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領域專家熱議:美對華展開「大圍剿」,中方如何突圍?

2022-05-31   人大重陽

原標題:多領域專家熱議:美對華展開「大圍剿」,中方如何突圍?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人大重陽網綜合媒體報道:2022年5月30日,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主辦、中國人民大學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承辦, 觀察者網 共同主辦的中美論壇(2022年春季) 「俄烏衝突以來美國對華政策進展評估與中國應對」主題研討暨報告發布會 於線上成功舉辦。會上發布了 《大圍剿:俄烏衝突以來美國對華政策的進展評估與中國應對》 研究報告,十餘位專家學者參與會議研討,約70萬人次在線收看了本次研討會,北京日報、 中國日報 、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 上觀新聞客戶端 、人民網、 鳳凰衛視 、 觀察者網 等十餘家媒體報道本次會議。

會議現場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王軼進行了開場致辭。王軼強調,當今,世紀疫情催化百年變局,各國博弈不斷加劇,全球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世界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調整。當下,全球發展正處於關鍵轉折點,如今的世界比以往更需要團結、比以往更呼喚合作、比以往更期待和平。世界各國不應謀求「小圈子」、搞「小團體」,應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放下偏見、加強合作,在重大問題面前,共同推動全球治理的進程。大國更加需要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塑造大國形象、輸出大國智慧、體現大國擔當、承擔大國責任,通過凝聚最大合力,應對全球多樣挑戰。

王軼提到, 人大重陽是當下國內最活躍的高校智庫,其運營的中國人民大學中美人文交流中心是教育部2017年與人大共建成立的。近年來,中心積極推進海外發聲,引導中美關係的社會輿論,撰寫發布多份研究成果,為推進中美人文交流做出重要貢獻。人大重陽在此關鍵時刻推出這份報告,可引發社會各界對目前中美關係及世界未來「何去何從」的深刻思考,同時為相關人士提供有益借鑑。

王軼

在報告發布環節,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 蔡彤娟發布了《大圍剿:俄烏衝突以來美國對華政策的進展評估與中國應對》研究報告(下稱《報告》)。她介紹道,《報告》梳理了俄烏衝突以來到現在為止美國針對中國的壓制行動,截至5月16日,美國針對中國的壓制行動大概有24項,體現在經貿、金融、意識形態、軍事科技、地緣政治各個領域和方面,充分說明了俄烏衝突以來,美國並未延緩對華的全面競爭之勢。 近期,美國提出對華「綜合威懾」,對華全面戰略競爭和圍堵的步伐加快,逐步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的特點,在金融經貿領域連續施壓基礎上,更多融入了意識形態層面的因素,名為「綜合威懾」,實則開啟「大圍剿」之勢。

報告認為, 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全面戰略競爭不僅是國家權利之爭,更是一場制度之爭、話語權之爭、全球治理之爭。中國應放棄同美國避免戰略競爭的幻想,以底線思維努力防範最壞軍事戰爭攤牌可能性的發生,並在適應中美關係緊張新常態的同時主動塑造中美關係,尋求中美合作的可能性,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局意識,在關鍵問題上形成合作共識,推動全球治理尤其是全球數據治理的有效開展。

蔡彤娟

人大重陽執行院長 王文主持致辭環節與報告發布環節。

王文

在主題演講與討論第一環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陳文玲、中國銀行原副行長 張燕玲、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吳心伯、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達巍、東方證券總裁助理兼首席經濟學家 邵宇分別發表了相關看法。

陳文玲高度肯定了《報告》,她認為,美國和中國若能緩和敵對關係,對整體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性。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是不願意選邊站隊的。美國政客從拜登、到布林肯、到戴琪和耶倫,其對華態度都言行不一、非常分裂,足以看出美國政壇已沒有合格的政治家。 中國既要做好短期應對,更要做好美國長期遏制打壓中國的戰略準備,積極對外開展合作。

陳文玲

張燕玲表示,近期的北約秘書長的發言和印太經濟框架的建立,已將美對中「大圍剿」做實。在這一趨勢面前,我們過往的很多優勢「頭銜」,如世界最大製造業國、最大貿易國等,或許將要或正在發生著改變。 在「大圍剿」網絡正在組建、加強的過程中,中國需要利用好時間窗口,一方面處理好我們自己與國際社會的關係,另一方面做足美國單方面脫鉤、切斷供應鏈的預案。

張燕玲

吳心伯認為,俄烏衝突以來,美國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和美國已經開始的對華戰略競爭之間出現了一種共振現象。在美國對中國實施的諸多圍堵中,要特別注意俄烏衝突、台海問題和印太戰略幾個問題中美國的動向。 他強調,中美博弈關係點還是在中國自身及國際體系的層面,我們需要主動去塑造對我們更加有利的國際體系。

吳心伯

達巍高度評價了《報告》的翔實性、鮮明性和可行性,並表示,連接還是脫鉤,是當前中美競爭的核心。在一個科技研發和產業鏈逐漸脫鉤的世界裡,中國實現民族復興是困難的。 面對挑戰,他提出三個問題:一是怎樣維持和已開發國家的連接性;二是如何逆轉或延緩當前不利於全球治理的種種變化;三是如何單方面開放,借國內市場吸引各國與中國保持連接。

達巍

邵宇表示,供應鏈近岸化、內卷化,技術創新的武器化、政治化、集團化,貨幣體系的濫用和割裂化,包括俄烏衝突地緣風險的顯著化和暴力化,都已經成為現實。 他認為,目前中美之間面臨三重競爭,也就是三重修昔底德陷阱,涉及到利益、體制和文明本身。面對疫情的反覆,包括即將到來的更激烈的競爭,只有用更開放的態度,更大的准入,才能真正贏得這場競賽和未來。

邵宇

主題演講與討論第一環節由人大重陽合作研究部主任 劉英主持。

劉英

在主題演講與討論第二環節,香港新範式基金會總裁 邵善波、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 樊吉社、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軍控與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滕建群、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和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雙聘教授 趙燕菁、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劉志勤分別發表了相關意見。

邵善波提出了三條觀點:第一,俄烏衝突是美國計劃外的,這場衝突沒有影響其將中國視為最大競爭者,但造成了他們對華政策的調整;第二,雖然俄烏衝突不是我們想見到的,但這個情況對中國的能源和糧食安全都是一個重大的機會;第三,在反制方面,美國最大的弱點就是美元,現在我們面對中美關係唯一的抓手,就是怎樣更安全地擴大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應用。

邵善波

樊吉社表示,俄烏衝突實際上沒有改變美國對華戰略,但對美國對華策略會在較長時間內產生影響。美國不僅沒有劃分歐洲和亞太,而是試圖統一這兩個概念,用統籌的視角發展對外戰略。 美國正試圖建構陣營化的世界,以此來和中國進行競爭。從現在去展望未來,中美關係進入了一個真正通過雙邊互動、摩擦、碰撞去探索未來發展方向的階段。

樊吉社

滕建群表示,拜登上台後,在區域力量、軍事同盟、價值觀和國際秩序四個方面調整了亞太政策。但是,由於美國對外政策或者內政已經被華爾街壟斷資本所控制,過度重視眼前利益,以及舊有的中美力量平衡正在發生變化,上述手段的實施遭到阻礙。 為應對國際局勢的波動,我們要加強爭取中間地帶的外交努力,以保證在國際上有更多的空間和夥伴。

滕建群

趙燕菁表示,美國不是一個利益無差異的整體。在維護美元主導的全球化之下,中美利益是一致的。布林肯的講話是G2的另一種提法,他代表的階級和中國在深層次上是利益相連的。 美國代表勞動權益的利益集團並沒有消失,很可能以後會捲土重來,中國現在必須要做好準備。中國也要做好和俄羅斯等金磚國家建立平行全球化的準備,以替代美國退出的全球化。

趙燕菁

劉志勤圍繞美國的戰略重點、戰略競爭對手、戰略未來三個問題提出,美國的戰略重點始終在歐洲,將中國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是紙面上的說法,美國最忌憚還是俄羅斯,我們在提倡和發展全球化的同時,一定要發展中國所提倡的真正和諧的全球化,以免陷入美國模式的陷阱。最後,他呼籲,對美國政界和精英不能全盤否定,總會存在理智的聲音,哪怕透露出一點有用的信息,我們也要全部抓住。

劉志勤

主題演講與討論第二環節由人大重陽宏觀研究部主任 劉玉書主持。

劉玉書

推薦閱讀

中國智庫系統梳理美國近期24項對華壓制政策

談中國人權,為何說西方欠中國一次道歉

外交部原副部長:美國欲離間亞洲,危及地區安全與繁榮

大圍剿!俄烏衝突以來美國對華政策進展評估與中國應對(附議程)

//人大重陽

// /

RDCY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向中國人民大學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4個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掃二維碼|關注我們

微信號|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我知道你「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