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瞬間,覺得自家娃簡直來自「粑粑星球」?
明明買了「寶寶馬桶」、「馬桶梯」,可就是不去馬桶上拉;
寶寶突然憋得小臉通紅,走進一聞才知道,原來褲子裡有坨大便;
以前大小便都會說,現在卻動不動就拉、尿在褲子裡,說也說不聽,教也教不會。
家有「粑粑星球人」,相信很多寶媽都會欲哭無淚,為啥看起來如此純潔可愛的寶寶,會一言不合就讓人崩潰?
其實,這很可能是寶寶正在經歷人生中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肛欲期,面對一些「不堪入目」的場面和味道,我們再噁心也得忍住,「肛欲期」對寶寶健康成長真的很重要。
與「口欲期」類似,「肛欲期」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階段,大多發生在2-4歲左右。
處於這個時期,寶寶會通過憋屎憋尿後的突然釋放,來體驗其對肛門、尿道的刺激,從而產生特殊的「快感」。
在這樣的過程中,寶寶不僅能使肛門和尿道括約肌收縮釋放技能得到發展,而且還能知道自己憋屎憋尿的「能力上限」,一生受用。
一般來說,「肛欲期」持續時間只有2個月左右,而如果寶寶在「肛欲期」得不到滿足,造成肛欲期的發展障礙,會對其以後的精神發育造成廣泛影響,比如出現「肛門型人格」,變得吝嗇、頑固,有潔癖等等。
1.反覆憋大小便
寶寶來到「肛欲期」時,會愛上憋大小便的這種新奇感覺。
如果我們發現寶寶小臉通紅,待在房間的角落一動不動,並且不允許我們靠近,拒絕去衛生間上馬桶時,很可能是他們正在體會憋大小便的「快感」,找到憋不住的「臨界點」,正式來到肛欲期。
2.出現「尿頻」行為
有些寶寶來到肛欲期,還會表現為頻繁地「尿頻」。
每次去廁所時,只排便一部分,過一會再去一次、再排一點,這其實也是他們來到肛欲期的表現。
3.「研究」大小便
有些處在「肛欲期」的寶寶,還會對大小便展開深刻的「研究」。
比如拉完粑粑後不沖馬桶,甚至拉褲子、尿褲子後伸手去摸,放在鼻子邊聞味道,雖然這樣的行為看起來有些「噁心」,但也是肛欲期的一種典型表現。
1.切忌對其責罵
肛欲期是寶寶心理、生理髮展的必經階段,即便寶寶真的拉尿在褲子裡,我們也不應該對其打罵,畢竟他們也在努力地「解決問題」。
否則父母的責備,很容易使寶寶產生焦慮情緒,心理壓力過大,反而會導致肛欲期延長,「痛苦」的日子大大增加。
2.對寶寶排便不必強求
有些家長對寶寶排便有種特殊的「執念」,比如必須一天一次,要在某個時間段按時排便,必須主動到馬桶上排便等等。
事實上,處在肛欲期的寶寶,本身就意味著排便節律的改變。
如果家長強求的話,反而會令寶寶產生恐懼心理,乃至於將這種心理與排便聯繫到一起,改變肛欲期的進程,導致便秘。
所以對於寶寶的排便方式、時間、頻率,我們儘量不要在肛欲期過多要求,尊重寶寶的意願,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結果。
3.為寶寶普及基本的消化知識
寶寶處在肛欲期,對便便感興趣,其實是很好地科普機會。
我們可以準備一些關於消化知識的繪本,將食物的消化、便便的產生為寶寶進行講解,這對其建立健康的排便習慣很有幫助。
4.注意清理衛生
最後,當寶寶真地拉尿在褲子裡時,衛生清理一定要多多注意。
一方面要提醒寶寶不要觸碰排泄物,另一方面注意及時清洗、消毒,雖然確實有些「噁心」,但我們還是要「忍一忍」,等寶寶度過「肛欲期」後,情況會好很多。
老苗結語:
肛欲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我們一定要建立正確的認識,切忌對寶寶打罵、責備。
此時我們應該做的,就是順應寶寶發育的自然規律,坦然「接受現實」,對其進行積極正向的引導,這對寶寶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今日話題:你家娃度過肛欲期了嗎?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