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能源發電持續快速發展。龍源(北京)風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作為一家為新能源行業安全生產提供技術監督技術支持和技術服務的專業公司,從數字化轉型等方面著手布局,提升核心競爭力。
龍源(北京)風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創立於2007年,為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公司始終堅持「立足龍源電力,服務國家能源集團,面向全行業」的定位,目前已形成「新能源生產技術服務、新能源技術監督服務、數字化開發建設服務」三大主營業務版塊。
龍源(北京)風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范子超表示:公司作為龍源電力旗下生產運維專業技術服務公司,從數字化轉型、技術監督及維修處置三個方面著手布局。一是牽頭承擔龍源電力數字化轉型建設工作。目前已建設完成運行生產管控監控等十餘個系統,初步打造形成了數據全面、分析高效、廣泛互聯智能數字化平台,在行業內達到領先地位。二是穩步提升技術監督管理水平,健全管理體系。結合國家能源集團二十五條反措中新能源要點,編制10項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監督專業規程,組建了500餘人的專家團隊。紮實開展技術技能培訓,有效協助現場解決疑難問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技術監督培訓,累計1000餘人次。三是承接風電機組齒輪箱、發電機等大部件維修及電控維修業務,積極推進國產化自研部件和深度標準化維修模式。有序推進臨近服役期滿或效能低下老舊機組的升級改造和退役工作,實現新能源場站「以大代小」老舊設備、專屬部件及閒置物資的綜合處理與回收利用,為後續外部市場推廣積累技術和實施經驗基礎。
公司自主開發的新能源安全生產監控系統、新能源功率預測系統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生產數據規模全國最大。首創了風電機組技術監督服務模式,已為400多個新能源場站提供相關技術監督及服務。
龍源(北京)風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范子超說道:「根據龍源電力生產數字化轉型目標和三年建設規劃,公司承擔了生產監控、分控率預測、視頻監控、無線網絡、人車船等相關係統的開發建設。高標準完成420個場站、近2.7萬餘颱風光設備、4000餘名人員作業行為、5.5萬路視頻監控、1.3萬台CMS的安裝和數據採集工作。公司成功突破了底層數據架構、容器部署等技術壁壘,自主開發溫度類、偏航類、變槳類、震動類共計218個預警模型,並首次將IPV4和IPV6雙棧訪問技術應用到全龍源,編制了270餘萬張安全標準作業票,為實現新能源產業智能化、數字化開闢了全新路徑。」
公司歷經兩年科技攻關,相繼突破國內大中型PLC控制器整體技術落後、控制系統信息孤島等困難,開發了風電行業首套國產主控中控一體化系統並成功投運。實現控制邏輯與控制參數可視、可調,徹底解決故障參數、配置參數設置不合理等問題。
龍源(北京)風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范子超介紹:公司建成了國內首個面向新型電力系統的新能源仿真實驗室,該實驗室具備風光水火等多類電源半實物仿真、涉網能力評價、靈活性評價能力,為高比例新能源的穩定、經濟、協調運行提供理論指導,有效支撐了新能源電力系統發展。
公司承擔國家能源集團全部新能源企業的專業監督服務工作,開展檢查評價、日常管理、專業監督及技術支持。目前,全面承擔國家能源集團風電機組控制與保護監督等 10餘項技術監督服務及安全性評價業務,形成科學高效的技術監督管理體系。積累了上萬條技術服務一手數據,做到以服務求生存,以科技促發展,注重與客戶的溝通,關注客戶需求與意見,塑造以技術能力和響應速度為核心的核心競爭力。
龍源(北京)風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范子超說道:「公司始終專注於提升專業技術服務水平,聚焦客戶需求和服務過程,做到嚴控標準、長效跟蹤,通過清單管理、數據分析等多種方式對技術監督、生產技術服務以及數字化建設等進行全流程跟蹤管控,形成服務業務閉環。」
公司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被納入科技部「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庫」,擁有1個國家級風電運營技術研發(實驗)中心,公司的油液監測實驗室、振動監測實驗室及安全性評價業務均通過CNAS專業認證,是風電行業少數具備監測資質的專業實驗室和風電場安全性評價機構;公司具備承裝五級、承修四級、承試三級電力設施許可證,為雷電防護工程能力「二級」機構;累計發布及制定國家、行業或企業標準80餘項。
龍源(北京)風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范子超強調:公司將努力成為新能源運維技術方案、技術產品的綜合服務商,立足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領域,為集團公司內部新能源企業提供堅強技術支持的基礎上,按照常規業務標準化、新興業務聚焦化、內部業務外部化的發展目標,面向整個新能源行業,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偉大目標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本節目於6月18日在北京財經頻道播出,本文內容為初稿樣片整理版,供參考。以最終電視台播出版本為準。
編導:陳佳琦
廣通社-北京直通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