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被判賠6450萬!和四維圖新「互掐」6年

2024-01-16     野馬財經

原標題:百度被判賠6450萬!和四維圖新「互掐」6年

高精度地圖之戰打響。

作者 | 武麗娟

編輯丨高岩

來源 | 野馬財經

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里,無論是自駕還是騎行,地圖導航已然成為標配。百度、騰訊、高德等網際網路巨頭都在做這個生意。

事實上,作為老牌「圖商」,四維圖新(002405.SZ)早在13年前就是行業龍頭。然而,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智慧型手機的出現,四維圖新以高精度地圖、導航等產品為主的智雲業務面臨挑戰。

其實,四維圖新與百度(9888.HK)既是多年的合作夥伴,也是明爭暗鬥的「冤家」。

1月9日,四維圖新公告,一場與百度七年前的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迎來終審判決:駁回百度上訴,維持原判。三家百度旗下企業——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百度地圖運營公司)、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百度雲計算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將共計向四維圖新賠償經濟損失6450萬元。

對此,百度表示,百度地圖在2016年與四維圖新方面的合同終止後,使用的是自采數據,並非對方數據。針對判決結果,百度將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以維護自身正當利益。

第二次「不服」,百度已對四維圖新侵犯百度地圖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行為發起訴訟。這場圍繞地圖數據的智慧財產權大戰,最終究竟誰會是贏家?

6年「暗戰」落幕,百度賠付四維圖新6542萬

四維圖新成立於2002年,最早從地圖起家,前身為國家測繪局成立的中國四維測繪技術總公司下屬公司。成立之初,公司就獲得了甲級測繪資質,也是國內首家獲得導航電子地圖製作資質的企業。在行業內是絕對的領跑者。

其地圖業務主要面向B端客戶,此前《招股書》顯示,2007年至2009年,公司主要客戶為豐田、本田、大眾等車企以及諾基亞等消費電子企業。

2010年四維圖新在深交所上市,控股股東為中國四維。彼時,四維圖新是國內最大的導航電子地圖服務商,車載導航地圖和GPS手機地圖市占率均為行業第一。

與四維圖新不同,2005年上線的百度地圖APP,以及2009年高德上線的地圖APP,均主要面向C端客戶。

來源:pexels素材網站

四維圖新與百度曾經是多年的合作夥伴。2009年,四維圖新與百度網訊公司、百度在線公司開始在電子地圖數據領域開展商務合作,2013年達成《合作協議》,四維圖新授權前述2家公司在協議約定範圍內使用其電子地圖作品,後者向四維圖新支付相應許可費,合同有效期至2016年12月31日。

好花不常開,「老大」四維圖新的市場份額逐年被瓜分。在2010年左右,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崛起,車載導航市場也隨之興起,各大巨頭都對這塊蛋糕虎視眈眈。

2013年,百度收購了電子導航地圖製作公司長地萬方,藉此獲得了一張甲級測繪資質。2014年騰訊以11.7億元入股新四維圖新,一躍成為第二大股東。

雙方戰火膠著,你追我趕。

2016年合同到期後,雙方沒有再續「前緣」。不過,百度網訊、百度在線聯合、百度雲,仍然繼續使用四維圖新提供的電子地圖,還通過電腦終端、手機終端等途徑向公眾提供電子地圖產品,以及超出原有合同範圍在車載相關應用上提供電子地圖。

於是,四維圖新不甘當「配角」,2017年,向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提起訴訟,認為百度嚴重侵害了自身的著作權,同時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請求判令三被告承擔停止侵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的責任,並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共計一億元。

百度很快提起上訴,並以侵犯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為由,起訴四維圖新及關聯公司,要求賠償9000萬元經濟損失。

2023年12月28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做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四維圖新另主張的涉案不正當競爭行為與前述著作權侵權行為實質上屬同一行為,相關權益已經適用著作權法進行保護,對此不再以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評價。

最終,法院判令百度網訊等承擔停止侵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責任,並連帶賠償四維圖新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共計6542.66萬元。

上海申倫律師事務所夏海龍律師表示,二審判決為終審判決,百度應當在二審判決生效後六個月內提出再審申請。同時在判決生效後應當履行判決義務,申請再審期間不影響判決的執行。

維權和謀變並舉,四維圖新主營業務面臨挑戰

一般來說,在地圖行業,大體分為3類公司:第一類為底層圖商,提供基礎數據,代表為四維圖新等;第二類為服務商,服務於出行、外賣等場景,代表為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騰訊地圖;第三類為應用商,將解決方案落地化,代表為滴滴出行、美團點評等。

現在很多品牌車的宣傳上都可見自動駕駛,高精地圖的字樣。相對於普通地圖,高精地圖對於精度的要求更高,比如定義高架橋的高度,它通常是用來為汽車輔助駕駛系統服務(ADAS)。

2019年,中國高精度地圖市場進入「神仙打架」的年代,各大廠商進一步搶灘布局。頭豹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高精度地圖行業短報告顯示,2020年,高精度地圖市場的前五大廠商分別為百度、四維圖新、易圖通、高德和HERE,其中百度的份額為28.1%,四維圖新的市場份額約為21.6%。

隨著滴滴、順豐、騰訊、京東等網際網路和物流公司紛紛加碼地圖賽道,獲得資質的企業也越來越多,2022年擁有甲級資質的公司已經多達28家

本是地圖行業的鼻祖,被後來者趕超,四維圖新力求保持市場地位,維權和謀變兩個抓手同時進行。

除了百度之外,四維圖新還曾經起訴奇虎360電子地圖侵權,並索賠1億元。

2014年,四維圖新與秀友公司簽訂協議,約定向對方提供地圖數據。按照約定,秀友公司只能在自有網站使用這些數據,但可以向其他企業提供API(應用程式接口)服務。

之後秀友公司向奇虎公司開放API。用戶使用360地圖,其實是訪問秀友公司網站上的電子地圖,但奇虎公司在產品中加入了其他數據和服務。四維圖新認為,公司對涉案電子地圖產品享有完整的著作權。秀友公司未經許可,將地圖產品變相轉賣給奇虎公司。奇虎公司擅自使用涉案電子地圖產品,構成侵權。

2016年,四維圖新以著作權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為由,起訴奇虎公司、奇虎360地圖數據供應商秀友公司、立得公司。請求法院判令三被告承擔停止侵權、消除影響的責任,並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億元及合理支出100萬元。

一審判決被駁回後,四維圖新提起上訴。2020年12月3日,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二審改判,判決撤銷一審判決書,改判奇虎公司、秀友公司向四維圖新公司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奇虎公司、秀友公司、立得公司連帶賠償四維圖新經濟損失1000萬元及合理支出50萬元。

法院認為,涉案導航電子地圖對於地物、地貌、信息點的選擇取捨、對於地圖中地物、地貌的繪圖顏色等體現了獨創性。因此,涉案導航電子地圖構成地圖作品,受著作權保護。秀友公司與奇虎公司的合作使用方式,侵害了四維圖新對涉案地圖的署名權、複製權、改編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此外,三被告未經許可擅自使用涉案地圖數據,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夏海龍律師認為,智慧財產權類訴訟糾紛極其多發,尤其網際網路平台公司,網際網路時代,訴訟數量的多少往往與公司的規模、發展成正相關

事實上,四維圖新的營收一直在穩步向好,而利潤卻不容樂觀。

2020年至2022年,其營收分別為21.48億元、30.6億元和33.47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09億元、1.22億元和-3.36億元。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表示,思維圖新最早專業做各種地圖的測繪繪製,做導航電子地圖的廠商,其有很強的地圖領域的製作版權的優勢,依靠賣電子地圖的智慧財產權,就可以獲得不菲的收入。

回顧過去一年,智駕產業關於「有圖」「無圖」爭論火爆,在去年十月初的用戶大會上,四維圖新炮轟車企的「假無圖」,CEO程鵬表示,目前聲稱「無圖」的車企仍然採用了地圖方案。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表示,關於高精地圖的去留問題,是個熱點問題,主要取決於主導企業的不同技術戰略和市場需求。在自動駕駛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各種技術手段都有可能得到應用和發展,而高精地圖只是其中之一。一方面,高精地圖可以為自動駕駛提供更準確、詳細的道路信息,幫助車輛更好地了解周圍環境,提高行駛安全性和效率。對於一些新能源車企來說,高精地圖可能是實現自動駕駛的重要技術支撐

2018年至2023年第三季度,四維圖新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70.65%、68.67%、65.54%、59.89%、49.15%和42.4%,處於不斷下滑趨勢。而其目前營收占比最高的依然是地圖、導航相關業務。第三季度凈利同比下滑超700%,主營業務發展面臨挑戰

當然,四維圖新也深知對地圖業務高依賴性的風險,對轉型籌謀已久,其已經不再是單一的地圖供應商身份,而是成為新型Tier 1(車廠一級供應商),自2015年走上汽車智能化轉型之路後,便涉足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晶片等領域,研發費用累計「燒」掉了上百億元

在2022年股東大會上,四維圖新財務總監姜曉明稱,未來2至3年,除了晶片板塊之外,公司會對研發投入規模有所控制。因此,業務轉型的成功與否成為四維圖新未來發展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後的中國四維,股權不斷被稀釋。2014年6月,由於中國四維向騰訊產業基金轉讓11.28%的股權,將持股比例降至12.58%,四維圖新變為無實控人的公司,而隨著股份協議轉讓過戶的完成,四維圖新仍處於無控股股東和實控人的境地。而從2020年開始,騰訊多次減持四維圖新,自2022年底已經退出十大股東之列

百度地圖從to C到to B+C,打響「高精度地圖之戰」

2010年前後,中國地圖產業發生了巨大變化。首先是各大地圖品牌紛紛啟動APP化進程;而後,以百度為首的網際網路巨頭,把原本的收費導航轉變為免費。從最初的導航到如今的公交查詢、打車、訂酒店,地圖類APP在AI技術下功能越來越多。

官方信息顯示,百度地圖在2005年上線,至今已經成立18年之久。

搭上移動網際網路的快車,地圖廠商們也尋找到了新的發展路徑。百度表示,百度地圖已於2016年實現數據全自采,擁有國內規模最大、AI 技術最強的數據采編團隊,目前覆蓋全國超1200萬公里道路,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超2億POI(PointofInformation 信息點)。2023年10月,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正式發布了百度地圖新版本,也是全球首個AI原生地圖。

我們都知道,地圖類APP更多是面向C端用戶,且免費使用,那麼其背後是何盈利模式?

梁振鵬表示,百度地圖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主要是B2C的盈利模式,包括服務收費、廣告收入、合作分成等多個方面

事實上,在智能汽車時代,百度地圖的目標是轉向B端。其商業化較為間接,介入了很多O2O(「線上到線下」)的業務。比如,我們在使用APP時會發現,輸入目的地不僅僅能顯示導航路線,附近的餐廳、加油站、酒店會自動出現;搜索餐廳,還能看到用戶評價和熱度指數。

再比如百度地圖的聚合打車業務也是商業化的一種形式

在聚合平台登上舞台之前,一直是以滴滴出行為首的自營平台為主。這些平台同時要兼顧司機端與乘客端,雙方均需要在相應品牌的網約車app上共同操作完成一項出行任務。

而隨著高德打車、百度打車、騰訊打車、華為打車等聚合平台的橫空出世,像鲶魚一樣打破了網約車市場的原有格局。在「帶頭大哥」滴滴下線整改的時間裡,高德打車成長迅猛,打破了滴滴出行2021年市占率90%的格局。如今滴滴出行和高德打車的市占率分別在70%多和20%多,網約車出行市場形成滴滴老大、高德老二、其他聚合平台遍地開花的局面。百度打車也只是在2成的市場份額中努力蠶食

更何況,當下網約車市場的合規化進程正在加速。去年7月,訂單量排名全國前十的網約車平台和主要聚合平台也被相關部門約談,包括滴滴出行、高德打車、百度打車、美團打車、騰訊出行、攜程用車等網約車平台、聚合平台公司。約談內容主要針對某些網約車平台、聚合平台公司存在的隨意調整運營規則、侵害乘客和從業人員合法權益、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等問題作出要求。

另外,在發展路徑上,百度地圖很早就布局AI和自動駕駛技術。由於非製造企業出身,百度選擇和車企綁定合作。

2021年,百度設立「蘿蔔快跑」出行平台,目前已經在北京、武漢、重慶、深圳開啟全無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2022年5月,百度直接將地圖業務納入IDG(智能駕駛)事業群,此事業群目前的業務包括面向車企量產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L4級的Robotaxi、汽車雲、智能交通等。

來源:罐頭圖庫

因此,「車、路、行」三大業務線,每一條業務線都離不開百度地圖的技術支撐。

從自己主導大規模推進無人計程車來看,百度的目標可能還是在「車」和智能駕駛商業化本身,地圖或許只是實現此目標的手段

不過,近年來,小鵬汽車、華為等多家企業都在發展「重感知、輕地圖」的技術路徑。張孝榮認為,成本是阻礙高精地圖在車聯網領域發展的關鍵因素。需要注意的是,高精地圖並不會完全消失。在一些特定場景下,例如高速公路自動駕駛,高精地圖仍然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此外,高精地圖也可以作為自動駕駛系統的備份和輔助,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百度也認為,新能源和L2+汽車滲透率的增長,給智能汽車地圖市場規模帶來極高的增長機會。當前階段,在智能駕駛的應用和推廣上,地圖仍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百度已經率先在全國134城市獲批高級輔助駕駛地圖,也說明了監管部門對自動駕駛領域應用高精地圖的支持。無圖智駕無法實現連貫性體驗。

國金證券研報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高精地圖解決方案市場份額,百度第一,四維圖新第二,兩家合計占了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

不過,從車企到第三方智駕方案供應商,擺脫對高精地圖的依賴正在成為行業共識。張孝榮表示,高精地圖的繪製和更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投入,成本較高。而且,高精地圖可能存在隱私和安全方面的問題,例如地圖數據被惡意利用或者被黑客攻擊等。因此,一些新能源車企可能會選擇放棄高精地圖,而是採用其他技術手段來實現自動駕駛,例如基於傳感器和機器學習的自主導航系統。這樣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系統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

百度和四維圖新已然站在這場戰爭的最前線,對於他們而言,這是一個機會與挑戰並存的時代。你喜歡使用哪家的地圖?體驗怎樣?留言聊聊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a81fb5bab84e52896d491cd3c4e0f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