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文化和美學的發展,所衍生的產品需要有一個承載和展示的平台,茶空間應運而生。來看看國內各種氣質的茶文化空間吧,它們的特點及背後,反映出怎樣人文情懷?
1
上海 半齋
何謂半齋?平常人往往求全、求滿,此君何獨樂「半」?
半齋主人沈也先生笑言:「我什麼都喜歡嘗試,但什麼都是業餘的,便以半齋為號。」
半齋茶室的最大特色,就是自然趣味。自然的物件、自然的材質、自然的顏色,一切都以自然的美態,隱露出自然的味道。
正如白居易的廬山草堂:「木斷而已,不加丹;牆圬而已,不加白。鹼階用石,冪窗用紙,竹簾紵幃,率稱是焉。」
木、竹、藤、石…主人以田園詩意的眼光,將諸君請入茶室。
簡單重構之下,轉化為宜居宜用的生活元素。
置身齋室,把玩種種雅物,令人生出幾多塵外之想。
2
無錫 王大濛
人到無錫,不可不看菖蒲。而論菖蒲,則不可不知王大濛。大濛老師,原為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今年剛好退休,卻也得了清閒之身。大濛老師對菖蒲文化的研究尤為深入,人送雅號江南「草聖」,以喻其某種草養蒲名動大江南北。
大濛老師的博文,春賞春蘭、紫藤花開,夏賞建蘭、玉簪清涼,秋冬亦有菖蒲相伴。時而於茶台邊品茗沏茶,看魚戲蓮葉間;時而屋外烏雲驟雨,室內把硯摩挲,自得沉靜;時而找得太湖石臼,鑿做古樸菖蒲盆;時而獲得民國手提保險箱,改制鐵茶爐,日日煮水聽松濤……一幅現代文人生活畫卷徐徐展開,令人無限神往。
因一人,訪一處,觀一物,自是值得。
3
杭州 浮雲堂
《論語》,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故,得名。
浮雲堂茶書院坐落於西湖邊,前身是黃公望的隱居地「子久草堂」。書院空間不大,只100多平米,卻與霽虹橋隔水相望,推門即景。
書院按主人喝茶、習茶的方式設計了三個茶室,由小到大,每個茶室都有不同的行茶感受。最小的茶室叫「容膝齋」。中間有兩個格窗的茶室叫「小閣橫窗」。臨湖的茶室叫「丈室」,這裡的落地窗是可以移動的,這樣就可以借景入室,把西湖最美的景借到茶室里來。
「學習古代工藝技法結合當代生活、審美習慣,一半傳承一半創新地演繹當下茶文化。」浮雲堂的創始人支炳勝說,8年前他喝到第一杯茶時,被茶吸引,自此便開始研習茶的各種知識。關於茶,他這樣體悟。
4
北京 茶家十職
茶人李曙韻,總是在平靜地不斷製造驚喜。
早些年,台北的劇場茶會使得李曙韻成為台灣文化界知名的茶人。從此她開始探索茶文化與藝術、設計和其它領域的合作交集,而在北京建立茶家十職無疑又是李曙韻在跨界合作上的精彩一頁。
從台北到北京,從國子監晚香茶室到草場地茶家十職,不僅僅是空間的改變,也是李曙韻探索思路與茶事使命感的開拓。
在茶家十職,有兩處空間可以舉辦活動。一個房間內石磚鋪地,屋前設有佛龕,屋子中心有一棵松樹,這是進行茶事教授和打坐課程的房間;另一間中心木質座席,四圍條案,這是進行茶會活動的房間;還新辟出了一個茶書院,正在完善。這是李曙韻未來要進行的事業之一。
李曙韻似乎總是給人一種感染力,永遠不會停下來,永遠在探索茶事與生活中美學的邊界和意義,這是她作為一位茶人和一位生活美學者的自我使命感。
5
蘇州 喜舍
喜舍的整個空間坐落於一個老舊廠房,工業氣息與古雅韻味的融合,引發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斑駁的鐵門與蒼皺的賞石,印襯出不同時代的質感。
空間內儘量營造的是一種禪意的境界。每一處小景都希望是做到內涵豐富,構圖精緻。除了古董的收藏,喜舍最讓人過目不忘的是將現代的生活方式和古典的雅集混搭在一起。
古畫美石、名壺雅器、往來不斷的文人畫士、不定期上演的評彈戲曲……因為有這些元素的填充,一個園區的舊廠房經過主人的改造和經營,成了各領域高人分享見解、鑑賞書畫古董、朋友相聚交流的平台。
「我希望把喜舍做成蘇州的人文客廳,它不只有古的東西,也有壁爐、雪茄,能集結蘇州的本土畫家、古董收藏家等文人雅士來此聚會。」主人龐喜說。
6
廈門 黍糖
黍糖是那種很有趣味的茶店小空間,開在廈門羅賓森商場的一層。小小的店,自有格調。空間的設計,茶品的選擇,質地皆精良,讓人過目不忘。
「時間像雲,停在你的唇邊,讓人只想吻吻你的白鬍子」。這是客人喝到黍糖的「白鬍子」奶茶,寫下的甜美詩句。
當代,是黍糖主人的定位。「傳統的茶,涉及的器物很多,是一個龐大的體系,而黍糖所推崇的則是一種精簡,更適合年輕人的需求,換言之,我覺得也可以叫『茶的基本』。」
雖然風格是新派的,但所使用的許多陳設都是老闆收藏的老物件,並不覺得違和。由於還經營著設計皮具品牌GROTTO,店裡也有很多小皮具,包括設計師出身的老闆親手設計的黍糖的包裝,幾乎全是手工。
目前,黍糖在福州、無錫、上海均有直營店。
7
蘇州同里 隱廬同里別院
隱廬同里別院,為隱廬系列精品酒店中的古蹟型酒店。
別院修繕了民國20年建造的同里龐宅,龐宅是同里古鎮的文物保護建築,原主人龐元潤,是民國時期同里的實業家,同里資本主義的創始人。整體建築共四進,一進為樓房,石庫門對外,另有龐家牆門、龐氏宗祠、大豐米行,極具有江南明清民居風格和特點。修繕後的龐宅,保留了原江南古宅的建築形態,一期共5間套房,二期有13間客房。
別院不僅從建築形態到室內設計表達東方審美,也將中國人完美的生活方式貫穿在整個酒店的服務當中。
清晨有師傅帶領大家打太極拳、八段錦,有精心設計的茶席、聞香、古琴、書法、禪修,飲食中講求「不時不食」的細節,讓人在慢生活的同時真正去體會中國人優雅的生活,也讓現代人從快速的城市生活轉換到簡約、閒適、智慧的中國式雅致生活。
8
杭州 宋聘茶書院
在現代都市中,作為咖啡館、酒吧以及新派餐廳最偏愛的設計風格,西式LOFT工業風格已經深入人心。而LOFT風格與中國傳統審美的結合,似乎還少為人嘗試。
從鎖定這個已經有60餘年的老廠房,到把它改造成今天的樣子,宋聘茶書院主事施繼泉,花了大概整整一年的時間。在保留老廠房原本架構痕跡的基礎上,施繼泉從宋聘號本身的品牌文化內核出發,向其注入了中國文人的元素和精神。
高大開敞的空間、類似戲劇舞台效果的複式結構、開放式的格局……在佐以對中國傳統文人生活方式和心境的揣摩後,老廠房有了一種不同於西式LOFT的空靈與古樸。
在設計之初,施繼泉也有嘗試去尋求專業設計師的幫助,但無論是空間的布局還是細節的設計,不了解茶這個行業和宋聘歷史文化的人,做出來的效果,總讓施繼泉覺得少了些什麼。最後他決定自己動手。
在細節上,施繼泉也費盡心思。比如進門處的萬字紋、柿子樹、青石板……這些考究的元素堆積在一起,其實寓意為「萬事如意」。而一般人,往往不會深究。
空間布局上,有品茗習茶的茶室、有教授琴、書、花、畫各學科的教學室,還有用於名師授業解惑的講堂,而挑高很高的中央大廳還可以成為各種藝術展覽、音樂會、文化活動的場地。
此文章為岩茶帝網絡整理髮布,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私信交流!
如何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武夷岩茶? 不忽悠,不做作,帝哥教你選茶!
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
歡迎關注公眾號——岩茶帝
了解岩茶帝 點擊下方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