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持續襲擾,引發俄媒反思:買了中國預警機,哪還要受這種氣?
俄烏衝突已經持續了近5個月,雖然這場衝突的結局早已註定,但前線的烏軍並沒有因此放棄抵抗,而是不斷地利用戰線上的漏洞持續對俄軍的彈藥庫、後勤補給點以及海上鑽井平台等戰術戰略目標發起偷襲。給俄軍的後勤補給線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對此俄羅斯媒體「防線」撰文稱,俄軍應考慮購買中國的空警-600預警機來防止這樣的事繼續發生。
圖註:空警-600預警機概念圖
事實上,烏軍之所以能不斷地對俄軍後方甚至是本土目標發起偷襲,確實是因為俄軍的戰場監視能力較低,缺乏足夠的雷達和偵察設備監視烏軍的動向。而烏軍利用了俄軍偵察能力弱的缺點,組織小股部隊進行「蛙跳戰術」,負責穿插的部隊往往只要1-2輛自行火箭炮或飛彈發射車,目標小、機動快,又能對俄軍重要目標造成致命打擊,讓俄軍不勝其煩。
圖註: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的海馬斯火箭炮給俄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而按照俄媒的說法,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用大量的預警機來對烏克蘭上空進行不間斷的戰場監控,通過提前發現火箭彈或飛彈的發射,引導部隊對發射彈藥進行攔截或直接摧毀發射車,以此阻止這種小規模行動繼續發生。
只不過,唯一的問題就是俄羅斯目前沒有足夠的預警機。
俄羅斯並非沒有自己的國產預警機,但相比於中美兩國動輒數十上百架的預警機隊不同,俄羅斯僅有13架A-50和6架A-50U預警機以及2架尚處在原型機階段的A-100預警機。總計也不過22架,連中國的三分之一都沒到。而且A-50預警機是蘇聯時期生產的老飛機,早已不適應現代戰爭複雜的空情環境,實際上只有新交付的A-50U具備在烏克蘭上空進行持續監控的能力。
圖註:俄羅斯A-50預警機
考慮到一架預警機至少需要滯空6小時進行戰場監控,再算上機體維護和人員休息的時間,想要實現24小時監控烏克蘭戰場上空,俄羅斯至少需要24架預警機,現有的6架A-50U根本不夠用。而且以俄羅斯目前的經濟狀況和工業產能,俄軍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將預警機隊擴充到24架。因此「防線」認為俄羅斯應該儘快和中國達成合作,購買中國的空警-600預警機填補機隊空缺。
圖註:俄羅斯A-100預警機
之所以會選擇空警-600,是因為空警-600對於俄軍而言是一架一舉兩得的預警機。她既可以作為陸基預警機為前線提供空情保障,也可以作為艦載預警機填補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多年的預警機空缺。
圖註:蘇聯時期的安-71預警機並未服役,所以庫茲涅佐夫號至今沒有堪用的艦載預警機
而且相比於現有的陸基預警機,空警-600的體型雖然小,但由於是全新研製的機型,採用了大量先進技術,預警雷達的性能更是在技術上領先美國兩代,面對美國E-3「望樓」大型預警機也完全不落下風。可以說俄軍一旦採購了空警-600,就相當於一步到位擁有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艦載預警機。
當然,這件事最大的問題在於,就算俄羅斯有意採購,也得等兩年再說。一來是因為空警-600還在研製階段,解放軍自己還沒用上,實在沒法賣。二來是因為中國在俄烏衝突中秉持中立,無意干涉任意一方,別說賣預警機了,就是賣把56式衝鋒鎗都有違中國的立場。
因此,等到一切塵埃落定後,雙方再談合作也不遲。而且到了那時,不止是預警機,其他有利於兩國兩軍加強合作與交流的東西,中俄其實都可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