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千萬不要著了私募魔女的道!

2023-08-24     功夫財經

原標題:各位,千萬不要著了私募魔女的道!

作者:老古,知名財經專欄作者

前天(8月22日),被外界稱為「私募魔女」、半夏投資的李蓓寫了一篇文章,叫《點贊中國央行,加倉中國股票》。

一個投資機構,發出各種預測是很正常的。任何一個投資人都可以看空,或者看多未來,但是點贊中國央行與加倉中國股票結合在一起,就有點詭異了。

因為僅僅這個標題,就在論述一個因果關係,她是在說,中國央行的政策,將導致股票上漲,各位往裡沖吧。

1 這一結論怎麼來的?

她認為,央行正在放水。

有兩個證據支持,第一,央行將放水給地方政府化解債務。

根據財新報道,央行會參予一攬子的地方政府化債方案。「化債的流動性增量仍有賴於央⾏。據財新多⽅了解,央⾏或將設⽴應急流動性⾦融⼯具(SPV),由主要銀⾏參與,通過這⼀⼯具給地⽅城投提供流動性,利率較低,期限較⻓。」這不就是市場最想要的「QE」嗎?

第二,棚改馬上來臨。

據中國人民銀行官方微信,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召開支持實體經濟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電視會議。

會議強調:

「要注意挖掘新的信貸增長點,積極推動城中村改造。」

根據目前多個城市已經出爐的方案,新的這輪城中村改造有2個特點:

1、幾乎都是大拆大建,成片拆除,凈地出讓。
2、大部分都是貨幣化安置。

加上央行推動和支撐,這不就是市場最想要的「棚改2.0」嗎?

根據這兩個事實的分析,她認為央行做得對,放水嘛 ,不就會導致資產價格上升嗎?那股票豈不是就會漲了?

這個邏輯成立嗎?部分成立。

之所以說部分成立,是因為如果出現通貨膨脹,那麼資產價格上升,這是肯定的,貨幣像水又像蜜,遲早增發的貨幣會流到經濟體的各個角度,推動資產價格升高、物價上升、工資上升。

但這個邏輯不全對的原因是,並不是央行放水,就一定會出現通貨膨脹。

當下中國經濟的問題是水放得不夠嗎?

當然不是。

只需要觀察中國的M2就知道,當前的M2數據比去年同比增加了10%,但卻沒有出現通貨膨脹的現象。

原因是,央行放水並不如很多人想像的那樣,是把鈔票撒向經濟體的各個角度,而是通過調整準備金率的方式,增加銀行的可貸資金。

貨幣要流向市場,就必須要有企業和個人到銀行去貸款,央行放水的意圖才能實現。

也就是說,央行即使想放水,也受到企業和個人的貸款意願的限制,如果大家都不願意貸款,那麼,央行通過降准這一手段是無法達成放水目的的。

當下的中國,就處於這一狀態中。央行有意願,但市場不買帳。

所以,僅從這兩件事,並不能肯定央行的水下一步就能流出去。

僅僅是歸因與理解錯誤,那也就罷了,李蓓的這個文章中反應出來的中國股票投資者的心態,才是更為嚴重的問題。

2 畸形的投資心理

在李蓓這樣的投資人看來,股價低迷怎麼辦,放水啊。

他們不僅支持政府放水,希望推高股價,還長期因為害怕股價下跌,反對大小非減持,反對註冊制改革,反對增加IPO,甚至有些人還反對搞退市機制。

將股價增長的希望寄託於更多的管制之上,這是很長時間中國大量投資者的一個嚴重問題,他們定義中國的股票市場是政策市,同時又不斷地在呼籲政策。

如果真的出現大規模的通貨膨脹,股價、房價倒是上漲了,但是你知道這個上漲來源於什麼嗎?來源於很多手裡沒有多少資產,但有著大量現金的家庭,他們儲蓄現金的購買力將會馬上縮水。

也就是說,這種股價增長來源於新增銀行信貸資金進入股市,它並不是來源於上市公司業績的增長,而是來源於對那些非股民、手上沒有多少資產的人的剝奪。

不僅如此,股市中有一句話叫盈虧同源。

當你今天呼籲放水得到了股價增長後,那麼未來也會有另一群人主張用另一種政策對股票市場進行壓制,那麼,今天資產增長的錢,明天也會消滅掉,甚至虧損更多。

這也是大多數股民反覆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個好的股市,一個健康的股市,股民的利益不能靠這些短視做法,而應該靠上市公司穩定的業績增長。

越是在困難時,反而越要勇於改革。將A股里那些垃圾公司大膽地淘汰出去,張開雙臂歡迎各種類型的企業來到A股股市。

不要怕短期波動,只要堅持註冊制改革、市場化改革、那麼大A股上留下的必然是優質企業,那些指數也能得以優化,變成良好的增長曲線。

然而,這樣的市場化主張,往往成為了投資圈的重大利空消息。

原因是什麼呢?

3 投資圈的人時間偏好太高了

李蓓公開為放水點贊,只能說明一點,短期利益對她的影響很大,因此,她會不考慮未來,呼籲各種權宜之計。

時間偏好高指的就是目光短淺、不考慮長遠利益,只在意短期利益的一種偏好。

而這樣的一種高時間偏好,在中國股市投資人中,是普遍的現象。對於短期股價他們無比著急,因而反對那些長期改善中國股市的有效措施。

放水會造成企業的資本結構扭曲,會帶來虛假繁榮,會製造下一次危機,這顯然對於上市公司的長遠業績是不利的,但卻成為她點贊的對象。

人們無法忍受短時間的陣痛,換來的卻是長期反覆的陣痛,中國股市數十年來,一直在管制與市場化政策中搖擺,就來源於這種短期利益受損者的反覆呼籲。

一個企業追求短期目標,往往很難做大。一個股市也是如此,面對股市短時間的低迷,應該思考的是建立長效的市場化機制來解決未來的問題。

而這些問題是更為深層次的問題,不是央行這個機構就能處理的,比如國務院最近關於擴大外資的相應政策等等。

一個股市的繁榮,來源於投資人的預期,越是擁有好的預期,那麼他們對股票的評估值就會越高。

投資圈的人,應該呼籲更多的市場化改革,更多更有力的長效保護產權的機制,更多的解綁管制的手段,這些才會帶來更好的預期。

而李蓓文章裡邊的一些看法,是從根本上在破壞這一長期預期,並不能真正讓投資人獲得穩定長遠的回報。

中國投資圈的這些大佬、大腕、專家們,腦子應該更清醒一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e20d7e65c21c9efb19ccdc3678aa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