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的力量
作者:洞見yimo
以無為心,行有為法。
莊子在《應帝王》中講了一個故事:
上古時期,南海的帝王叫儵,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渾沌。
儵和忽經常來渾沌這裡相會,渾沌對他們倆很好。
他倆就想報答渾沌,說:人都有七竅,用來視物、飲食、呼吸,唯獨他沒有,我們試著替他鑿開。
於是他們就替渾沌開七竅,一天開一竅,開到第七天,渾沌就死了。
儵和忽的「有為」害死了渾沌。
莊子說:無為,則靜,無為,則無所不為。
破壞自然,扼殺天性的有為,不如尊重事實,虛心若鏡的無為。
順其自然,清靜無為,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力量。
01
無為,是不對抗世界
《莊子·達生》里講過一個關於游泳的故事。
孔子在呂梁遊玩,看到一個幾十丈高的瀑布。
瀑布奔流而下,震耳欲聾,瀑布下游水流湍急,連魚鱉也不敢在裡面游泳。
但孔子遠遠地就看見一個男子在水裡。
孔子以為這人是要尋死,於是和弟子順著水流去下游找他。
沒想到這個男子在水裡潛遊了幾百步,悠哉悠哉地唱著歌就從水裡出來了。
孔子以為這人是鬼。
追上去才發現,原來是個人。
孔子就請教他,為什麼能在這麼湍急的水流里游泳。
男子說:我跟著旋渦一塊沉到了水底,又跟向上的涌流一起浮出水面,我順著水勢而不做任何對抗,這就是我的辦法。
相反,如果在水裡掙扎,可能很快就會被水勢吞沒。
順其自然,保持無為的狀態,不掙扎不對抗,就是他游泳的秘訣。
人生路遠,總會有磕磕絆絆。
如果一味對抗世界,不僅不能捋順人生的道路,反而會在碰撞中逐漸耗儘自身的能量。
到頭來,只能狼狽不堪,甚至一事無成。
莊子還講過一個庖丁解牛的故事。
庖丁拿著刀,隔著牛皮分解牛。
說來奇怪,刀子在骨縫之間划過的時候,他說自己感覺是被牛本身的「氣脈」牽著走的。
莊子說:官知止而神欲行。
完全不要有其他想法和動作,只需要順著走下去就可以了。
但是很多「庸手」,總是有自己想法,想要打破這種無為的狀態,對抗牛本身的「氣脈」。
於是刀經常卡在牛的骨縫裡,或者斬在骨頭上。
所以他們的刀一個月就要換一次。
而庖丁的刀用了十九年,依然鋒利如新,因為從沒有過什麼折損。
周軼君說:年輕的時候,總想著逆流而上,年紀大了,才明白要順勢而為。
年輕的時候,總想著和這個世界一較高下。
可是慢慢發現,自己越是努力,越是處處碰壁,頭破血流。
學會無為,不去對抗世界,不去難為自己。
下坡走馬,順風使船,乘長風,才能破萬里浪。
02
無為,是不內耗自己
《南華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人走在路上,無意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與足跡,以為遇到了鬼。
他嚇得飛快跑起來,不料跑得越快,影子追得越緊,留下的足印也越多。
於是他更加拚命狂奔,最後筋疲力盡而死。
莊子說:「為外刑者,金與木也;為內刑者,動與過也。」
外在的痛苦來自刑罰,內在的痛苦,源於自己內心的衝突。
很多時候,人不是在和外界的對抗中耗儘自身的能量的,反而毀在自己內心焦慮和內耗上。
列子也講過一個杞人憂天的故事。
杞國有個人擔心天地會崩塌,於是天天發愁,不吃不睡。
後來經人開導,終於明白天不會塌,才放下心來。
心理學上講:一個人所擔心的事情,90%都不會發生。
大部分人煩惱都是自尋煩惱,大部分的內耗都是杞人憂天。
莊子在《齊物論》說到晉獻公討伐麗戎國,俘虜了當地守邊人的女兒麗姬。
麗姬很恐懼,不知道自己會面臨什麼樣災禍,在恐慌中不停哭泣。
誰曾想,她被晉獻公選入為姬,錦衣玉食,日子過得比以前好多了,這時候她覺得自己當年的哭泣真是傻。
海靈格說:允許一切發生。
禍福相依,有時候很多事情看似是災禍,其實是轉機。
與其焦慮不安,坐臥不寧,不如順其自然,接納命運的所有安排。
學會隨遇而安,一個人才能獲得安寧與力量。
平穩安和,不起波瀾,才能更好應對人生風雨。
03
無為,而無不為
蘇軾有一次渡海,從牢山到淮上。
在途中遇到大風浪,船搖晃不止,同船的人紛紛暈船,嘔吐不止。
但蘇軾卻一切如常。
別人很納悶,就問他是不是有什麼異術。
蘇軾說:莫與之爭,而聽其所為。
順其自然,從容無為,任憑身體隨風浪起伏,而不必去刻意做什麼。
這是乘船的法門,也是人生的智慧。
人生如行舟,路上總有風浪顛簸,有的人用力對抗,有的人卻隨船起伏。
越是用力對抗,人生越是坎坷不順。
世事無常,很多事非人力所能及,學會無為,才能無不為。
蘇軾在年輕的時候,立志學習范滂,造福一方。
寒窗十年,金榜題名,他本來以為自己可以施展抱負,做出一番事業。
誰曾想卻被貶謫黃州,命運的大手把他按入谷底。
蘇軾不甘心,也不接受。
他說: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一個人孤獨地對抗世界的污濁。
他說: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整日陷在苦悶和糾結中,不停地內耗自己。
他無法見人,只能晚上出門,去外面透透氣。
他無法安眠,日日噩夢,只能在寺廟裡的時候,才能睡上一會兒。
那段時間,他的生命幾乎荒廢。
直到後來,他在拯救黃州棄嬰的過程中,重新找回了自己的意義,也重新找回了自己。
他不再對抗世界,開始開荒種地,安然地當一個農夫。
他也不再內耗自己,伴著清風明月,享受自然與人生,坦然了接受命運所有的安排。
在黃州,他救助棄嬰,廢除陋俗。
在杭州,他疏浚西湖,改善民生。
在惠州,他傳播技術,興修水利。
在儋州,他製藥掘井,教書育人。
貶謫幾十年,卻完全沒有影響他治國安邦的理想,反而讓他的人生光耀千古。
以出世心,行入世事。
他像一粒種子,命運把他撇在哪裡,他就在那裡生根發芽,結果開花。
隨心隨緣,隨遇而安。
放平心態,接納生命的全部,反而讓他減少了人生的損耗,以更加充盈的力量,活出了不一樣的精彩。
意公子說:無為,是電量滿格的有為。
無為不是消極擺爛,而是把我們的生命能量,從那些糾結和執念中收回來,不再對抗世界,也不再對抗自己。
只有這樣了,自己才能以充盈的狀態去面對這個世界。
以無為心,行有為法。
學會無為,一個人才能平和靜定,無為無不為。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