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潛艇K-21遭遇德國梯比茲號戰列艦,立刻撤離,還是迎頭攻擊?

2022-04-25     榮華之武器堂

原標題:蘇聯潛艇K-21遭遇德國梯比茲號戰列艦,立刻撤離,還是迎頭攻擊?

引子:二戰中,德軍的「俾斯麥」級戰列艦一直是盟軍的心腹之患,在首艦「俾斯麥」號1941年5月27日被擊沉後,停泊在挪威特隆赫姆附近福滕峽灣的姊妹艦「梯比茲」號就成為了關注的要點,它的存在對盟軍北極護航運輸隊構成了威脅。

在悲劇的PQ-17船隊事件中,發生了很多英勇的事跡,但最鮮為人知的卻是蘇軍K-21潛艇主動進攻德軍編隊,並重創戰列艦「梯比茲」號?!

德軍空中偵察PQ-17船隊情況

附:關於PQ-17船隊

1942年6月27日,盟軍PQ-17船隊從冰島雷克雅未克出發,駛往蘇聯北方港口阿爾漢格爾斯克,此時另一港口摩爾曼斯克因遭到德軍空襲暫時關閉。整個護航船隊有36艘商船與3艘救助船,擔任全程護航為3艘掃雷艦、4艘拖網漁船,遠距離護航為6艘驅逐艦、2艘潛艇、2艘防空艦,在熊島以西擔任近距離護航為4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另外本土艦隊的2艘戰列艦、1艘航空母艦、2艘巡洋艦以及14艘驅逐艦也將視情況提供支援,還有8艘美國潛艇、1艘法國潛艇與2艘蘇聯潛艇在北角附近海域擔任巡邏。

由於得到「提爾皮茨」號的出動消息,為了避免護航艦隻被德軍381毫米大炮擊沉, 英國海軍大臣龐德在35分鐘內3次電令漢密爾頓:『鑒於敵方水面艦艇的威脅,巡洋艦應以最大速度向西方撤退......』;『運輸船應分散向俄國港口進發。』

結果,分散行駛又失去護航的PQ-17船隊成了德國飛機和潛艇的靶子,一個星期後,24艘商船沉沒了,許多海員凍死在冰海里。最後,僅有13艘彈痕累累的商船開到蘇聯港口,3350輛軍用卡車、430輛坦克、210架飛機和99316噸物資沉入大海。

PQ-17船隊分散後情況

根據描述,1942年7月5日,潛艇K-21進入一支包括戰列艦「梯比茲」號與袖珍戰列艦「舍爾海軍上將」號的德國特混艦隊警戒範圍內,在因格島附近距敵18鏈(2850米)時發射4條魚雷,重創戰列艦並擊沉驅逐艦1艘,艇長盧寧因此獲得蘇聯英雄稱號。而正是這一行動,該艇獲得紅旗勳章。戰後蘇聯出版了一系列書刊宣傳這項「偉績」。

說實在的,二戰蘇聯海軍潛艇可圈可點的戰例實在是寥寥無幾。但究竟事實如何?筆者近期收集了相關資料,讓彼此共同回顧這個過程吧。

1942年6月25日,潛艇K-21奉命到熊島-北角一線替換盟軍艦艇,為PQ-17船隊進行護航。該艇的任務是在挪威北岸的外海交通線上設伏,打擊可能來犯的德軍艦艇,保證該船隊安全到達目的地。

6月28日,潛艇解纜出港,駛向大海。那天,潛艇的人員回憶到,「海上風平浪靜,靜悄悄的,好像這裡遠離戰爭。但又有誰能想到,在這平靜的海面上,隨時可能會發生一場激烈而緊張的戰鬥呢。。。。。。」

最初的六天,潛艇一直在頑強搜索敵方艦艇。由於適逢極晝,這給潛艇的活動帶來很大困難。潛艇每次上浮充電因為缺乏夜色掩護,容易被敵方發現。6天來,根據統計,先後發現敵機50餘架次,潛艇為此速潛48次。

梯比茲號戰列艦

連結-K級潛艇以及K-21號

「К」級-1934年開始設計,最初計劃建造18艘,在二戰中僅僅完成11艘 ,首艦1939年12月16日服役,編號1-3,21-23,51-53,55-56(另有1艘K-54於1941年3月下水,因戰爭干擾,未最終服役)。二戰結束後,又建成了K-24、57、58、60、77、78

水上/水下排水量 1487/2102噸, 主尺度97.7 х 7.4 х 4.1 米, 功率8400 馬力,水上/水下航速 21.1/10.3節,水上/水下續航力14040/176海里, 潛深100 米,裝備:(6+4) х 533 мм魚雷發射管(備彈量24枚) ,2 х 100 мм,2 х 45 мм,2 х 7.62 мм ,水雷20枚,艇員62人。

戰爭中,蘇軍有3艘該型潛艇獲得榮譽稱號,K-22為近衛潛艇,K-21與K-52為紅旗潛艇。但也損失了5艘(K-1、K-2、K-3、K-22、K-23)

K-21號潛艇三視圖

K-21號,1937年在列寧格勒的奧爾忠尼啟則造船廠開工建造,1939年8月14日下水,1940年11月30日服役,1941年8月經史達林運河到北方艦隊,1949年10月轉為預備役被重命名B-4,1959年退役

附:K級潛艇結構

該級潛艇為雙殼艇型,共有7個倉,設有14個主壓載倉,首次採用了540KW柴油機,首次採用氟利昂冷凍裝置,用於確保食品冷藏。

耐壓殼體採用鉚接,非耐壓殼體、上層建築以及基座採用焊接。

K型潛艇結構圖

結構圖註解

1-主壓載水倉; 2-縱傾水倉; 3-快速下潛水倉; 4-水雷壓載倉; 5-耐壓指揮室

6-魚雷發射管; 7-備用魚雷; 8-水雷; 9-潛望鏡; 10-柴油機; 11-柴油發電機

12-主推進電動機; 13-蓄電池; 14-低壓渦輪鼓風機

7月5日1時17分,潛艇在交伊島接到通報,通報說,PQ-17船隊7月1日在熊島以西200海里處被德軍潛艇發現,德軍在7月4日已經出動水面艦艇分艦隊(戰列艦1艘、重型巡洋艦1艘和驅逐艦8艘)準備實施攻擊,給其任務是攻擊敵軍分艦隊,集中全力對付戰列艦『梯比茲』號。

得到通報後,艇長海軍中校盧寧命令加強觀察瞭望。此時氣象條件利於潛艇行動,能見度良好,風力3-4級,浪2-3級。

16時33分,潛艇在北角西北26海里處上浮到潛望深度,值更官小心升起了潛望鏡,仔細觀察海面狀況,但未有發現。剛剛降下潛望鏡,聲納兵報告:「螺旋槳噪音,方位212度」。值更官又迅速升起潛望鏡,儘管能見度良好,依然沒有發現目標。

潛艇於是向噪音方向接近。17時00分,艇長盧寧在潛望鏡中發現1艘潛艇,距離50鏈左右;接著又發現另1艘潛艇,距離70鏈。「魚雷攻擊!」艇長迅速下達命令,同時開始進行接敵行動,準備查清情況,轉入攻擊。很快,他就發現並不是潛艇,而是驅逐艦。原來在北極地區,就象在撒哈拉大沙漠一樣,經常出現幻景,海面折光線將敵艦輪廓和海岸線變得又扁又長,使之產生了誤判,所以會發生將驅逐艦誤認為潛艇。

K-21潛艇攻擊梯比茲號示意圖

17時18分,潛艇正要機動,以便攻擊敵方驅逐艦,忽然又發現大型軍艦的桅杆,方位202度,距離100鏈以上。無疑,驅逐艦隻是先頭警戒兵力,大艦才是搜索已久的目標。於是,潛艇迅速改變計劃,準備攻擊大艦。潛艇開始加大航速,向敵艦接近。「全體注意」,盧寧高聲說道,「發現德國分艦隊,準備攻擊大型敵艦!」

17時36分,艇長用潛望鏡發現敵方分艦隊向左轉向,朝西北駛去。這時他已辨認出「舍爾海軍上將」號在前航行,「提爾皮茨」號緊跟其後,盧寧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龐然大物(滿載排水量53000噸,裝備各種火炮123門,航速30節。要知道此時北方艦隊沒有驅逐艦以上水面艦隻,而當時蘇軍擁有的戰列艦噸位只有其一半)。

當時,德軍的戰列艦與袖珍戰列艦隻有「梯比茲」號可以進行海上活動,除了已經沉沒的「俾斯麥」號外,另外2艘袖珍戰列艦「沙恩霍斯特」號與「格奈森瑙」號分別在當年2月12日通過加來海峽觸雷受傷以及2月29日在基爾港被空襲炸傷。

考慮到這是德軍海軍唯一王牌,盧寧認為如果自身攻擊成功,不但可以確保船隊的安全,還能有效削弱德國海軍力量,所以決定突破警戒幕,實施近距離打擊。當然,他很清楚對方的實力,只要一被發覺,將有無數炮彈、深水炸彈、魚雷襲來,所以必須特別謹慎與沉著,不能在發射魚雷前暴露自己位置。

註:K型潛艇一般配備53-39型魚雷,該雷1941年服役,全重1780公斤,全長7.5米,裝藥317公斤,最大航程10公里(航速34節時)、航程4公里(51節時)

潛艇裝載魚雷

此時,敵方也在不時改變航向,進行蛇形機動。17時46分,敵艦距離45鏈,方位212度,右舷角50-55度,航速約20節,潛艇已經落在攻擊臨界角之外,不能占領射擊陣位。

然而幸運的是(蘇軍戰史描寫則是盧寧估計敵方還要轉向,那時會更有利於攻擊;筆者看來則是用幸運來得妥當),17時50分,敵艦又向右齊轉成單橫隊航行,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潛艇突破了警戒幕,並在「舍爾海軍上將」號與「提爾皮茨」號之間占領了發射陣位。根據計算,再運動3分鐘,可以到達齊射位置。

為了可靠,艇長第14次升起了潛望鏡,卻突然發現「提爾皮茨」號突然轉向,巨大的船舷很快就縮成一個小點。在這個情況下,艇首發射魚雷已經不可能了。

為了不錯過機會,盧寧決心用艇尾發射管攻擊。18時01分,敵艦距離18鏈,艦首柱進入瞄準線。K-21潛艇進行了4雷齊射,間隔4秒。第一條魚雷射出後,艇長立即降下了潛望鏡,在射出4枚魚雷後,潛艇就開始下潛,全速轉入脫敵航向。

全體艇員都在屏息靜聽,期待著魚雷爆炸聲。2分15秒後,傳來了2聲爆炸聲;又過了20秒鐘,聲納兵又聽到了1聲爆炸,接著又是兩聲爆炸。艇長盧寧認為,後面聽到的三聲爆炸聲,很可能是1條魚雷命中了轉入戰列艦反航向的1艘驅逐艦,並引起了艦上深水炸彈的爆炸。隨即,根據自己判斷,盧寧向艦隊司令部報告攻擊結果(重創戰列艦並擊沉1艘驅逐艦)和敵艦駛去方向。

K-21號潛艇艇員

關於重創戰列艦「提爾皮茨」號,蘇軍長久以來堅持認為K-21潛艇確實攻擊得手,依據是盧寧的報告以及次日晨偵察機在挪威沿海附近發現德軍分艦隊,正貼近海岸以10節慢速駛向阿爾尼島。而又引證英國情報部們反饋,「提爾皮茨」號在該島停留兩天後便進塢修理,隨後3個月內未在出海。

但德方記錄是未受到任何攻擊,也未有任何艦船受損,當然也沒有對蘇方潛艇採取過反潛措施。根據德軍公布的資料,由於事先破譯了蘇軍命令潛艇實施攻擊的電文,德軍海軍司令雷德爾決定返航並取消對船隊的突擊。戰列艦並無任何損失。7月7日,該艦以24節航速出航去納爾維克;10月23日,駛抵特隆赫姆;1943年3月13日再次出現在特隆赫姆,從未進入過船塢修理。

至於蘇軍反饋的聽到1艘驅逐艦的深水炸彈爆炸,是因為由於聲納回聲緣故,德軍驅逐艦認為己方附近有潛艇,投擲了一些深水炸彈,但驅逐艦自身沒有沉沒。

給K-21號潛艇授勳

通過綜合比對,筆者發覺英方的判斷是以蘇聯戰報為依據的,而蘇方判斷又是根據英方判斷,這樣造成了判斷上的錯誤。不過需要確認的是,蘇軍潛艇攻擊電文確實被德軍破譯,所以K-21會發現敵方突然轉向;而且蘇軍潛艇確實進入到德軍艦艇編隊區域並發起過攻擊,儘管德軍戰報不肯承認這一事實。

俄羅斯最新的資料表明,此次攻擊未有任何成果,但我本人還是為K-21潛艇的英勇舉動感到佩服,同時潛艇還能全身而退實屬不易。對於戰史上的一些問題,需要綜合各方資料,才能得出真正結論,過於偏向某方都會使我們疏忽了歷史事實。

K-21號潛艇艇長盧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e580539e90c7b025b0b8a7616c93b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