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份額仍不穩,雷射巨頭面臨「成長的煩惱」

2022-02-15     英才雜誌

原標題:80%份額仍不穩,雷射巨頭面臨「成長的煩惱」

作者 | 張賀

元宵佳節,賽道股雄起,投資者終於不再「關燈吃面」,可以應景吃幾個元宵了。

作為此前大跌的主力之一,光伏板塊也在今天有所反彈,雷射設備龍頭帝爾雷射(300776.SZ)更是上漲6.26%。要知道,在近期其他光伏板塊個股大跌之際,帝爾雷射似乎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這不免讓人有些好奇,是什麼在支撐帝爾雷射的股價?

帝爾雷射與光伏板塊近期走勢對比

來源:通達信終端

光伏雷射設備先行者

全球市占率超80%

帝爾雷射於2008年成立於武漢光谷,是行業內少數能夠提供高效太陽能電池雷射加工綜合解決方案的企業。其產品主要應用於光伏,具體包括PERC雷射消融設備、SE雷射摻雜設備、MWT系列雷射設備、全自動高速雷射劃片/裂片機、LID/R雷射修復設備、雷射擴硼設備等雷射設備。

根據公司官網,帝爾雷射推出的 PERC 雷射消融設備和 SE 雷射摻雜設備占領了全球 PERC 高效太陽能雷射設備 80%以上的市場份額。隆基、阿特斯、通威、天合、晶科、愛旭、晶澳等光伏巨頭也就是帝爾雷射的客戶。

在「雙碳」目標下,光伏的前景有多好,已經無需多言。不過,對於技術變革較快,且曾對產業龍頭公司進行不止一輪洗牌的光伏行業來說,能否跟上技術演變,極為重要。

當前光伏產業最大的變化,就是由目前主流的PERC電池(屬P型電池),演變為N型電池,而後者主要包括TOPCon、HJT、IBC等路線。普遍來說,N型電池的轉換效率較P型電池更高,在PERC電池接近極限的時候,N型電池就成為產業的焦點。

在幾大N型電池路線中,HJT電池工藝最簡單、步驟最少,但是與當前主流的PERC電池設備不兼容,需要新建產線,而且設備投資額最大。TOPCon電池與PERC電池生產工藝的兼容性最高,不過工藝相比HJT要複雜一些。IBC電池工藝則最難最複雜。

華鑫證券研報顯示,2020年新建量產產線仍然以PERC電池為主,不過未來新建產線將逐步轉向N型路線。

行業的技術變革,不僅對帝爾雷射沒有不利,反而會增加其設備的需求量。

一方面,帝爾雷射在包括TOPCon、HJT、IBC在內的各大技術路線均有布局,並且在組件方面已經有量產設備交付。另一方面,在光伏電池領域,帝爾雷射所具有的轉印技術,可以實現超細線寬的金屬柵線的印刷,在提升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同時,可以降低銀漿耗量,特別是針對 TOPCon 和 HJT 電池,可以緩解雙面銀漿銀成本居高不下的痛點。

而且據帝爾雷射在去年10月29日的調研的回覆,PERC 雷射消融和 SE 雷射摻雜兩道設備單 GW 價值1000 多萬。從目前的信息來看,無論是在 HJT 還是TOPCON、IBC,新技術產品單 GW 價值量相比 PERC 會有明顯提升。

業績增速趨緩

毛利率逐漸下降

對各種路線的前瞻性布局,勢必少不了大量的研發投入。近年來,帝爾雷射研發投入穩步增長,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例也基本維持在5%以上。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帝爾雷射在2021年中報披露,截至2021年6月30日,共擁有148項境內外專利及多項非專利技術,掌握了多項雷射器、雷射加工工藝、高精度運動平台及核心模組、電子及運動控制技術、軟體技術等相關核心技術。

有了核心技術和行業前景,業績應該不在話下。但事實卻沒那麼樂觀。

華鑫證券研報顯示,2016-2020 年,帝爾雷射營收 CAGR 為 93%,歸母凈利潤CAGR 為 88%。利潤增速略慢於營收。

而且近兩年增速明顯下滑。2020年帝爾雷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僅同比增長53.19%和22.28%。2021 年前三季度,更是分別僅同比增長31.29%和 9.53%。增收不增利的情況更加凸顯。

毛利率下降的影響不能忽視。

數據顯示,2016-2018年,帝爾雷射毛利率超過60%,但近幾年卻明顯下滑,2020年光伏業務毛利率降至46.54%。由上圖可知,2018年之後,帝爾雷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增速呈下降趨勢,與毛利率下降的時間相一致。

當然,毛利率下降並非帝爾雷射一家,邁為股份、捷佳偉創也都存在。而且截至2021H1,帝爾雷射毛利率仍高於可比公司。

對於毛利率的下降,帝爾雷射在「互動易」平台回復道,毛利率調整的主要原因是,在相關技術、產品逐漸成為各光伏廠商PERC產線的標準配置產品之後,為建立更加良好的客戶關係,公司適當調整了設備銷售價格。

這是否可以理解為,是通過給客戶讓利來維護關係?如果是這樣,那是不是帝爾雷射已經面臨比較強的競爭了呢?

從國內企業的布局看,除了帝爾雷射,邁為股份在光伏行業的動作確實很有侵略性。邁為股份不僅切入光伏雷射設備領域,去年12月,還實現了國產HJT整線設備首次出口,當前市值也已經達到500億元。

拓展下游應用

做平台型企業

在競爭面前,帝爾雷射除了通過降價來穩定客戶之外,也在不斷拓展光伏以外的其他行業。

在去年11月的調研中,帝爾雷射稱,在半導體封裝、消費電子行業,已有雷射微孔加工等工藝,且在客戶端有明顯進展;OLED 和 MiniLED修復也有一些進展,初步樣機在實驗室進行工藝驗證,MiniLED 雷射修復方面,希望當年能有較快取得技術進展和訂單突破。

華鑫證券研報信息更詳實。研報稱,帝爾雷射已開展針對現有主流 LCD/OLED 前中後道全製程的修復類設備生產,針對下一代MiniLED 背光和 MiniLEDRGB 直顯返修類均開展了研發和樣機試製,針對 MicroLED的主製程設備,包含雷射剝離、分切、修復均開展了大量的實驗室工藝驗證性研發工作。

如果帝爾雷射在半導體、消費電子領域進展順利,那麼將轉型為雷射設備平台型企業,有助於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不過也將進一步考驗其資源整合能力,而且仍需面對邁為股份們的競爭。

帝爾雷射能否完美應對,資本市場會給出答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65ec00b817d240d2259619fc3131c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