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為了「毛孩兒」當「成份黨」

2022-06-17     燃財經

原標題:這屆年輕人,為了「毛孩兒」當「成分黨」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燃財經出品

作者 | 張 琳

編輯 | 曹 楊

「幹著鏟屎的活,操著養娃的心」,成為現階段一眾「鏟屎官」的真實寫照。

《2020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20年全國城鎮犬貓數量較2019年增長1.7%,突破1億大關。根據艾媒諮詢對中國寵物人群觀念的調查,將寵物視為孩子的養寵人群占55.0%,將寵物看成親人的占27.8%。

當寵物逐漸成為家庭一員之後,「民以食為天」這一古老的諺語便盛行於寵物之間。在各大社交平台,關於貓糧、狗糧的諮詢帖、分享帖比比皆是,很多消費者給寵物選口糧比給自己選吃的還謹慎。在品類、品牌眾多的寵物糧當中,燃財經觀察到,除了傳統的膨化糧外,近幾年還興起了凍乾糧、風乾糧、低溫烘焙糧、冷壓糧、養胃糧等新品類和新概念。

但對於養寵人士來說,相較於寵物糧的多樣化,「成分」更值得關注。

「一般貓的主食分為乾糧、乾濕混合糧(貓糧+罐頭),再有就是生骨肉喂養和熟食喂養。」Amy是一位有著十幾年養貓經驗的「貓奴」,他對燃財經表示,身邊有很多人養貓,大家喂養的方式無外乎以上幾種之一。「喂養方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在於如何給『孩子們』選擇健康的口糧。口糧選得好,『孩子們』不僅營養均衡,連毛色也會不一樣。」

同樣養了十多年狗的馬可也表示,主糧仍舊是他在寵物消費中占比最大也最謹慎的領域。「我一般根據不同的成長階段來選擇不同的狗糧。在購買時,我會看肉骨配比,以及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的具體含量和占比。」

不斷興起的新品類與新概念背後,是寵物食品在「它經濟」中高頻剛需的地位,和占整個寵物市場近一半份額的體量。艾媒諮詢發布的《2021-2022年中國寵物食品市場及消費行為監測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寵物食品規模約1554億元,預計2022年中國寵物食品行業規模將達到1732億元。

千億的市場規模,也讓寵物食品企業發展逐步加速。天眼查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寵物食品相關企業年註冊量穩定增長(全部企業狀態)。2021年,我國新增寵物食品相關企業74.2萬餘家,達歷史新高。截至6月初,今年以來新增寵物食品相關企業32.6萬餘家,同比增長35.9%。

然而,儘管國內寵物行業一片大熱,但合享資本投資總監余立言曾對燃財經表示,當前國內寵物行業仍然處於發展早期階段,還存在比較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國家層面的相關法制、法規不完善;行業整體不規範,缺少監督和管理;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提高等。

如余立言所說,養寵人士之所以逐漸化身為「成分黨」,則與近年來寵物糧翻車事件頻發,從而引發消費者信任危機不無關係。

2021年,一款國產貓糧信元發育寶在第三方檢測機構被檢測出菌落總數超出國標7.7倍。今年4月,該品牌貓糧致使近百隻貓咪死亡的消息再次登上微博熱搜。而更早之前,進口貓糧品牌GO的「翻車」,更是直接導致大量貓咪吃後嘔吐、便血,甚至死亡……

但余立言也表示,相信在行業不斷發展的前提下,隨著國家或地⽅政府強制性標準的相繼出台,行業⼀定會越來越規範,不斷走向成熟。

「成分黨」盛行

從聽寵物店老闆推薦,到自已選擇適合自家貓咪的主糧,如今三三已經可以看得懂配料表和質檢報告,是一名名副其實的「成分黨」。

2018年,三三養了一隻美短,取名「養樂多」。和大部分「鏟屎官」一樣,三三也將「養樂多」當孩子,自己省吃儉用也得給「養樂多」買營養均衡的貓糧。

「一開始不懂如何喂養,更別提看成分表了。」三三直言,最開始給「養樂多」買主糧,基本都是在寵物店老闆的推薦下完成的。「買過美國Natura公司生產的凌采露華,後來這款貓糧停產了,我又陸續換了百利、海洋之心和愛肯拿等進口品牌。雖然價格貴點,但總比吃壞了去醫院強。」

本著對「養樂多」更負責的原則,慢慢地三三不再只看品牌,還會結合配料表一起選購。「我在抖音、快手、B站和小紅書關注了大量的寵物科普帳號,還加入了豆瓣寵物小組。這些博主有的是寵物醫生,有的是從業者,還有的是養了很多年寵物的經驗人士,他們不僅會在社交平台『曬』自家的『娃』,還會科普很多相對硬核的喂養知識。」

時間一長,三三也逐漸掌握了科學喂養的方法,並越來越重視原料及成分配比。貓是純肉食動物,貓糧中肉含量的高低至關重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貓糧優劣。

「很多養貓新人喜歡『看肉選糧『,但這只是第一步。」三三表示,貓咪對蛋白質的需求比較高,一般低端貓糧的蛋白質含量普遍在28%以下,中端在28-32%,高端在32-42%。對於成長期和生長期的貓來說,低於30%的蛋白質滿足不了它們的生長需求。

「鮮肉含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等都是考量貓糧營養性的關鍵數據。」三三補充表示,粗脂肪則不只要看含量還要看來源,一般來說貓糧粗脂肪含量在16-25%是比較適中的,但不能超過40%。來源上,動物脂肪優於植物脂肪,深海魚油等優於雞脂肪,有助於滋養貓咪的毛髮和皮膚。

「總的來說,一款合格的貓糧至少要做到原料清晰,且營養值達標,遇到配料表含糊不清的品牌可以直接『繞道而行』。」

為了讓「錢小多」吃得好,馬可也沒少操心。「錢小多」是2012年開始陪伴馬可的小型約克夏,即使狗糧從皇家升級到海洋之心,馬可依然覺得「錢小多」吃得不夠好,罐頭、益生菌粉、潔齒棒、魚油和零食都是家中必備。

圖/「錢小多」的口糧

來源/馬可供圖

「這些零食和罐頭裡或多或少會有添加劑和誘食劑,而非純天然食品。」馬克表示,為了讓「錢小多」吃得更好,還特意買過脫水機自製雞胸肉乾。

除此之外,馬可還為「錢小多」買過配餐食材清晰可見、保質期僅7天且沒有任何添加劑的寵物店自製鮮糧。

「一頓飯要30多元,除了貴沒別的毛病。」即便貴,馬可還是訂了兩個月的餐,每周兩次為「錢小多」改善生活。不過後來因為搬家,馬可沒能持續為「錢小多」訂餐。

艾媒CEO張毅對燃財經表示,隨著城鎮化發展,社會結構產生變革,單身群體、空巢老人等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增長,寵物承載了人們更多情感。在寵物數量和寵物功能變化的背景下,養寵觀念已從過去的「吃飽就好」轉變為「食品+用品+醫護」全方位發展模式。受此影響,寵物食品、用品的產品品類不斷疊代和增加,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產品成分質量也備受關注。

久生寵物創始人塔拉也對燃財經表示,養寵很像養娃,毛孩子不會用語言反饋,所以主人越來越在乎產品成分和安全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購物越來越理性,成分黨的興起正是消費者心智教育趨於成熟的表現。

國產糧迎新機遇

消費人群心態的變化,也直接促使國產品牌的崛起。國產寵物糧品牌不僅在寵物營養配方體系和食品加工方法上有所升級,除了單一的膨化糧,無谷糧、養胃糧、主食濕糧、主食凍干、主食風乾和主食鮮糧等,花樣繁多的概念也隨之出現。

在喂養「錢小多」十餘年的經驗里,馬可對國內寵物糧的市場變化頗有感觸。「最開始那幾年,我堅決不會購買國產品牌的狗糧。國產狗糧有很多測評都不好,有些偏咸偏油,寵物吃完淚痕很深,或對心臟和腎臟造成負擔,而寵物最終離開我們大都是因為心臟和腎臟衰竭。」

但近兩年,馬可也開始購買國產鮮糧。

「一天上網挑狗糧的時候,看到了一款國產鮮糧,裡面的食材清晰可見,商家宣傳稱所有鮮糧都可達到人可食用的級別,不添加防腐劑、誘食劑和肉精粉等。」馬可對燃財經表示,感覺就像之前購買的寵物店自製鮮糧出現了量產,不但價格更低,儲存也更方便。

不只是馬可,從2020年開始,三三也給「養樂多」換了國產鮮糧。三三發現,越來越多國產品牌出現在自己所關注的各大寵物博主的測評或推薦列表里,品類也愈發精細化。

「單從成分表上看,有些品牌已經優於進口品牌。除此之外,有些國產品牌還會公開產品原料的溯源信息,並出具權威檢測數據報告。」在更換該款鮮糧主糧後,「養樂多」並沒有任何不適,三三也一直給它沿用至今。

塔拉表示,消費者需求以及專業度的不斷提高,催生了行業的不斷進步。為了滿足這些新需求,不僅僅是品牌方在努力,供應鏈端也在不斷創新,就整體行業而言,這是一個向好的現象。

此外,科普教育也成為品牌和寵物主交流的有效方式。在幫助消費者科學養寵的同時,既提升了品牌的專業形象也提升了品牌的銷量。

據悉,包括麥富迪、伯納天純、衛仕、瘋狂小狗、帕特等在內的很多國產品牌都通過直播、短視頻等新興渠道強化養寵專業知識,與消費者形成深度連結,並在線上化布局的同時,以更加娛樂化營銷的方式擴大品牌知名度。

業內人士王琦對燃財經表示,寵物鮮糧作為濕糧中分化出的新品類,在歐美國家的歷史已經超過十年,但在國內寵物市場中還屬於「新鮮物種」。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近幾年,國內寵物糧市場異常熱鬧,不僅吸引了「新人」入局,也迎來了「跨界」選手。

如王琦所說,近兩年,不斷有新的寵物鮮糧品牌在國內市場上湧現,如FurFurLand毛星球、毛球殿下、黑米先生和食物鏈等。零食界「扛把子」三隻松鼠,早在2020年就已經入局了寵物食品領域。除此之外,乳製品巨頭伊利推出了定製寵糧品牌,就連家電品牌美的也推出了「貓有引力」貓食品牌。

《中國萌寵經濟崛起的品牌新商機》報告稱,中國寵物糧市場在2025年將會是2020年的兩倍,或將達1500億元,僅次於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中國寵物糧市場在過去十年內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25%,2016-2020年的復合增長率達到29%,增速遠高於全球的6.4%。

國內寵物食品賽道的快速發展,自然也吸引到了資本的關注。據天眼查不完全統計,2021年已有14起寵物食品相關融資事件,融資總額超10億元。在豆柴、它贊、高爺家等國產新品牌的投資方中,不乏騰訊、經緯中國、金鼎資本、祥峰投資等知名投資機構。

任重道遠

如塔拉所說,儘管剛需、高頻的國內寵物糧市場在現階段確實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但寵物糧作為舶來品,長期以來,國內寵物糧市場都被進口寵物糧品牌所占領。

公開資料顯示,國外寵物糧品牌大約於1990年左右切入國內寵物市場,包括法國的皇家,加拿大的渴望、愛肯拿和Now,紐西蘭的巔峰等進口品牌在國內寵食市場中長期占據著較高的市場份額。

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寵物食品行業市場份額80%以上被國際品牌瓜分,國內企業僅比瑞吉、徐州蘇寵和華興寵物市場占有率在1.5%以上,其餘企業市場占有率均不足1.5%。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的寵物行業起步較晚,且早期部分國產糧品牌,為搶奪市場出現了低價、原材料造假、衛生條件差以及虛標成分等現象,其不僅導致寵物食用後生病甚至喪命的情況,國產寵物糧也因此被扣上「毒糧」的帽子。

「標準制定、市場監管和生產環節這三大因素,是早前造成國產寵物糧質量堪憂的深層原因。」塔拉解釋道,首先,國產寵物主糧長期以來沒有相應的強制性寵物食品標準,只有推薦性的標準,對於廠家的約束力並不強。其次,在對寵物主糧的監管還在完善的過程中,虛假宣傳、誇大營銷又隨之出現,以劣驅良的現象突出,導致市場上充斥著低端產品。

塔拉進一步補充道,在生產環節,部分廠商從原料到品控的流程並不規範,為了控制成本採用低質量的穀物,用麩皮、劣質油脂當作主糧原料甚至還有廠家直接往原料中摻土,以增加分量等,都進一步造成了國產寵物主糧的口碑危機。

塔拉對燃財經表示,現階段國產寵糧不乏產品,也不缺概念和營銷,缺的是讓人放心安心的品質保證。

「選擇將產品所有的配比全部公布出來,甚至精確到0.01%的添加量;做原料溯源工作,讓『家長』知道給『孩子』們吃的東西原料是從哪裡來,才能真正樹立國內寵物糧標準並提高競爭力。」

「所以,重塑口碑、建立信任是目前國產寵物食品最大的挑戰。」但塔拉也表示,信任的重塑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也不是靠單一品牌就能扭轉的,而是需要行業更多的品牌一起合作,提高產品的品質,做好用戶的服務,以打消「進口產品才安全」這一在很多消費者觀念里已根深蒂固的看法。

重塑口碑之外,大部分國貨品牌缺乏自主研發能力,寵糧主要來源於國內的寵物糧代工廠,這也導致了市場上的許多產品雖然品牌不同,但卻同質化嚴重。

塔拉表示,同質化嚴重、很難做出差異化其實是大快消行業共有的難點,畢竟「衣食住行」已經發展了數百上千年,在產品形態非常成熟的狀況下,是很難做出突破式創新的。

與此同時,塔拉也承認,如何在保證寵物健康穩定的前提下對寵物糧產品進行創新,做出符合市場真實需求、契合消費者購買能力的產品,是行業里一直探索的重點。

不難看出,市場很大,挑戰很多,是目前國產寵物糧品牌的現狀。

正如余立言在燃財經發布的《寵物不缺流量》中所說,寵物行業目前在國內只是剛剛起步,細分領域較多,基礎且高頻消費的寵物食品和用品領域,不僅能滿足養寵⼈群的剛性需求,也存在國產快速替代進口的機遇。

參考資料:

《你為什麼不信任國產貓糧?》來源:億歐網

《AI狗糧!伊利要來攪局寵物糧賽道?》來源:消費界

《千億級的寵物食品 「飼料」行業的跨界市場?》來源:中國畜牧業

*題圖及內文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文中三三、Amy、馬可、王琦均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d28997d2cf05e8fd6b4959d466935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