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小兔子頭像真好看,是用什麼做的?」
隨著兔年的到來,有不少朋友已經換上了嶄新小兔子的頭像。這其中許多都是由AI繪畫製作的,這些憨態可掬,栩栩如生的兔形象,在小紅書等熱門社交平台上比比皆是,收穫了一眾迷妹。
AI繪畫火出天際,AIGC元年開啟
除了萌兔頭像,AI繪畫製作的各種作品也憑藉其奇幻的想像力、獨樹一幟的風格征服著受眾的心。
2022年9月,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場藝術博覽會上,一幅名為《太空歌劇院》的作品勇奪數字藝術類別冠軍,建築場景的恢弘感,人物刻畫的細膩程度,令人為之驚嘆。
12月8日,全球首幅AIGC畫作《未完·待續》拍賣以110萬元落槌成交,這幅畫作是對民國才女陸小曼未盡稿的續畫,通過深度學習陸小曼作品的山水畫元素,AI完成了續畫、上色、生產詩詞等環節。
2022年下半年以來,AI繪畫已經成為元宇宙圖景中當之無愧的技術熱點。只需要輸入幾個關鍵詞,便能在幾十秒內生成一幅精美畫作,還能根據用戶喜愛的畫風調整不同的方案,沒有人不為這樣極低門檻的創作方式所心動。
目前,小紅書「AI繪畫」相關筆記最高點贊量18.5萬,屢屢成為搜索熱詞;抖音上有關「AI繪畫」的短視頻最高點贊量甚至接近140萬。
不少人驚呼:AI繪畫元年已經到來。
而伴隨AI繪畫的流行,一個嶄新的合成詞AIGC也出現在各大網際網路平台。所謂AIGC,它的全稱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翻譯成中文就是人工智慧生產的內容。大家比較熟悉的AI,就是人工智慧的簡稱,而GC就是創作內容。
在一般用戶仍然沉浸在AI繪畫低門檻創作的樂趣時,敏銳的資本已經捕捉到AIGC創作有可能成為PGC(專業內容生產)和UGC(海量用戶自發生產)之後嶄新的內容產業升級方向,一場新的資本布局正在悄然展開。
海內外資本入局,AIGC領域「神仙打架」
國外企業在AIGC領域布局可謂是先聲奪人,這其中既有科技巨頭谷歌、Meta、微軟等,也有AIGC的新晉獨角獸Stability AI、Jasper、OpenAI等,並且這些企業已經很快將AI作畫的熱度延續到了AI生成視頻。
無論是Meta所推出的由文本到視頻的系統Make-A-Video,再到谷歌根據簡單文本提示便可生產高清視頻的Imagen Video和Phenaki,都可以看出AIGC在海外如火如荼的高速發展態勢。
國內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資本巨頭也緊隨其後。
百度推出的AI作畫平台文心一格,展開了數字藝術品的新敘事。前文所提到的以110萬元落錘成交的《未完·待續》,便是由百度文心一格續畫。
近日,百度與視覺中國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AI作畫平台文心一格將與視覺中國在創作者賦能和版權保護等方面展開多項合作,共探AIGC內容產業發展方向。
阿里巴巴旗下的AI在線設計平台魯班Lubanner,致力於提升設計師的工作效率,幫助營銷人員生產Banner,讓創意不再有界限。
滾滾浪潮之下,國內資本巨頭與時俱進, AIGC版圖布局也從文字等平面領域擴張至音樂視頻等創作產品領域。
目前,位元組跳動旗下的剪映,快手雲剪都能提供AI生成視頻,快手雲剪提供了智能封面、自動配音、自動字幕、畫質增強、視頻去抖、自動橫屏轉豎屏等系列智能工具,以技術賦能內容創作者。
更有一幀秒創這樣無需剪輯,一鍵成片的軟體,短視頻成片效果讓人嘆為觀止。
早在兩年前,網易便已經開始了AI音樂創作技術的研究探索,時值新年之際,網易也推出一站式AI音樂創作平台「網易天音」,用戶只需在微信搜索「網易天音」拜年小程序,輸入祝福對象、祝福語,10秒就能搞定詞曲編唱,定製一首拜年歌。
在資本的助推下,當下AIGC已並非遙不可及的存在,這一技術創新手段已被廣泛應用在文字、圖像、音頻、遊戲和代碼的生成當中。
不容小覷的AIGC,泛文娛的全面產業升級
AIGC的光速出圈也正驅動著文娛內容生產方式的變革,不少業內人士也對這一變革樂見其成,認為新一輪產業進化正在來臨。
毫無疑問,這一操作方式能夠極大地解放人力資源,降低內容創作成本,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還能保證內容創作質量。
當AI繪畫被應用於視頻領域,效果已足夠震撼。
2022年,國內知名搖滾樂隊萬能青年旅店的作品《殺死那個石家莊人》在B站火出圈了。原因很特別:這首歌的每一句歌詞,都被一個名為「Midjourney」的AI生成藝術工具配上了畫面。
隨後周杰倫的知名代表作品《七里香》也都被AI繪畫配圖,每一幀畫面都和歌詞完美契合,帶給用戶視覺聽覺上的雙重享受。
官媒也親自下場,國慶期間《人民日報》官方抖音帳號發布了AI繪畫版《我的祖國》MV,全國網友喜聞樂見。
網易天音依託大量的歌曲曲庫,精準分析大眾審美,率先於行業部署工業出版級智能編曲系統,能快速生成一首對標人編1-1.5萬元左右的出版級編曲,在歌詞創作方面省時省力。
網易天音成功打造出《醒來》《春啟正陽》等多首廣受歡迎的 AI 原創歌曲,《春啟正陽》將滄桑古老的正陽門故事吟唱出令人驚艷的少年氣,在網易雲音樂一經上線就收穫好評不斷。
這一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的能力,也能夠極大地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留校過年的學生用天音給宿管阿姨寫歌,表達感謝;小情侶用天音給彼此寫歌,創造專屬的甜蜜記憶……內容生產方和用戶的利益都得到了滿足。
東京奧運會期間,基於快手多項人工智慧技術,快手雲剪啟用了一條智能生產的自動化流水線,在比賽熱點發生後自動化產出短視頻內容,為傳播比賽最新賽況提供了視頻素材,極大地提高了賽事報道的時效性,為奧運會這一國際頂級體育IP注入短視頻、直播時代的科技特質,也探索了內容生產模式的更多可能。
而從Google發布的樣片來看,AI創作電影也指日可待。AI不僅可以理解文字並生成高清動態影像,還能在文字故事的基礎上以影像呈現一段完整的長鏡頭,時長可達2分鐘以上,視覺呈現、景致角度都別具一格。
AI作曲、AI編劇、AI續寫小說、AI配音、AI虛擬偶像、AI電競選手, AIGC已經完成了從文字輸出到靜態畫面再到動態影像,對影音製品的全面滲透,各種日新月異的新技術正在改變著文娛行業。
技術與倫理的博弈,AI發展的永恆議題
「學了五六年美術,畫功不如AI輸入詞條幾十秒就出的畫」。
專業繪畫人士的感慨也道出了當下內容創作者的深深憂慮。
依託精密的算法體系,發展迅猛的AIGC展示出了較低的創作門檻和較高的工作頻率,假以時日,其流量號召力不容小覷。這對於需要和其同台競技的內容創作者而言,衝擊是巨大的。
當AI技術被引入寫作領域,受到衝擊的主要是文字工作者。而當AI技術被引入影音領域,波及到的內容創作者則顯然更為多元。導演、策劃、編劇、字幕、配音,整個影視創作鏈條上的工種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
在創意無限、產出高頻的AIGC面前,不少專業內容創作者第一次意識到了什麼叫「降維打擊」,這種「降維打擊」的程度甚至遠遠超過了人與人之間的內卷。
除了專業的內容創作者,短視頻平台所依靠的海量自發上傳用戶,在內容輸出的頻率上也難以與AIGC進行抗衡。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AIGC的發展將一帆風順。
AIGC的高歌猛進中,充斥著許多技術倫理的問題。
AI生成模型應用的門檻較低,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有可能提高創作頻率,但又有可能被濫用、誤用,比如被用於抄襲、惡搞等,近年來女明星被AI換臉的負面新聞已經屢見不鮮。
再者,AI生成內容是否受版權保護也存在爭議,一方面AI創作內容隨機性較強,且由算法進行主導。這種缺少思想的表達尚無法滿足當下版權法中所要求的獨創性。而且AIGC自身所依靠的深度學習模型訓練中的大型數據,本身也有可能包含受版權保護的作品。
目前海內外關於AIGC的法律監管,依然存在著一定的滯後性。當技術倫理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始終高懸,《銀翼殺手》中所描繪的智能機器人時代距離我們便依然遙遠。
更為關鍵的是,在人文藝術領域,不管是文字創作還是影音創作,都蘊藏著諸多情感和文學性,思想性內核,而這些顯然是無法由算法所決定的。
當AI技術被引入寫作,市場曾一度悲觀,認為文字工作者或將被取代,而現在看來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
也有不少內容創作者堅持AI將無法與人工相抗衡。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在大量的電影二創剪輯視頻中,富有情感起伏的人工配音解說總是要比毫無波瀾、機械的AI配音解說的轉發量高出許多。
內容創作者究竟該怎樣與AIGC相處?是抵制還是與之和平共處?我們目前還無法給出正確的答案。技術革新倒逼市場迎來新的無序生長階段,讓子彈先飛一會兒或許是最佳的方式。而對於現階段的內容創作者而言,所能做到的就是放下擔憂,儘可能提升創作品質,築牢內容的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