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負負得正》於8月10日已全國上映,豆瓣開分7.2分,同檔期電影評分第一,但票房卻低於預期,上映五天票房才剛過6000萬元。
網友的點評很犀利,但不得不說這部《負負得正》的確讓朱一龍慘敗。這一部電影,至少讓朱一龍接下來的作品都難免經受懷疑。
看得出來,《負負得正》想要走文藝劇情的路線,只是這條路不好走,走好了是王家衛,走差了就是無病呻吟的傷痛文學, 不巧,《負負得正》最終呈現的效果就是後者。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略顯懸浮的國產愛情片,電影里聚焦了原生家庭、愛情的孤獨命題,情節內核明明很高深,甚至很能展現出年輕人的精神狀態,但觀看之後就是覺得不對味兒。
仔細想了想,《負負得正》真正殘缺的其實就是沒有與命題匹配的情節。劇中的人物在追求獨特,男主張揚的藍色髮型,男女主對愛情的極致追求,但是這種獨特就是表面性很強的獨特。
電影像極了,少男少女為了變得獨特去迎合的殺馬特審美,角色的所有行為動機,都沒有深度。
用「喵喵喵」來代替「我愛你」,看似特別,實則幼稚。看似與眾不同,其實土到掉渣。每次cue到這部分情節的時候,我都腦補出了口水歌「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喵喵」。
情節上的殘缺,就註定了《負負得正》這部電影的失敗。
不過話說回來,這部電影也不是一無是處。
至少它敢於嘗試新的表達方式,在平淡無奇的國產電影市場中算是一股清流。
只是這股清流有點兒太清了,清得讓人看不懂。
所以啊,《負負得正》的爭議,與其說是電影本身的問題,不如說是整個電影行業的縮影。
一邊是觀眾對」接地氣」內容的渴望,一邊是年輕導演對」藝術表達」的追求,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恐怕還得需要時間來調和。
最後,我倒是挺好奇的,如果你是這部電影的導演,你會怎麼拍?是堅持自己的藝術追求,還是迎合大眾口味?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想法,咱們一起聊聊。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與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