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在中國過去幾十年的城市化進程中,方言一度是很土的。田間地頭、城鎮廣場,隨處可見「請說普通話,請寫規範字」的宣傳標語。一個人說話有「口音」,相親都可能被嫌棄。方言一年一度的大舞台可能就是春晚了,東北方言小品還常被南方觀眾說聽不懂。
但隨著離鄉人越來越多,方言又成為了一種最直接可感的鄉愁,一個可令人重返純真的遠方。方言影視不再局限於《東北一家人》《外來媳婦本地郎》這樣的情景喜劇,《宇宙探索編輯部》里的四川話、《漫長的季節》里的東北話,都呈現出一種別樣的詩意;
說唱綜藝帶火了方言RAP,一些地區格外盛產說唱歌手,不能不說有方言帶來的種族天賦;而在短視頻的世界,地域網紅的方言創作更是沒瓶頸。從去年的「我是雲南的,雲南怒江的」到今年的「恐龍抗狼歌」、「賣菠蘿吆喝」,儼然形成一套爆款公式。
但若以為方言說唱就已是全部,那對方言的威力只能說是一知半解。在快手推出的首檔大型方言音樂競演活動「我的家鄉很好聽·方言麥霸大賽」里,人們在Beatbox中體會成都蓋碗茶的悠閒巴適,在蘇州評彈中吹拂染綠江南的第一縷風,在陝北民歌的高亢嘹亮中感受黃土高原的遼闊豪邁……天南海北的風土民情,全部匯聚在了一個個歡聲鼎沸的直播間。
用「方言+音樂」混搭,快手喚醒了太多人的鄉音鄉情鄉愁。本地人看門道,體味方言土到極致就是潮。外地老鐵看熱鬧,有XX地方的朋友給我做個字幕嗎?不管是區域內的團結友好,還是區域外的文化交流,方言都是當之無愧的最佳工具。
過去,我們在快手「看見每一種生活」。如今,我們在快手「學習每一種方言」。當那些真實的、鮮活的、質樸的內容被看見被擁抱,誰不想夸一句「我的家鄉很好聽」。
東言西語VS南腔北調
打南邊來了個喇嘛,打北邊來了個啞巴。當年北京土著光緒帝,聽不懂康有為的粵語,君臣口頭交流非常費勁,遠不如奏摺上的「神交」來得清晰便利。
那如今將遠隔千里的方言湊在一個直播間裡PK,能成嗎?在快手的四場「方言開麥PK賽」中(8月5-6日「東言西語」兩場、8月12-13日「南腔北調」兩場),硬糖君就見證了東南西北方言碰撞的奇妙化學反應。
南腔北調第一場PK賽,劉濤老師的《我心永恆》被南部發起人宋木子戲稱為「你要在泰坦尼克上唱這個,船都繞著冰山走了。」廣西口音的英文確實燙嘴,搞笑程度不輸他的成名作《Row Row Row Your Boat》;「廣東雨神」盧大雨本來是給選手們出題的,結果自己表演時也被直播間的歡樂氣氛帶跑:「找不到副歌的位置等一下。」咱就說,這不是你自己的歌嘛。
南腔北調第二場PK賽,北部地區的方言發起人寶石老舅上來就和主持人大左巧妙對答。寶石老舅問大左東北話說得好是不是因為訓練得多,大左答曰:「我小品看得多!」這是大實話,硬糖君的東北話基本是從小品里學的。老舅又說了解東北話要走遍黑吉遼,大左再次神回覆:「不用,走遍海南就行。」誰能想到東北第四省的梗埋這兒了。
本場的演唱質量更是神仙打架,劉學坤帶來的一曲英文歌,讓老鐵們見識到了什麼是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蕾哈娜。讓人不敢相信的是,一口流利歐美嗓的她居然是靠中文和拼音的方式在學歌,這天賦和努力都讓人肅然起敬;娜達韓的《Welcome to 吉林》將各種吉林元素融入《Welcome to New York》,這不是東北關曉彤,這是吉林泰勒·斯威夫特呀!
兩場「東言西語」直播,也頗有火星撞地球的震撼。馬發財父子即興來了陝北版《青春修煉手冊》也是「活久見」了,但想到帝國十周年演唱會就是在西安舉辦,倒也很對仗應景。第二場董飛用《探窗》唱西安美食,「他吃著陝西肉夾饃,一口一口細琢磨」,堪稱神改編。聽歌聽餓了,這是頭一回。
來自大江南北的任老漢、男旦董飛、拾光者計劃、白子航用各自家鄉話演唱《州州》,讓老鐵們在一首歌里得到了四種完全不同的聽覺體驗。這和「南腔北調」的方言土味情話在理念上一脈相承,就是用不同的方言去干同一件事,展現多姿多彩的方言之魂。
東部發起人錘娜麗莎和大左的組合,也是爆梗不斷。大左問:「鹽城有什麼味道?」錘錘一臉正經:「鹹味。」饒是她口舌伶俐,到了自己用鹽城話演唱《友誼地久天長》時也沒崩住。看看人家信念感十足的老舅,錘錘你還是沒把家鄉魂給掏出來呀。
方言,音樂,鄉情
方言歌曲的神奇之處就在於熟悉的陌生感。明明歌曲很熟,可是換成方言演繹後完全產生了新的聽感。張尕慫西北方言版的《友誼地久天長》就是如此,腦子「這是什麼鬼?」,耳朵「讓我再聽聽」。
一位廣東的老鐵聽完後甚至表示:「感覺自己投胎前就是西北的,骨子裡就喜歡這個調。」瞧,真正厲害的方言音樂不僅可以喚醒我們對家鄉的自豪,還能讓部分人懷疑自己上輩子是不是「那個地方」的人。
方言的加入,讓歌曲有了更本土化的風味和意涵。周杰倫原版的《稻香》就是寶島風光,龍寧兒東北話版的《稻香》就讓人眼前掠過肥沃的黑土地。蘭李大表哥在火龍果基地邊演繹的《稻香》,則有了幾許「來了喂表哥」的廣西風情。
熱乾麵樂隊的《漢派行酒令》不僅充分運用了武漢話的犀利鏗鏘,更融入了「紅梅花餐廳」等時代元素,讓聽眾回味老武漢的往昔。當年的市民尤其是體力勞動者,最喜歡相聚在味道好、價格親民的「紅梅花」。方言歌曲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也紀錄了一座城市的風貌變遷。
「東言西語」第二場的方言麥霸鄭向東用Beatbox搓蓋碗茶,將潮流音樂與四川本土的茶文化巧妙融合。在接受《封面新聞》採訪時,鄭向東表示:「真正地道的四川成都司機,打那個車,就會感到這裡的人生活節奏非常慢。」以一句「我跟你說嘛」開啟閒聊,就讓你感受到他享受當下生活的一個狀態。
阿健在寫歌嗎(「東言西語」第一場方言麥霸)的原創歌曲《月上柳梢頭》令人驚嘆,中式寫意的歌詞唱得硬糖君體內唐詩宋詞的DNA動了。而重新聽的時候,又能發現一些隱藏的安徽方言元素在其中。為了聽感和旋律,他做出了一些靈活調整。「小船兒我們家方言念小蟲兒(chong),但是小蟲兒在這個旋律裡面不太好聽,所以我讓它稍微變了小聰兒(cong)。」
有的方言歌曲,就像是一張城市名片。娜達韓(「南腔北調」第二場方言麥霸)演唱的《給他一電炮》就展現了東北人直白曠達的個性。「誰再胡說八道,就給他一電炮」,在娜達韓的激情演唱中,直播間的氛圍攀至白熱化。
方言音樂不僅讓我們認知了方言,也更加了解了背後的音樂人。「南腔北調」第一場的方言麥霸「潤夏-也叫嘟嘟」,在終極PK時以一首《吳哥窟》技驚四座。她能被看到,得益於腳踏實地的努力。繼《主播大擂台·好聲音季》嶄露頭角後,她又在今年的「方言麥霸大賽」繼續吸粉。
方言承載著鄉愁,更是在外的遊子識別同鄉的文化密碼。快手內容一直以其「在地性」著稱,既有本地人的聚集、也有他鄉人的好奇。但一花不成春,「方言開麥PK賽」將人們的視野再次打開,支持鄉音鄉情也好,博覽天地遼闊也罷,都是方言的獨特魅力。
方言麥霸不易做,快手開闢新賽道
短視頻領域雖然始終不乏亮眼的方言音樂作品,但都是各玩各的UGC內容,缺乏完整的體系和完善的打法,主打一個隨緣、隨機。而今年快手不止推出首檔大型方言音樂競演引爆流量,更為方言音樂打造了完整生態。
首先是邀請寶石Gem、錘娜麗莎、宋木子、張尕慫分別擔任北部、東部、南部、西部賽區的發起人。不僅劃分了賽區還找好了各地領軍人物,讓民間的方言說唱高手們有了主心骨。
老舅的《野狼Disco》《送情郎·東雪》都是帶有方言元素的熱門歌曲,他能從音樂性的角度給予方言麥霸們幫助指導。錘娜麗莎和宋木子自帶搞笑屬性,能夠和選手與直播間老鐵快速打成一片。張尕慫則是熟悉民歌小調的音樂人,無論是方言還是音樂創作都信手拈來。
其次是以唱歌、合拍、魔錶等豐富的挑戰賽形式,讓方言音樂得以破圈傳播。「家鄉上分挑戰賽」期間,張尕慫發起挑戰#一首歌聽出你是哪裡人#,寶石Gem和宋木子發起挑戰#吉星高照碰碰舞#。錘娜麗莎還以江蘇方言版歌曲《州州》身先士卒為大家打樣,發起#方言等級大挑戰#。眾多用戶紛紛用魔錶測試自己的方言等級,極大提升了「方言麥霸大賽」的熱度。
挑戰賽階段最讓人熱淚盈眶的,是在快手掀起了「一曲鄉音,為家鄉上分」的新浪潮,其中以#廣西老表一起唱歌上大分、#四川娃兒一起唱歌上大分、#東北老鐵一起唱歌上大分尤為突出,這都不是為家鄉上分了,明顯起了勝負心!此外,用戶帶相關話題發布作品,還可瓜分3億曝光扶持,參與直播連麥還能獲得更多好禮,這參與熱情就更加擋不住。
第三是層層遴選的賽制,讓活動有了更強的趣味性和可看性,打PK的形式也符合快手用戶的習慣。尤其是按地域對決,不僅氣氛熱鬧還能展現各地風土人情。「南腔北調」第二場直播時,胖磊唱《忍者》然後由娜達韓、拉美天后Camila接力,直接感染了老舅下場。雖然也有緊張的競賽氛圍,但「好玩」和「交流」才是幾場PK賽的關鍵詞。
最後是對「方言麥霸」的扶持和打造。此次快手方言麥霸將登上家鄉城市中心位置廣告牌,收穫更強曝光。快手還將邀請「方言麥霸」與4位發起人共同演繹家鄉主題曲,打造專屬方言音樂舞台。8月21日的「方言麥霸音樂會」,硬糖君已經預約上了!除了期待四個麥霸的花式整活兒,還非常好奇會有哪些驚喜大咖去助陣。
據悉,整個系列活動分為「3個話題挑戰賽+4場直播PK競演+1場線下音樂會」,既打開了方言音樂在大眾圈層的參與度,又挖掘了具有發展潛力的方言音樂人,可謂一箭雙鵰。更關鍵的,作為一種本土文化內容的打造,快手對方言音樂人的扶植不僅有線上曝光,更將這種影響力帶到線下,幫助他們用歌聲為家鄉代言。
方言不僅好聽還好玩,快手在開闢全新音樂內容賽道的同時,也激發了人們對家鄉的讚美和自豪,促使產出更具本土性的優秀作品,豐富平台的內容生態。不說了,硬糖君現在就弄個方言歌曲,為家鄉咔咔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