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吳唯一的郡主,荊州第一夫人孫尚香,其悲慘婚姻該怪誰?

2024-01-14     聃者徐史也

原標題:作為東吳唯一的郡主,荊州第一夫人孫尚香,其悲慘婚姻該怪誰?

如果您喜歡這篇作品,歡迎點擊右上方「關注」。感謝您的鼓勵與支持,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在三國時代,有這樣一個女子,她身份貴重,武藝超群,長得十分美貌,但是她卻沒能嫁給一個與自己年齡相當、才貌匹配的男子,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古來都說美女愛英雄,這位美女倒是嫁了一個英雄,但是她與自己這個有名無實的老公關係很緊張。

最後,哥哥派人把她接回娘家,從此史書中就再也沒有了關於她的記載。

她有著絲毫不遜色於鬚眉男子的抱負,性格也和兄長們有很多相似。

但是她人生的悲劇,似乎又是那個時代註定了的。

那麼更接近真實歷史的孫夫人是什麼樣的?

又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她無可挽回的人生悲劇?

央視版《三國演義》對原著的再造想像是十分成功的。

央視版《三國演義》在孫劉聯姻時的場面既喜慶又壯觀。《子夜四時歌》的配樂演唱,把孫夫人嫁給劉備時,那種堅貞的氣節,美好的希望和柔情似水的期待表現得淋漓盡致。

劉備與孫夫人結婚之後,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如膠似漆。周瑜甚至想用美人計困住劉備,讓劉備忘記回荊州,忘記自己的功名大業。

而劉備在這段感情中,也付出了真心。

通過電視劇中特別表現劉備和孫夫人一起練劍的場景,我們可以看到孫尚香和劉備雖然年齡差距很大,但是精神上也有非常相似的一面。

在洞房中看到帶著刀劍站立兩側的侍女,劉備會心驚肉跳;下人退去,劉備看到孫夫人的絕世美顏時,又不禁感嘆:我劉備不知何時修得此等福分吶!」

劉備覺得自己配不上孫尚香,問孫尚香嫁給自己是否覺得委屈。

不料孫尚香不但不覺得委屈,還認為自己能嫁給劉備,這樣的英雄此生之願足以。

在「美人計」的作用下,劉備差一點就真的忘記自己的使命了。

在劉備回荊州的途中,孫夫人又多次出面,幫助劉備擺脫危局。

等到真的要離開東吳回到蜀國時,劉備不禁懷念起自己當初剛來東吳時,受到歡迎的時光,和離開時的狼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孫夫人勸他:「大丈夫志在天下,何必留戀於溫柔之鄉?」短短的一句話,體現了孫夫人巾幗英雄的形象。

在《三國演義》原著中,劉備夷陵之戰後,在白帝城病危,孫夫人得到劉備的死訊,就投江自盡,為劉備殉節。

戲曲作品中,既有講述劉備與孫尚香結親的《龍鳳呈祥》,也有交代孫夫人歸處的《別宮祭江》。

一個剛烈、忠貞的孫夫人形象就這樣在觀眾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據史書記載,歷史中真實的孫夫人形象,是與文學作品中所表現的孫夫人形象,有很大反差的。

孫夫人與劉備之間,不但沒有愛情,在日常相處中,還是一種很緊張的狀態。

在真正的歷史中,這位孫夫人是一個面目非常模糊的形象,她的姓名、年齡、身份都沒有清晰的記載。

孫夫人的名字據說叫做孫仁或仁獻,但是也有學者認為,孫仁是孫堅眾多兒子中的一個。

孫堅雖然有女兒,但這個女兒的名字,並沒有留下來。

孫尚香這個名字,是晚清文人在編寫《劉備招親》這個戲曲故事時,給她起的名字。

因為這個名字既有古典氣息,又非常別致,所以很快就被廣大觀眾朋友接受了。

至於孫夫人的年齡,普遍的說法是:她比孫權小十歲左右,所以我們基本上可以確定孫夫人出生於191年左右;要麼是在孫堅去世當年出生,要麼是孫堅的遺腹女。

根據《三國志.吳夫人傳》記載:當初孫堅聽說吳氏女才貌雙全,於是就去吳家求親。

吳夫人的親戚們覺得孫堅輕佻狡詐,所以就不同意這樁婚事,孫堅為此很記恨吳家,後來還是吳夫人自己覺得,不應該讓整個家族的人為了自己遭到孫堅的報復。

她覺得孫堅可以嫁,而且還說:「如果真的不能遇到好的夫君,那就是她的命不好。」

因為吳夫人自己的出嫁都是不被吳家眾人看好的,所以吳家不可能再搭上一個女兒嫁給孫堅。

在夫君和兒子孫策相繼死亡之後,吳夫人為了輔佐年少的孫權,也開始參與政事,吳夫人聰慧有見識,臨機處事,于軍國大事多有裨益。

吳夫人在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去世,臨終前,把國事託付給了張昭和周瑜,把家事託付給了與自己關係很好的孫堅妾室丁夫人。

這個丁夫人,就是《三國演義》中吳國太的原型。

一些學者認為這個丁夫人為孫堅生過一兒一女,這個女兒就是孫尚香的原型,但是在正史中,這位丁夫人只生了一個兒子,並沒有生女兒。

所以,孫尚香的原型很可能還是孫權的同母妹妹——吳太夫人的親生女兒。

再結合孫尚香出嫁時的排場,出嫁後桀驁不馴的態度來看,她真的很不像是孫權庶出的妹妹。

根據史書記載:孫尚香是一個「才敏剛猛,有諸兄之風」的奇女子,她非常聰慧,作戰時又很勇猛。

隨著劉備事業的日益發展,孫權感到了威脅,於是孫權主動提出要將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劉備娶孫尚香時,甘夫人剛剛去世不久,孫尚香正好可以做正妻。

諸葛亮一開始極力勸劉備不要去東吳娶親的,但是劉備思索再三決定冒這個險,因為他相信孫權是顧大局的,曹操是孫劉兩家共同的敵人。

劉備這一次東吳之行是很危險的。當時還在孫權那裡效力的龐統,就曾經建議周瑜和孫權殺掉劉備。

劉備冒險成功,娶到孫尚香,本來確實是為了孫劉聯盟更加穩固的,但是沒想到孫權這個妹妹還真是劉備降服不了的。

劉備縱橫沙場大半生,居然被孫夫人和一群侍女鉗制,不能行使做丈夫的權力,而且孫夫人還仗著有孫權撐腰,讓她帶來的人,在荊州做出驕橫不法之事,這可真讓劉備頭疼。

於是,劉備只好讓趙子龍做他的警衛隊長,又讓諸葛亮時時留心孫夫人一伙人的舉動,才沒有鬧出什麼亂子。

孫尚香嫁給劉備後不久,就自己築起孫夫人城,與劉備長期分居。

劉備平日要外出打仗,要處理政事,對孫尚香疲於應對,只能遠離她。

公元211年劉備入蜀,此時孫尚香與劉備結婚已經三年,但夫妻關係依舊不好,趁劉備入蜀,孫權就說動妹妹以回東吳探親為名,帶上阿斗,作為脅迫劉備歸還荊州的籌碼。

在真實的歷史中,劉備向孫權借的並不是荊州,而只是隸屬於荊州的南郡。

也許,這時候孫權已經在想如何從劉備手中奪回自己的地盤了,所以他要先把妹妹接回來。

由於諸葛亮和趙子龍的密切注意,孫夫人自然不可能把阿斗帶走。

孫夫人回到東吳後,孫劉兩家關係雖有裂痕,但聯盟關係還在持續。

公元214年,劉備平定益州後,娶了益州同宗劉瑁寡居的妻子吳氏。

劉備與吳氏夫人的婚姻雖然也是政治聯姻,但是娶了吳氏做正妻,孫尚香即使再回到劉備身邊,身份也會很尷尬。

野史傳說:孫尚香回到東吳後,再嫁陸遜。陸遜的妻子恰好是陸孫氏,但是這個陸孫氏,史書上有明確的記載,說她是孫權的大哥孫策的女兒,一定不是孫尚香。

在《三國演義》中,孫尚香最後是為劉備殉節投江而死了,其實孫尚香與劉備既然沒有感情,自然不會為劉備殉節。

事實上,孫尚香幾乎不可能再嫁。因為孫尚香當初離開劉備,是自己回去的。

劉備並沒有明確和孫尚香解除婚姻關係,即便劉備再娶,在孫劉聯盟沒有破裂之前,孫夫人名義上還是劉備的妻子。

甚至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時,孫權一度還是想把孫夫人送回劉備身邊,重新修好的,只不過這時裂痕太大,劉備沒同意,孫權也做好戰鬥的準備了。

當她出嫁後再回到東吳,除了知道內情的家人,很多人應該會覺得,孫夫人現在是劉備的妻子。

劉備去世之前,孫夫人改嫁會激化孫劉兩家的矛盾,會給劉備提供更多對東吳用兵的藉口。

實際上,劉備後來指責孫權,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孫權既然把妹妹嫁給自己,又在劉備不知情的情況下,把妹妹接回去,等於指責孫權主動建立盟約,又單方面撕毀盟約。

劉備死後,蜀漢高層沒人能替已經去世的劉備做出讓孫夫人改嫁的決定。

而孫權這裡,就算對這個妹妹有再多的愧疚,也還是無法讓身份敏感的蜀漢第一夫人改嫁。

雖然,三國時代有很多女性改嫁的現象,但是只有一個女子此前的丈夫是小人物時,女子改嫁才不會引人注意。

如果這個女子的前夫是劉備這樣的人,那麼她基本上是不能再改嫁的。

她本是縱馬奔馳的巾幗英雄,雖然理智上願意為了哥哥的千秋功業,奉獻自己的青春,但是感情上卻怎麼也無法接受劉備。

她本來夢想要嫁一個天下數一數二的英雄,可是當真嫁了,卻因為政治原因和年齡差距毫無幸福可言。

對於孫夫人的悲劇,孫權要付主要責任。

孫權應該了解自己妹妹的個性,知道她與劉備結合不會幸福,就應該不做此種打算。

既然做了這樣的打算,就應該好好地鞏固孫劉聯盟,堅持共同對付曹魏。

這種既想和劉備修好,又想讓妹妹替自己監視劉備的矛盾心理,讓孫夫人過得非常擰巴。

也許,孫權就算再疼愛這個妹妹,也還是把她當做一枚棋子。

所以,娶到孫夫人的劉備,一定是很後悔的。

早知道娶個妻子,不但沒能加固孫劉聯盟,還搞得自己精神緊張,防不勝防,劉備當初一定不會答應娶孫權的妹妹。

政治婚姻經營得好,可以加固聯盟;經營不好,雙方都是受害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7014921f2383101a8819f4522e3f3d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