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義生擒史文恭,宋江虛情假意要讓位,並總結出了自己「有三件不如員外處」,卻隻字不提晁蓋遺言:「第一件,宋江身材黑矮,貌拙才疏;第二件,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第三件,宋江文不能安邦,武又不能附眾,手無縛雞之力,身無寸箭之功。」
宋江這番「自謙」之言,直接把玉麒麟盧俊義嚇趴了:「盧俊義恭謙拜於地下,說道:『兄長枉自多談。盧某寧死,實難從命。』」
大財主盧俊義也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要真是「從命」坐上頭把交椅,那才是死路一條,只有「誠心讓位」,或許能有一線生機。
晁蓋重傷不治,林沖和吳用推舉宋江位「代理寨主」時說的很明白:「哥哥權且尊臨此位坐一坐,待日後別有計較。」
宋江當場也答應了:「今日小可權當此位,待日後報仇雪恨已了,拿住史文恭的,不拘何人,須當此位。」
權力這東西,就像南瓜小洞裡的堅果,猴爪子伸進去抓住了,就會打死都不鬆開。宋江坐上頭把交椅,就不可能再下來:盧俊義不是宋江的兒子,盧俊義上位後,宋江也當不了「太上寨主」。
宋江的「讓位」實際是一種明知結果的試探,但他一定要盧俊義主動「推辭」,自己坐上去才「名正言順」。
盧俊義深知宋江有多陰險狡詐,也知道吳用、林沖、李逵、魯智深、武松、劉唐代表的各方勢力支持誰,所以他嚇得趴在地上不敢抬頭:讓我坐頭把交椅,還不如直接把我殺了來得痛快!
跟宋江相比,盧俊義顯得人單勢孤,在陰謀詭計方面,也遠不是宋江的對手,所以他不能不怕。狡詐的吳用和勇悍的林沖畏宋江如虎,這裡面的門道可就多了。
晁蓋的遺言,是誰抓住了暗箭傷人的,誰就是梁山之主。這句話有兩層含義:其一,放毒箭的就是史文恭,當時盧俊義和關勝還沒上梁山,只要吳用設計、公孫勝施法,林沖最有可能打贏史文恭;其二,放毒箭的不是史文恭,這就需要生辰綱老兄弟揪出幕後主使。
宋江轉過臉來就把黑鍋扣在了史文恭頭上,吳用和林沖都是聰明人,自然知道宋江急於洗脫自己的原因,所以他們也怕了:「林沖與公孫勝、吳用並眾頭領商議,立宋公明為梁山泊主,諸人拱聽號令。次日清晨,香花燈燭,林沖為首,與眾等請出保義宋公明,在聚義廳上坐定。」
從商議到執行,都是林沖挑頭,這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晁蓋想把頭把交椅「還給」林沖,但是林沖「上級」整怕了:為了保命,他可以在刺配滄州之前休妻(讓高衙內「追求」林娘子變得合情合理合法);為了保命,他也可以讓出頭把交椅,並用實際行動向宋江表忠心。
林沖怕宋江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魯智深上了梁山之後,似乎跟林沖變得很疏遠,卻跟宋江走得很近——在大相國寺林沖曾「結義智深為兄」,但是自己在野豬林「走嘴」泄露了魯智深行藏,而宋江後來卻攻破華州城,救了行刺賀太守失風被擒的魯智深和史進。
要是沒有魯智深的支持,他是很難坐穩頭把交椅的,他找吳用和公孫勝商議什麼,也只有他們三人知道,商議的結果,是讓宋江代理寨主,這說明吳用和公孫勝也不支持林衝上位。
林沖跟盧俊義一樣人單勢孤,但是卻有坐頭把交椅的可能,所以他不能不怕宋江在猜忌中對自己下手。
為了免除宋江的疑慮,林沖只能越位挑頭,表示對宋江的臣服與支持,而吳用力挺宋江,也是被這黑廝的權謀之術嚇到了:耗國因家木讖語,玄女欽賜天書,喝仙酒吃仙棗,這就是篝火狐鳴魚腹丹書的翻版,宋江「有志圖王」,而且「上應天命」,自己只能順從而不能抗衡。
宋朝的相當一部分文人都是沒有骨氣的,也基本不講義氣,吳用是晁蓋的髮小兄弟,但是晁蓋遇害,他卻從未催促宋江去曾頭市報仇,這裡面的原因可能也有兩個:其一,吳用知道晁蓋不是史文恭射殺,去曾頭市報仇屬於哭錯了廟門;其二,吳用早已被宋江收買,這時候更要跟晁蓋摘清關係,免得被宋江認為他眼裡只有晁蓋。
我們細看水滸原著,就會發現吳用在晁蓋面前說話比較隨便,但是在宋江面前,卻是小心翼翼。
梁山軍在文安縣受阻時,遼國派歐陽侍郎前來誘降,吳用已經動心,在說了一番叛國好處之後,吳用生怕宋江動怒,趕緊找補了一句:「若論我小子愚意,從其大遼,豈不勝如梁山水寨。只是負了兄長忠義之心。」
征方臘之前,阮氏三雄和李俊、張橫、張順請宋江秘密開會,要拋下在京城裡的宋江,把弟兄們拉回梁山再舉義旗,吳用還是不敢:「宋公明兄長斷然不肯。你眾人枉費了力。箭頭不發,努折箭杆。自古蛇無頭而不行,我如何敢自主張。這話須是哥哥肯時,方才行得。他若不肯做主張,你們要反也反不出去。」
吳用怕宋江,怕得一貼老膏藥。林沖和盧俊義既畏懼宋江的陰險狡詐,也怕宋江馬仔眾多,但是在梁山好漢中,也有三人並不懼怕宋江,這三位不怕宋江的好漢,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個特點,恰恰是盧俊義、吳用、林沖都不具備的。
像所有的富豪一樣,深知「窮不與富斗,富不與官爭」的盧俊義是很渴望當官的,林沖為了保住六品武官的綠戰袍,對欺凌自己妻子的高衙內忍氣吞聲,深知在高衙內把林娘子堵在屋裡作案的時候,林沖也沒有第一時間破門,而是放聲高叫,嚇跑了高衙內後,才闖進去把陸謙的家一通猛砸。
清酒紅人面,利祿動我心。這十個字用來形容盧俊義、吳用、林沖,似乎很恰當,而對另外三位梁山好漢來說,是吃富貴於我如浮雲,功名於我如糞土——這就是入雲龍公孫勝、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這三位好漢的共同特點:我們原本就不屑當官,也無求於宋江,又怕他何來?
不管真假,公孫勝和魯智深、武松都算「方外之人」,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腿肚子上貼灶王爺人走家搬,來去自如了無牽掛,做官對他們來說等於受罪,所以直到招安,也沒有脫下道袍和直裰。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真英雄永不為奴。公孫勝乃修道之人,魯智深武松眼裡不揉沙子,絕不肯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所以他們對宋江的情誼,僅限於梁山聚義,當英雄聚義變成終南捷徑的時候,他們都選擇了與宋江分道揚鑣。
我們細看公孫勝、魯智深、武松的所作所為,就會發現他們對功名利祿和金銀財寶一點興趣都沒有:功名利祿四堵牆,人人都在裡邊藏;誰能跳出圈外頭,不是神仙壽也長。
尊嚴來自實力,公孫勝和魯智深武松之所以不怕宋江,是因為他們無欲無求,並不想跟著宋江招安後卑躬屈膝地喝口湯。
梁山一百單八將,一百零四個怕宋江,這話可能有些過頭,最後還得請教讀者諸君:在您看來,除了公孫勝、魯智深、武松,還有哪些梁山好漢不怕宋江,哪些畏懼宋江的好漢,最怕他的哪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