場館為中心,體育產業多元融合發展,豐富場館的核心價值鏈,提升場館的自我造血功能,促進以場館為核心的優質資源加速聚集、集群發展。

大運村賽後如何利用?

成都日報記者:請問成都大學在成都大運會結束以後如何利用好大運村的大運遺產?

大運村執行副村長蘇波:成都大運會和大運村給成都大學留下了三個方面的重要遺產。

大運村

第一,成都大學的空間基礎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大運村新建了38萬平米的單體建築,也通過路網的改造、景觀的提升、地下管網的整治,改造了18萬平米,在賽後都要全部轉化為成都大學師生的教學生活空間,為高水平建設成都大學奠定了得天獨厚的空間優勢。

第二,成都大學的國際聲譽得到了極大的傳播。在成都大運會期間,成都大學在FISU世界學術大會上作了主旨發言,也積極參與國際大體聯「健康校園」的認證,獲得了銀級認證。學校1000餘名學生,作為成都大運會和大運村的志願者參與志願服務,他們在志願服務的實踐中拓寬了國際視野,增強了文化自信。更為重要的是,來自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生運動員在大運村體驗了成都大學氛圍,使成都大學的國際影響力得到顯著的提升。

大運村歡迎中心

第三,成都大學參與大運村服務的教職員工視野和能力得到極大鍛鍊。學校有300多名教職員工參與了大運村的運營管理,在餐飲、住宿、交通、安保、註冊、抵離等方面全程參與服務。在前期籌備磨合和正式開村運營以後,這些教職工的國際化視野、規範化的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極大提升,為更高水平的辦學治校儲備了管理的力量,也為成都建設世界賽事名城儲備了運營力量。

下一步,成都大學怎麼用好這些遺產?

第一,大力發展特色學科。在這個過程中依託大運村的運營管理以及賽事服務積累的經驗,我們將會發展體育賽事管理這個學科,培養賽事運營、賽事策劃方面的人才。在大運村裡深受運動員追捧、熱愛的文化互動體驗區,本身就是成都大學的傳統工藝研究院改造而成,我們將更加注重挖掘傳統工藝的歷史文化內涵、技藝精髓以及精神內核,以工藝傳承來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在學科發展上成為我們的特色、特長。

大運村展覽中心

第二,推進場館的綜合利用。所有的大運村的場館都將轉化為成都大學師生員工的教學生活空間,我們還將利用這些場館積極爭取承辦高水平的體育賽事和藝術文化活動,落實場館惠民、體育惠民的要求,推動場館科學有序的向社會、向市民開放。大運村閉村以後,將立即進行「村轉校」工作, 預計9月底學校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以後,我們將通過預約的方式向市民開放,參觀代表團歡迎中心、代表團升旗廣場、運動員餐廳、運動員公寓的樣板間等大運村空間,並且我們還將開放大運村醫療中心,依託成都大學附屬醫院向周邊的市民提供三甲的診療服務。

大運村醫療中心

第三,全面提升國際交流與合作。將加強與參賽大學生運動員所在的高校的聯繫和交流,努力擴大全球朋友圈,舉辦高層次國際學術活動,開展高質量的中外合作辦學和科研創新合作,增強成都大學師生的全球流動性。

成都大運會結束以後,歡迎所有參加大運會的大學生運動員到成都大學,這個曾經他們在大運村的家來看一看、走一走。

成都大運會博物館有哪些展品?

紅星新聞網記者:在成都大運會博物館眾多展品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展品有哪些?

成都大運會博物館籌建辦公室主任黃勇智:成都大運會博物館彙集了上千件實物展品,每個展品的背後都有一段或讓人感動、或讓人開心、或讓人覺得有趣的小故事。除成都大運會的部分珍貴實物以外,博物館還徵集到世界大運會歷史上具有重要價值的獎牌、火炬、吉祥物、圖文、音像資料以及國際大體聯官員捐贈的包括「瓊·波迪瓊獎」在內的多件往屆大運會的珍貴實物,也包括社會各界、藝術家、社會名人、市民朋友捐贈的藏品。小至小學生,大至八旬老人,都積極參與到成都大運會的工作當中,給成都大運會博物館捐獻了很多和大運會相關的藏品。

成都大運會博物館

成都大運會博物館有很多藏品都很有意義,比如博物館進門左邊的大熊貓雕塑,記載了成都大運會籌辦啟動的整個過程,留下了國際大體聯官員重要的簽名,它見證了成都大運會從「花落成都」到「花開成都」的整個歷程,也見證了國際大體聯對成都的信任與支持。

還有一些藏品,比如國際大體聯執行官兼秘書長艾瑞克·森超向成都大運會博物館捐贈的「瓊·波迪瓊獎」。國際大體聯秘書長艾瑞克·森超因其對大運會傑出的貢獻而獲得了「瓊·波迪瓊獎」。他把他獲得的獎章以及簽名證書,今年3月份捐贈給了成都大運會博物館,這件彌足珍貴的藏品代表了艾瑞克·森超對成都大運會博物館建設的鼎力支持。此前他參觀了成都大運會博物館,他說成都大運會博物館概括了他的一生,因為他在國際大體聯已經工作了整整35年,對成都大運博物館非常有感情。

成都大運會博物館部分展品

同時,國際大體聯高度重視成都大運會博物館的建設,今年大運會代表團團長春季會議期間,國際大體聯代理主席雷諾·艾德等國際大體聯官員專程到博物館參觀,對博物館建設給予高度評價,稱其為傑出的大運遺產。在開幕式前夕,國際大體聯也同意成都大運會博物館為國際大體聯官方認證的博物館,並明確國際大體聯代理主席雷諾·艾德出任成都大運會博物館的名譽館長。同時,國際大體聯官員紛紛向成都大運會博物館捐贈各種藏品,都非常珍貴。

博物館裡還有很多藏品,都很有故事。成都大運會主火炬手葉光富也曾向博物館捐贈精美藏品,大家都可以去參觀和欣賞。

成都大運會在知識傳遞上有何安排?

四川日報川觀新聞記者:知識傳遞是大運遺產的重要延續,同時也是世界大運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請問成都大運會在知識傳遞上有什麼安排?

成都大運會執委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曹雪峰:知識傳遞主要是源於國際大體聯的知識管理計劃,其主要目的是組織和管理大運會的相關基本信息,開發可能的知識資源和創造大運會的相關遺產。實施知識傳遞,最為重要的是提高籌辦者的學習和管理能力,同時加強與國際大體聯以及與下一屆主辦城市之間的聯繫和關係。知識傳遞在工作內容上主要包括國際大體聯的培訓會與總結會,還包括觀察員計劃和資料轉移。其中國際大體聯的培訓會主要是提升我們籌辦成都大運會的水平,總結會主要是對籌辦本次大運會的一次系統總結,觀察員計劃是下一屆舉辦城市來蓉觀摩成都大運會,來親身感受和體驗成都是怎樣辦本屆大運會的。資料轉移,則是提交成都大運會的相關資料和信息,主要包括向國際大體聯提交使用國際大體聯工作語言編制的相關的計劃、報告、政策和程序、地圖、統計數據以及官方出版物等資料。其中,在資料的傳遞上,我們根據《國際大體聯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基本要求》和工作安排,將在大運會後的執委會上向國際大體聯提交有關組委會組織情況的最終報告,在成都大運會結束後六個月內,向國際大體聯提供一份詳細、準確、全面和完整的成都大運會賽後報告。此外,在成都大運會結束後至少10年內,我們還將收集有關大運遺產和影響的數據,每年向國際大體聯至少提供1次書面報告。目前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已經啟動了相關工作,並穩步有序推進相關工作。

成都大運會博物館開放情況如何?

成都市郫都融媒體中心記者:成都大運會博物館是世界大運會歷史上首次在開幕前向公眾開放的大運主題博物館,請介紹一下博物館的展陳情況以及開放情況。

成都大運會博物館籌建辦公室主任黃勇智:《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基本要求》明確指出,舉辦大運會「應有大運會展覽或者是大運會博物館」。為了創造更加豐厚、更為廣泛、更可持續的大運遺產,2021年10月,由大運會執委會研究決定統一設立成都大運會博物館,由龍泉驛區負責具體的實施和管理。成都大運會博物館是成都大運會執委會設立的完整記錄成都大運會籌辦歷程的官方博物館,也是世界大運會歷史上第一個在賽事開幕前向公眾開放的大運會主題博物館,是成都大運會奉獻給世界的重要賽事遺產。

成都大運會博物館展品

成都大運會博物館位於世界大運公園及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的主體育場D區,緊鄰風景秀麗的東安湖,正對大運火炬塔,擁有近百米長的觀景平台,展廳面積3300平方米,館名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孫曉雲女士題詞。成都大運會博物館展陳以大運會成功申辦、緊張籌辦、精彩舉辦為主線,按三個篇章進行布展。第一篇章為時代使命,分為大運概況、發展歷程、花落成都三個單元,主要介紹國際大體聯創立發展、世界大運會發展歷程和成都大運會申辦過程等情況。第二篇章為責任擔當,分為組織領導、場館建設、文化活動、賽事組織、賽會服務和壓線衝刺六個單元,主要介紹大運會籌備階段總體策劃、綜合協調、對外聯絡、場館建設、重大活動、市場開發、賽事組織、場館運行、安全保衛、賽事服務等情況。第三篇章為全球盛會,分為開閉幕式盛況、精彩賽事、文化交流、國際影響四個單元,主要介紹大運會舉辦階段、開閉幕式、競技比賽、教育文化交流和國際交流傳播等情況。目前,第一篇章和第二篇章已經展陳布置完畢,已向公眾開放。博物館現在正在加緊籌備第三篇章展陳,並積極推進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

東安湖體育公園

博物館的建設,在國際大體聯的大力支持和執委會的精心指導下,執委會和龍泉驛賽區專門成立了博物館建設指導小組和籌建專班,有力有序有效推進了博物館建設和徵集展陳等工作。截至目前,博物館已徵集實物藏品達1000餘件,文獻影像及電子文檔資料達8萬件。

7月24日,成都大運會博物館舉行了開館儀式,國際大體聯官員悉數到場。自開館以來,參觀人數已經突破2萬多人,市民及遊客參觀熱情高漲,對博物館評價很高,遊客來自海內外四面八方,有西安、重慶、廣州、哈爾濱等地方的遊客,還有國際大體聯官員以及各國運動員、裁判員等外籍友人。

目前成都大運會博物館實行線上預約入館,從7月29日起至8月8日,開放時間為每日早上9點半到晚8點,遊客及市民需要提前在「東安湖國際旅遊度假區」公眾號預約,實名預約入館,每日19點前可預約當日名額,最早可提前5日預約,每日名額約滿為止。

來源 | 成都發布

編輯 | 羅雪梅

好消息!這些景區門票減免優惠!

成都大運會的運動之美!(圖集)

央行最新發聲!事關存量房貸利率

一大波國際賽事將在蓉舉辦!成都大運會後,世界賽事名城建設還有這些部署

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78ea10f19a4d3330b832b76b2c6f93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