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報記者韋黎
柳州市人民醫院急危重症醫療救治水平在桂中區域領先,隨著多學科聯合救治水平不斷提高,對付疾病的手段也越來越多樣化。西醫高效治療之餘,為了更好幫助術後患者固護健康、調治疾病,醫院將中醫納入多學科診療體系,創新推行中西醫協同診療模式服務患者。可培固本元、通暢百脈的督脈灸,就是備受患者認可的中醫外治療法之一。
中醫輔助癌症術後康復
2020年9月,市民何女士因乳腺問題做了左側乳腺改良根治術,術後效果良好,但需配合進行化療。
今年新年伊始,何女士感到雙上臂肌肉疼痛明顯,還伴有胸悶、心悸、失眠和畏寒肢冷症狀。在市人民醫院就診後,經中西醫會診討論,醫生建議輔以督脈灸治療。
3月,何女士開始到市人民醫院治未病中心接受中醫督脈灸治療。醫生將艾絨鋪在姜泥上,把艾絨置於何女士的督脈上施灸,借灸火的熱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通過刺激經絡、腧穴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每1-2周治療1次,每次大約60分鐘,經過5次治療,何女士畏寒肢冷、乏力的症狀很快得到好轉。為進一步鞏固,此後醫生還為其進行中藥、針灸等治療。
中西醫「剛柔並濟」緩解病痛
良丁不廢外治。市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盛正和介紹,西醫的放化療、手術是對付癌症的有效手段,但精準擊殺癌細胞之餘,術後因放化療,有時會出現乏力、怕冷、睡眠差等不適症狀,現代醫學稱之為癌因性疲乏(簡稱CRF)。
截至目前,CRF的具體病因機理尚不清楚,暫無有效療法,但「內功渾厚」的中醫可「扶正托底」,對於後期的控制、康復十分有利。
督脈灸是一種特殊的隔物灸,具有施灸面積大、溫通力量強、療效顯著等特點,能促進局部炎性物質消散,並調節人體免疫功能,使用督脈灸法可溫煦臟腑、培固本元,從而改善CRF虛勞諸症。
用中西醫結合的「組合拳」對抗癌症,這是市人民醫院中醫科正在努力的方向。為此,去年9月,該院創新開設中醫科腫瘤日間病房外治門診,通過中醫輔助治療,患者病痛得到極大緩解。
督脈灸適應症廣
督脈灸的效用不止於此。日常診療中,它還可充分發揮「扶正」方面的優勢,輔助適用於督脈諸症和各類慢性、實寒及虛寒性疾病,如體質虛弱感受風寒所致的感冒、咳嗽、腹瀉等,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生殖系統疾病和類風濕關節炎等。
記者了解到,為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健康需求,市人民醫院不斷創新中西醫協作醫療模式,方式多樣的中醫外治療法收穫眾多患者的好評。
隨著市民對中醫藥文化的了解越來越深入,當前醫院中醫科的會診量呈翻倍增長趨勢,日均近3000人次,更多的患者認識了中醫,並從中西醫結合治療中受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867f4edc6a939417be40a0ade65c2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