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啟蒙|笠翁對韻(十二文):車其磊(注釋)

2023-08-18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詩詞啟蒙|笠翁對韻(十二文):車其磊(注釋)

笠翁對韻

上 卷

十二文

憂對喜,戚對欣。二典對三墳。佛經對仙語,夏耨對春耘。烹早韭,剪春芹。暮雨對朝雲。竹間斜白接,花下醉紅裙。掌握靈符五嶽籙,腰懸寶劍七星紋。金鎖未開,上相趨聽宮漏永;珠簾半卷,群僚仰對御爐熏。

【注釋】

戚對欣:戚:憂愁,悲傷。欣:喜悅,歡樂。按:「戚」在平水韻里屬入聲「十二錫」,故此處可與「欣」相對。

二典對三墳:二典:《尚書》中的《堯典》《舜典》合稱為「二典」。三墳:上古時的三皇之書。西漢孔安國《尚書傳序》:「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

夏耨(nòu)對春耘:夏耨:夏天鋤草。耨,一種鋤草的農具,此處作動詞,指鋤草。春耘:春天耕耘。耘,除草。

早韭( jiǔ ):早春時候的韭菜。《南齊書·周顒(yóng)傳》:「文惠太子問顒:『菜食何味最勝?』顒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sōng,白菜)。』」

竹間斜白接:典出《世說新語·任誕》:「山季倫(山簡,字季倫)為荊州,時出酣暢。人為之歌曰:『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池園名,當時在襄陽)。日莫(同『暮』)倒載歸,酩酊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䍦(頭巾,巾帽)。舉手問葛強(人名,山簡的愛將),何如并州兒?』」白接:即白接䍦(lí),白色的巾帽。

醉紅裙:醉倒在女人的紅裙之下。紅裙,紅色裙子,代指美人。唐韓愈《醉贈張秘書》:「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掌握」句:道教傳說,法術高超的道士可以掌握五嶽靈符,統領鬼神。五嶽:指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道教符籙中有《五嶽真形圖》,相傳為太上道君所傳,有免災致福之效。其中的「五嶽」即指泰山、嵩山等五嶽。又傳道教鎮宅符中,最厲害的是五嶽鎮宅符。由此可知道教符籙中凡帶有「五嶽」字樣的都是十分厲害、靈驗的符籙。籙(lù ),即符籙,道士所畫的可以驅使鬼神、免除病邪的符號或帖子。

「腰懸」句:語出唐王維《贈裴旻將軍》:「腰間寶劍七星紋,臂上雕弓百戰勛。」寶劍七星紋:即七星劍,古代嵌飾有北斗七星圖紋的寶劍。

「金鎖未開」二句:上相:對宰相的尊稱。宮漏:古代宮中計時的用具,因用銅壺滴漏,故稱「宮漏」。永:時間長。唐李商隱《龍池》:「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

「珠簾半卷」二句:珠簾半卷:古詩詞常用語。如唐和凝《宮詞百首·其三十七》:「珠簾半卷開花雨,又見芭蕉展半心。」北宋周邦彥《芳草渡》:「聽碧窗風快,珠簾半卷疏雨。」 南宋陸遊《夜遊宮》:「宴罷珠簾半卷。畫檐外,蠟香人散。」珠簾:以珍珠串成的帘子。御爐:御用的香爐。按:「半卷」有的版本作「乍卷」。按理來說,朝堂之上不應「珠簾半卷」,故此處作「乍卷」較為恰當。乍卷,剛剛捲起。

【譯文】

憂愁與歡喜相對,悲傷與喜悅相對。《尚書》中的《堯典》《舜典》與上古時的三皇之書相對。佛經與仙語相對,夏季鋤草與春天耕耘相對。烹炒新生的韭菜與采剪春天的芹菜相對。傍晚的雨與早晨的雲相對。竹林間有人斜戴著白帽穿過,花樹下有人與妓女調笑醉飲。手中握著五嶽靈符以驅神役鬼,腰間掛著七星寶劍以斬妖降魔。金鎖尚未打開,早來的宰相已經在宮門前佇聽了很久的漏聲;珠簾剛剛捲起,上朝的群臣就已站立在香煙繚繞的朝堂等待帝王的垂詢。

詞對賦,懶對勤。類聚對群分。鸞簫對鳳笛,帶草對香芸。燕許筆,柳韓文。舊話對新聞。赫赫周南仲,翩翩晉右軍。六國說成蘇子貴,兩京收復郭公勛。漢闕陳書,侃侃忠言推賈誼;唐廷對策,岩岩直諫有劉蕡。

【注釋】

詞對賦:詞:古代的一種詩體,講究韻律,句式長短不一,故又稱「長短句」。賦:詳見本書上卷「四支」第二段注釋。

類聚對群分:類聚:將同類的事物匯聚在一起。群分:將不同的事物以類區分。語出《周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鸞簫對鳳笛:鸞簫:簫聲如鸞鳴,形容簫聲美好。鳳笛:笛聲似鳳鳴,形容笛聲美好。「鸞簫」「鳳笛」多形容樂聲美好。 明李時行《若耶溪泛舟》:「鸞簫鳳笛遙相和,共倒金樽醉不休。」

帶草對香芸:帶草:又名「書帶草」,一種葉子細長而十分堅韌的草。相傳東漢學者鄭玄常把它當作帶子來束書,故名。唐李賢注《後漢書·郡國四·東萊郡》引《三齊記》曰:「鄭玄(字康成,東漢著名學者)教授不其山,山下生草大如薤(xiè,草名),葉長一尺余,堅韌異常,土人名曰『康成書帶』。」香芸:一種香草,俗稱「七里香」,古人常用其防避蠹蟲。南宋劉克莊《鵲橋仙》:「香芸辟蠹,青藜燭閣,天上寶書萬軸。」

燕許筆:唐朝名臣燕國公張說、許國公蘇頲(tǐng)皆以文章顯世,人稱「燕許大手筆」。事見《新唐書·蘇頲傳》:「自景龍(唐中宗李顯的年號)後,與張說以文章顯,稱望(名望)略等,故時號『燕許大手筆』。」

柳韓文:唐代古文家韓愈、柳宗元俱以文章名世,後人常將他們並稱為「韓柳」。此處因為平仄對仗的緣故,作者故意將其顛倒為「柳韓」。北宋歐陽修《唐柳宗元般舟和尚碑跋》:「子厚(即柳宗元,字子厚)與退之(即韓愈,字退之),皆以文章知名一時,而後世稱為韓柳者,蓋流俗之相傳也。」按:「柳韓文」有的版本作「韓柳文」,誤。若如此,則失對矣。

赫赫周南仲:語出《詩經·小雅·出車》:「赫赫南仲,玁狁(xiǎn yǔn,同『獫狁』,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名,又稱『戎』、『狄』,戰國後稱『匈奴』)於襄(同『攘』,平息,掃除)。……赫赫南仲,薄(同『搏』,打擊)伐西戎(即獫狁)。……赫赫南仲,玁狁於夷(掃平)。」赫赫:威武的樣子。周南仲:即南仲,周宣王時的大將,曾率兵擊敗侵犯周國的少數民族獫狁。

翩翩晉右軍:翩翩:風流瀟洒的樣子。晉右軍: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曾任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

「六國說(shuì)成」句:指戰國時縱橫家蘇秦以合縱之術說服六國聯合抗秦,從而身份顯貴,佩戴六國相印之事。事見《史記·蘇秦列傳》:「於是六國從合而并力焉。蘇秦為從約長(有合縱之約的六國之長。從約,合縱之約),並相六國。」六國:指戰國時期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說:說服,勸說。按:「蘇子貴」有的版本作「蘇子業」。從對仗來說,「蘇子業」更能與下文的「郭公勛」構成對仗,但從語義的豐富性來說,「蘇子業」不如「蘇子貴」好。譯文從「蘇子貴」。

「兩京收復」句:指唐朝名將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收復長安、洛陽兩京,因其功勳卓著,被封為汾陽王之事。事見《舊唐書·郭子儀傳》:「郭子儀,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華州區)人。子儀長六尺余,體貌秀傑。……(天寶)十四載,安祿山反。……(天寶十五載)七月,肅宗即位,以賊據兩京,方謀收復,詔子儀班師。……是月(至德二年三月),安祿山死,朝廷欲圖大舉,詔子儀還鳳翔。四月,進位司空,充關內、河東副元帥。五月,詔子儀帥師趨京城。……九月,從(跟從。時郭子儀任中軍副帥)元帥廣平王率蕃漢之師十五萬進收長安。……翌日,廣平王入京師,老幼百萬,夾道歡叫……十月……子儀奉廣平王入東都(指洛陽),陳兵於天津橋南,士庶歡呼於路。……(上元)三年二月,河中軍亂……後輩帥臣未能彈壓,勢不獲已,遂用子儀為朔方、河中、北庭、潞、儀、澤、沁等州節度行營兼興平、定國副元帥,充本管觀察處置使,進封汾陽郡王,出鎮絳州。……史臣曰:『天寶之季,盜起幽陵,萬乘播遷,兩都覆沒。天祚土德,實生汾陽。……七八年間,其勤至矣,再造王室,勛高一代。……自秦、漢已還,勛力之盛,無與倫比。』」兩京:指唐朝的東都洛陽和西都長安。郭公:指郭子儀,唐代政治家、軍事家。

「漢闕(què)陳書」二句:漢闕:漢代朝廷。闕,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台,借指宮廷、朝廷。陳書:陳奏上書。侃侃:.剛直貌。賈誼:西漢初年政論家、文學家,曾多次上書漢文帝,直切地指出西漢王朝的危機,建議及早採取補救措施。代表作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治安策》等。

「唐廷對策」二句:對策:古時取士考試的一種形式,即由朝廷出題就政事、經義等設問,應試者在考試中書寫作答。岩岩:威嚴。劉蕡(fén):字去華,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人。唐寶曆二年(826年)進士。為人耿介嫉惡,沉健有謀,曾在「賢良方正」科舉考試中,直斥宦官專權,主張除掉宦官,考官大為嘆服,但不敢錄取。同場登科之人有名李郃(hé )者,曰:「蕡逐我留,吾顏其厚邪!」乃上疏請讓功名。後官秘書郎,因宦官誣害,貶柳州司戶參軍,不久客死異鄉。新舊《唐書》皆有傳。《新唐書·劉蕡傳》:「太和二年,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所對六千言,直斥權宦,陳興除之道,辭氣慷慨。士人讀其辭,至感慨流涕者。是時,考策官馮宿、賈餗(sù)、龐嚴見蕡對嗟伏(嘆服),以為過古晁、董(指晁錯、董仲舒),而畏中官(宦官)眥睚(zì yá,怒目而視,借指仇怨),不敢取。」

【譯文】

詞與賦相對,懶惰與勤奮相對。將同類的事物聚在一起與將不同的事物以類區分相對。簫聲如鸞鳴與笛聲似鳳叫相對,帶草與香芸相對。盛唐時期的燕國公、許國公以文筆名世與中唐時期的柳宗元、韓愈以古文著稱相對。舊話與新聞相對。西周的南仲威武不凡,東晉的王羲之風流瀟洒。成功說服六國聯合抗秦,蘇秦因此顯貴;收復洛陽、長安兩京,郭子儀功勳卓著。漢文帝時群臣的上書中,能忠言直陳的首推賈誼;唐文宗時士子的對策中,敢直言極諫的唯有劉蕡。

言對笑,績對勛。鹿豕對羊羵。星冠對月扇,把袂對書裙。湯事葛,說興殷。蘿月對松雲。西池青鳥使,北塞蒙鴉軍。文武成康為一代,魏吳蜀漢定三分。桂苑秋宵,明月三杯邀曲客;松亭夏日,薰風一曲奏桐君。

【注釋】

鹿豕(shǐ)對羊羵(fén):鹿豕:鹿和豬,常比喻山野無知之物。《孟子·盡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游,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羊羵:即羵羊,古代傳說中的土中神怪。《國語·魯語下》:「季桓子(即季孫斯,春秋時魯國執政)穿井,獲如土缶(一種圓腹小口的瓦器),其中有羊焉。使問之仲尼(孔子,字仲尼)曰:『吾穿井而獲狗,何也?』對曰:『以丘之所聞,羊也。丘聞之:木石之怪曰夔、魍魎,水之怪曰龍、罔象,土之怪曰羵羊。』」

星冠對月扇:星冠:又稱「七星冠」,上有七星圖案的帽子,常為道士所戴。 唐戴叔倫《漢宮人入道》:「蕭蕭白髮出宮門,羽服星冠道意存。」月扇:即團扇。因其形如滿月,故稱。語本西漢班婕妤(jié yú,宮中嬪妃的等級稱號)《怨歌行》:「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把袂(mèi)對書裙:把袂:拉住衣袖,引申為把臂或握手。袂,衣袖。唐劉長卿《送賈三北游》:「把袂相看衣共緇(zī,黑色),窮愁只是惜良時。」書裙:在衣裙上寫字。典出《宋書·羊欣列傳》:「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今山東省新泰縣)人也。……美言笑,善容止。泛覽經籍,尤長隸書。不疑(即羊不疑,羊欣的父親)初為烏程令(烏程縣令),欣時年十二,時王獻之為吳興太守,甚知愛之。獻之嘗夏月入縣,欣著新絹裙晝寢(白天睡覺,午睡),獻之書裙數幅而去。欣本工書,因此彌善(更好,更有長進)。」後遂以「書裙」借指友好過訪。

湯事葛:商湯服事葛伯。語出《孟子·梁惠王下》:「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只有仁德之人才可以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周文王)事昆夷(也作『混夷』,周朝初年的西戎國名)。」湯:商王朝的建立者,亦稱「成湯」「商湯」。事:侍奉,服侍。葛:葛國,夏朝末年的一個小國,故城在今河南省寧陵縣北十五里,此處指葛國的統治者葛伯。

說(yuè )興殷:指傅說輔佐殷高宗武丁實現中興之事。典出《史記·殷本紀》:「武丁(即殷高宗)夜夢得聖人,名曰說(yuè)。以夢所見視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說於傅險中。是時說為胥靡(xū mí,古代服勞役的奴隸或刑徒),築於傅險(即傅岩,古地名,位於今山西運城市平陸縣東)。見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與之語,果聖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故遂以傅險姓之,號曰傅說。」意為殷高宗武丁夢見他得到一個可以輔政的聖人,名字中有「說」字。上朝時,他觀察群臣,皆非夢中之人。於是他就派人去野外找尋,在「傅岩」得到了傅說。當時傅說是一個奴隸,正在傅岩修築城牆。傅說見到武丁,武丁說:「正是夢中的聖人。」武丁與之交談後,更確信傅說就是夢中所見的聖人,於是拜他為相,從而使殷朝政治修明,經濟繁榮,實現了中興。說:指傅說,商朝殷高宗時的宰相,曾輔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國,成就「武丁盛世」。傅乃賜姓,因殷高宗是在傅岩得到的傅說,故賜姓「傅」。

蘿月:高居山間藤蘿之上的明月。唐沈佺期 《入少密溪》:「相留且待雞黍熟,夕臥深山蘿月春。」

西池青鳥使:典出《藝文類聚·鳥部中·青鳥》引《漢武故事》曰:「七月七日,上於承華殿齋。正中,忽有一青鳥從西方來,集殿前,上問東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來也。』有頃,王母至。有二青鳥如烏,俠侍(在兩側侍奉。俠,同『夾』)王母旁。」西池:即瑤池。相傳為西王母所居,故稱「西池」。青鳥使:神話傳說西王母有三隻青鳥代為取食報信。後遂以「青鳥」或「青鳥使」借指傳遞書信的使者。唐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北塞蒙鴉軍:典出《新五代史·唐莊宗紀上》:「克用(即李克用)少驍勇,軍中號曰『李鴉兒』……(中和)三年正月,出於河中,進屯干坑。巢黨(黃巢的黨羽)驚曰:『鴉兒軍至矣!』」北塞:北方邊塞。李克用本神武川新城(今山西省代縣雁門關北部)人,又長期擔任河東(今山西南部地區)節度使,盤踞河東,故此處以「北塞」言之。黑鴉軍:即鴉兒軍,是李克用組建的一支驍勇善戰的軍隊。因李克用別號「李鴉兒」,故稱「鴉兒軍」。又因為鴉之毛羽多為黑色,故又名「黑鴉軍」。

「文武成康」句: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都是西周初年的君王,故稱「文武成康為一代」。

「魏吳蜀漢」句:三國時期魏、吳、蜀三國鼎立,三分天下,故稱「魏吳蜀漢定三分」。蜀漢,即三國時的蜀國。因劉備在成都稱帝時,國號為「漢」,故稱「蜀漢」,又稱「劉蜀」。

「桂苑秋宵」二句:桂苑:種有桂樹的林園。秋宵:秋夜。明月三杯:化用唐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曲客:酒客,酒友。曲,指酒麴,釀酒發酵的酵母,俗稱酒引子。《尚書·說命》:「若作酒醴(lǐ,甜酒),爾惟曲糵。」按:「曲客」有的版本作「曲客」或「麴客」,亦可。「曲」「麴」皆同「曲」。

「松亭夏日」二句:薰風一曲:指《南風歌》,相傳是舜所作,因其中有「南風之薰兮」的句子,故稱「薰風」或「薰風歌」。《史記·樂書》:「故舜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夫《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又,《孔子家語·辯樂解》:「昔者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熏(和暖,溫和)兮,可以解吾民之慍(yùn,怨恨,惱怒)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fù,使……富有,使用……盛多)吾民之財兮。』唯修此化,故其興也勃焉,德如泉流,至於今王公大人述而弗忘。」桐君:琴的別稱。因桐木可制琴,故稱。北宋陳師道《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人生亦何須,有酒與桐君。」

【譯文】

言與笑相對,業績與功勳相對。鹿豕與羊羵相對。有七星圖案的帽子與形如滿月的團扇相對,拉住衣袖與作書於裙相對。商湯服事葛伯,傅說振興殷商。高居於藤蘿之上的明月與飄蕩在松樹之間雲氣相對。西王母在瑤池養著三隻傳信的青鳥,李克用在北塞建有一支善戰的黑鴉軍。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造就出強盛的西周,魏、吳、蜀三國鼎立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在秋夜的桂苑中,舉起酒杯邀請明月和朋友與自己共飲;在夏日的松亭間,陳設桐琴彈奏一曲《南風》古調。

【譯者簡介】

車其磊 作家、學者、特約撰稿人。已出版原創作品《請問,這裡是江湖嗎?》《未老白髮詩》和譯註作品《王國維詞評註》《父子宰相家訓譯註》《文心雕龍譯註》《聲律啟蒙譯註》《笠翁對韻譯註》。

編輯/章雪芳 審核/小樓聽雨 校對/馮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