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逝世,距今已有50年。
小龍哥不僅是享譽世界的功夫巨星,更是一位英勇無畏、大膽創新的武術家!
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名字,如同一顆流星劃破黑夜,照亮了整個世界!
關於他突然逝世的原因,至今還未揭曉。對此展開的各種猜測眾說紛紜,仍舊沒有定論。
然而,比起他的死亡而言,或許人們更應該探究和珍視的是他無比璀璨的一生,以及他帶給我們的智慧的啟示與無與倫比的精神力量!
01、頑皮少年改邪歸正
如果把幼年時體弱多病、沉默寡言的李小龍看成是他的初始版本的話,那麼後來健康活潑、調皮搗蛋、不愛學習的他,就屬於是覺醒後的1.0版。
而到美國後的李小龍則可以說是直接升級到了2.0版本——他在這個階段所努力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
他變得極其努力和自律!白天他在西雅圖愛迪生技術學校刻苦學習,晚上還要到餐廳打工掙錢養活自己。
一年後,他便以非常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華盛頓州立大學,主修哲學的同時,還選修了戲劇和心理學。
他之所以努力學習,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心智趨於成熟了,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在堅持習武的過程中不斷修正自己行為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思考和探索武道的本質。
因此,他愈發覺得自己迫切地需要學習到包括但不僅限於哲學在內的一切先進的知識來幫助他開啟更為寬廣的武道之門。
同時,他認為武術不應該只是某一種套路,而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智慧的表達。
他在訓練中開始不斷地強調身體和精神的平衡,注重內外修煉,追求真正的自我提升和成長。
他隨後在弟子和好友地支持下,開設了「振藩國術館」,在教授外國學生中國武術的同時,還出了一部書:《中國基本拳法》。
這本書在當時可謂是李小龍對於中國武術的整理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它當時在美國轟動一時!極大地促進了外國人對中國武術的了解。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小龍的武藝水平不斷地提高,他開始在美國武術比賽中設置的各種表演賽中展現自己的才華和實力。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李小龍在1964年的長堤空手道賽場上的功夫展示——他以一種昂揚的姿態,別開生面地向世界展示了精湛的中國拳術和前所未有的「全接觸肢體格鬥」。
他極具穿透力的寸拳、神出鬼沒的標指、以及騰空連續不斷地飛踢等中國功夫技藝不僅得到了美國武術界的高度讚揚:他的動作矯健而靈活,仿佛一隻舞動的蝴蝶~!
在場的人們都被他的表演深深震撼,不禁感嘆他的聰明才智和靈活性的聲音此起彼伏……猶如滔天巨浪!而他所提出的先進格鬥理念,也獲得了強烈的反響和擁躉。
02、一場比武使他開啟了武道革命
而令人莫名其妙的是,在李小龍在美國宣揚的功夫理念贏得了美國人的喝彩之時,居然引起了當時在美國的華人武術界的強烈不滿……!
他們是以「李小龍違反『華人武術界不得教洋人武術』的規定」為由,向李小龍遞去了「比武挑戰書」的。
而李小龍看到這幫老頑固的陳腔濫調,只覺得他們迂腐僵化、愚不可及,適當教訓一下也未嘗不可!於是便欣然答應了比武。
當時對方指派站出來與李小龍比武的人,叫黃澤民——是鐵砂掌顧汝章的徒孫一輩的人物,師承嚴尚武和馬金鳳,先後習得了形意拳、太極拳與少林武術。
他當時雖然在社會上沒有名氣,但是他在當時的華人武術界,那也是公認的年輕一代的領軍人物之一。
而在賽前——華人武術界一方的人,一致認為:黃澤民一定會將李小龍打地抱頭鼠竄一陣之後,便迫使其下跪求饒的。
李小龍對於自己這些年的武功也是十分自信,他打算用自己一直以來的訓練成果駕馭其改良後的拳術,在一分鐘內打得黃澤民爬不起來~
但是據李小龍的遺孀琳達回憶稱:布魯斯·李在那場比武中確實對黃澤民步步緊逼,並且最終將對方按在地上捶打一陣並將對方降服,最終贏得了比賽。
不過贏了之後,李小龍卻並未為此感到開心……因為他感覺在打鬥的過程中,自己的拳術套路限制住了自己的體能,若非如此,這場比武的時長絕不會被對手拖延到了三分多鐘。
於是,他決心創立一種簡單、直接、非傳統的武術體系——它集合了李小龍接觸過的所有武術技巧的精華而後又一再被其根據自身實戰搏鬥的目的進行過多次修正的無限制技擊術。
1965年,李小龍將自己發展出來的這種武術,算是做了初步的定型規範。並為其取名為:截拳道,英文簡稱:JKD.由此也標誌著——李小龍3.0版,正式升級成功!
03、四部半電影讓他影史留名
在美國武術界打出名氣後,許多好萊塢的動作明星紛至沓來,情願出高價請李小龍做自己的私人教練。
而在此過程中,李小龍發現每個人的身體素質、脾氣性格都大有不同。故此,任何一種模式固定的武術都不可能完全適合任何人,更不可能適合所有人。
所以,他後來認為任何人想要最大化的提升自己,必須根據自身情況去不斷地適應、篩選、甚至創造出與自身最為契合的方式,才能獲得真正的提升。
在這一刻,他後悔自己確立了「截拳道」這個概念,他覺得真正的武道是廣闊無垠的,而人應該像水一樣無形無態、無悲無喜,只有隨心所欲不逾矩,才能在武道進程中暢行無阻。
於是後來,李小龍對所有弟子說:我無法教你什麼,我只能助你了解你自己。所有的知識,最終都是為了認識自己。
所以他認為,人不應該只是為了練習武術的形式,而是應該嘗試借用一切可能的方式為了盡情表達自己。於是乎,李小龍4.0的究極體版本,由此誕生~!
而他所領悟到的武道境界,已不再排斥或者依賴於任何一種外在形式,而且是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千拳歸心行一路,返璞歸真是功夫。
而他在修行武道的過程中,也並未停止在好萊塢的嘗試。然而當時在好萊塢大佬們的眼裡,李小龍也不過是個祖先的後腦勺梳著辮子的黃種人而已……
儘管好萊塢的許多導演和演員從內心而言,都認可李小龍的能力,常常會給出很高的酬勞請李小龍來給他們的電影作品設計打戲,但是他們卻無法接受一個黃種人做好萊塢電影的主角。
因此,只有他們當中的少部分人會讓李小龍在其中客串一些戲份少的配角。但就算只是演一些配角,李小龍也能通過極少的情節展現出極其強大的個人魅力和感染力使觀眾愛上他。
而其中最為著名的作品當屬《盲人追兇》和《青蜂俠》了。——前者讓李小龍首次通過劇集的表現形式系統性地向世人展示了剛誕生不久的截拳道武術。
而後者則成為了李小龍在好萊塢的首部代表作。由於他飾演的加藤的表現過於搶眼,所以其風頭直接蓋過了主角青蜂俠的風頭!
甚至後來好萊塢曾一度準備拍一部以李小龍飾演的「加藤」為主的《青蜂俠》續集,但最終還是因為李小龍是一名亞洲人而放棄了拍攝。
還有,當年好萊塢方面已經採納了李小龍對於電視劇集《功夫》的創意,並承諾讓李小龍和另外一個白人演員出演本劇。但是李小龍沒想到好萊塢居然另外找了個白人演員頂替了他。
可想而知,當時的他面對這麼殘酷的對待,內心有多麼憤怒和憋屈……幸好,他不是別人,而是李小龍。
而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以後有一個名叫周星馳的中國小盆友為他跨世紀地拍攝了一部中國文化濃郁的《功夫》,在這部影片中既有酣暢淋漓的功夫打鬥,也有不輸於好萊塢的特效鏡頭。
最重要的是這是一部中國人主導的電影,因此,中國人想怎麼拍自己的電影就怎麼拍,想刻畫多少個生動鮮活的中國人形象都不用看美國佬的臉色!
一方面,好萊塢一貫的所作所為讓李小龍對其徹底失望,一方面,在1970年李小龍回香港探親時,發現香港的電視台及影迷對他異常熱情!尤其喜愛他演的加藤。
接著,各大香港電影公司爭相向李小龍這個巨大的潛力股拋出了橄欖枝!他一看自己有這麼好的的觀眾基礎和影響力倒也絲毫不客氣,直接給當時最牛的香港電影公司開出了天價片酬。
他張口就要一部戲一萬美金的片酬。此外,每部戲還得有不少於60萬的製作經費,以及還必須讓他有改劇本的權利……
邵逸夫一聽氣炸了,直言現在的小青年不知天高地厚並且表示堅決不同意!邵逸夫心想:要是按你說的,那我乾脆把我的公司給你得了!
但邵逸夫沒想到的是這樣的條件,鄒文懷這個忘恩負義的瘋子居然同意了!儘管一開始的片酬只是7500美金,但是後來他居然連分紅都給了。還給李小龍專門成立了協和電影分公司。
事實證明鄒文懷確實無愧為「香港電影教父」的稱號,他不惜代價挖到李小龍這顆巨星的舉動正是嘉禾電影公司將邵氏電影公司拉下神壇取而代之的關鍵,其眼光之毒辣無人可比!
1971年可謂是李小龍的崛起之年,他的影壇輝煌之路便是從這一年開啟的。進而成為了一名備受矚目的武術家和電影巨星。
他先後主演了《唐山大兄》、《精武門》和自編、自導、自演的《猛龍過江》,這三部電影都創造了高票房,成為當時香港電影界的一股強勁勢力。
《唐山大兄》的票房收入達到了319萬港幣,創下了當時香港電影票房的新紀錄。而在當時票房能破百萬就了不得了!
李小龍在影片中扮演一名唐山人,「李三腳」就此登上大銀幕,深受觀眾的喜愛。
接下來,他又主演了《精武門》,這是一部以國讎家恨為主題的電影,仍以功夫武打為主要的表達方式,也是李小龍的代表作之一,就連「教員」都夸小龍哥「打得好」。
所以這部電影的票房僅在香港便收入443萬,輕鬆地刷新了《唐山大兄》的記錄,成為當時香港電影票房的最高紀錄。
同年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猛龍過江》以530萬港幣刷新《精武門》票房紀錄。
影片以武術為主題,講述了一個華人在海外打拚的故事,深受觀眾的喜愛。尤其是最終的那場終極對決太過驚艷!
正因為李小龍在這三部電影中都充分展現了他的才華和實力,好萊塢才重新向他拋來了橄欖枝,希望他出演好萊塢的影片《血與鋼》。
早已深諳美國人特性的李小龍,對此既不驚喜,也不意外。而是鄭重地向好萊塢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第一:這部電影必須由中美合拍——你就算是好萊塢也不能搞一言堂,更不能在影片中醜化中國人形象。
第二:電影劇本必須由我李小龍來主導,要按照好萊塢的俗套劇情拍的話,純屬浪費資源。
第三:這部電影的片名必須改成「龍爭虎鬥」。
好萊塢對李小龍提出的這些要求當然是不情願的。但是在他們眼裡李小龍已經具備了他們認可的實力和渴望的利益。
結果證明,這部電影賺的錢其投資的三百多倍!或許這部投資僅僅80萬美元的《龍爭虎鬥》,正是因為聽取了李小龍的意願,才會如此得物超所值。
而這部好萊塢不情不願也得情願的合拍片,已經遠遠超越了一部電影作品的意義!它乃是一部中西方文化和藝術互相碰撞、交流的載具。
更是一座迫使好萊塢俯下身段來與香港電影人平等合作的里程碑!不僅影響了當時的觀眾,也對後來的電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與此同時,李小龍也通過這部電影傳遞了他對武術、生命和人性的理解和感悟。不僅為香港電影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為全世界的武術電影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的武術技藝獨步天下,他的演技令人嘆為觀止!而他的精神將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永遠懷念小龍哥。(撰文:懿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