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攬子財政增量政策送來「及時雨」

2024-10-13     海報新聞

10月12日召開的國新辦發布會受到高度關注。會上,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財政部在加快落實已確定政策的基礎上,圍繞穩增長、擴內需、化風險,將在近期陸續推出一攬子有針對性的增量政策舉措。

這一攬子增量政策舉措包括: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債務風險、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支持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加大對重點群體的支持保障力度等,送來了「及時雨」。

此次發布會信息量大,乾貨滿滿,有力地提振了信心,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力度大。

當前,地方債務問題受到了中央高度重視,這次發布會上給出了解決方案。會上,藍部長有句話劃出了重點:「這項政策是近年來出台的支持化債力度最大的措施」。

具體有多大?雖然按照規定,相關政策要待履行法定程序後再向社會做詳盡說明。但從發布會上的介紹中可窺一斑,令外界頗感振奮——「我國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債務風險。」

無論「近年來力度最大」,還是「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從以上表述中都可以發現,這次的力度不一般。外界也普遍反映,這次政策的力度超出預期。

支持地方化解債務風險,這項工作其實一直在做,也取得了一定進展。據介紹,中央財政在2023年安排地方政府債務限額超過2.2萬億元的基礎上,2024年又安排1.2萬億元的額度,支持地方特別是高風險地區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和清理拖欠企業帳款等,地方債務風險整體緩釋,化債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這次化債力度再次加碼,用意也很明顯,是為了大大減輕地方發債壓力,以便騰出更多的資源發展經濟,提振經營主體信心,鞏固基層三保。

二是招數實。

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這次財政部發布會推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不僅是實招、硬招,而且頗具開創性,新意十足。

允許專項債券用於土地儲備,支持地方政府使用專項債券回收符合條件的閒置存量土地,確有需要的地區也可以用於新增的土地儲備項目。這項政策既可以調節土地市場的供需關係,減少閒置土地,增強對土地供給的調控能力,又有利於緩解地方政府和房地產企業的流動性和債務壓力。

支持收購存量房,優化保障性住房供給。用好專項債券來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各地的保障性住房。原來,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主要用於支持以新建方式籌集保障房房源,現在適當減少新建規模,支持地方更多通過消化存量房的方式來籌集保障房房源,符合「嚴控增量、優化存量」的思路。

此外,優化完善相關稅收政策、針對學生群體加大獎優助困力度等,都是真金白銀、實實在在的利好。

三是空間足。

據介紹,目前披露的一攬子增量財政政策,是已經進入決策程序的。為了堅定信心,發布會上進一步釋放了這樣的信息:「我們還有其他政策工具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

言外之意,咱的家底厚,政策還有較大施展空間。為了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財政政策會不斷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

之所以這麼說,是有底氣的。

——穩妥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至2023年末,全國納入政府債務信息平台的隱性債務餘額比2018年摸底數減少了50%,債務風險可控。

——目前,增發國債正在加快使用,超長期特別國債也在陸續下達使用。待發額度加上已發未用的資金,後三個月各地共有2.3萬億元專項債券資金可安排使用。

——工、農、中、建、交、郵儲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經營整體穩健,資產質量穩定,撥備計提充足,按照國際最佳實踐標準,主要指標均處於「健康區間」。

總而言之,中國財政有足夠的韌勁,通過採取綜合性措施,可以實現收支平衡,完成全年預算目標。大家既要有信心,也要保持耐心。

(文丨己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d521b586bcae12ff70c15ad98b733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