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歷史曲折離奇,承載了俄羅斯膨脹的歷程。自莫斯科大公國起,俄羅斯疾速擴張,短短400年間領土飆升40多倍,達到世界陸地面積的1/6。這份成功卻深深傷害了周圍國家,芬蘭便是其中之一。從前身為瑞典王國一部分的北歐國家,到被沙俄割讓,芬蘭的歷史承載了瑞典和俄羅斯的交替統治。但隨著時間推移,芬蘭歷經波折,成為獨立國家。
在革命年代,芬蘭藉機宣布獨立,面對蘇俄領袖列寧,選擇了獨立建國,與眾不同地成為自治國。然而,歷史的風雲變幻,導致芬蘭內戰爆發,"白軍"擊敗紅軍,確立了不依附蘇俄的地位。列寧或許曾希望芬蘭加入蘇維埃,但外部勢力的介入卻改變了局面。
隨著世界格局變動,蘇聯與芬蘭關係緊繃。儘管在30年代關係有所緩和,但隨著法西斯勢力崛起和蘇聯輸出革命,列寧格勒的安全成為焦點。1939年,蘇德簽訂協定,秘密規定芬蘭劃歸蘇聯,引發了冬季戰爭。然而,蘇聯在戰爭中表現不佳,加強了德國對蘇聯的信心。最終,芬蘭割讓了部分領土給蘇聯,成立了"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二戰期間,芬蘭在德國支持下奪回失地,但隨著戰爭進程,這些領土再度流失。儘管冷戰時期芬蘭未投向西方,但蘇聯也失去了吞併芬蘭的理由。因此,在1956年,"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被降格,歸入俄羅斯聯邦。
這段歷史不僅是蘇聯野心的產物,更是芬蘭屈辱的體現。雖然在後續的國際變局中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但這段歷史卻銘刻了兩國的交錯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