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氣污染治理進入爬坡過坎關鍵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我們國家大氣污染治理確確實實進入了負重前行、爬坡過坎的關鍵期,綠色轉型確實要有足夠的時間,不能一蹴而就,」12月11日,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
「我們國家大氣污染治理確確實實進入了負重前行、爬坡過坎的關鍵期,綠色轉型確實要有足夠的時間,不能一蹴而就。」12月11日,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
我國已是世界上空氣品質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國家煤源性污染基本得到了解決。但同時,劉炳江也指出,我國空氣品質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表現特點是重污染還仍然多發頻發。
11月30日,國務院印發實施《空氣品質改善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這也是我國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之後發布的第三個「大氣十條」。其中,明確提出九項重點工作任務,包括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產品綠色升級;優化能源結構,加速能源清潔低碳高效發展;優化交通結構,大力發展綠色運輸體系等內容。
不過,通過產業轉型來改善空氣品質往往需要較長周期。發布會上披露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為85.1%,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為1.6%,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同比上升3.7%。
「今年全國空氣品質有所波動,但坦率地講,能穩定在這個水平,還是大大增加了對今後進一步改善空氣品質的信心。」劉炳江分析指出,從氣象條件來看,今年全國共發生了17次沙塵天氣過程,為近十年來最多。另一方面,大氣污染物排放增量也比較大。火力發電量增加了5.7%,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增加7%,原油加工量增加11.2%,公路客運和公路貨運分別增加了23.5%和8.2%,經濟活動量明顯增強帶來了污染物排放的增加。
對此,劉炳江表示,《行動計劃》在此方面提出很多量化指標。比如,由於現在發生PM2.5污染過程主要是氮氧化物驅動,因此《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總量分別下降10%以上。
此外,從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來看,我國是世界最大的製造國,無論煤炭的消費量、鋼鐵的產量、有色金屬的產量,還是原油加工能力、發電量,均穩居世界第一。產業結構以重化工為主、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性轉變。
劉炳江表示,這種情況下,今年中國空氣品質確實有點波動,但是這個波動屬於正常的,恰恰反映了大氣污染治理的長期性和艱巨性,「藍天保衛戰」既是攻堅戰又是持久戰,需要我們持之以恆、不懈努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台聯繫電話:010-65369450,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b49850e56c4b093aca47508dd1c5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