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爾濱旅遊火爆出圈,吸引了一大批南方「小土豆」前往。小小年紀的廣西「小砂糖橘」、雲南「小野生菌」也組團勇闖哈爾濱。但由於兒童還在生長發育階段,身體各系統機能還不完善,密集的人流和較低的氣溫容易誘發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開心之餘家長們別忽視了防護措施。
省流版
1. 穿衣選擇:保暖透氣好活動
2. 冬令進食:均衡膳食要跟上
3. 日常住家:開窗通風排濁氣
4. 勤於出行:戶外活動促成長
衣
誤區:衣服穿的越多越厚越好
冬天裡,有些家長喜歡給孩子裡三層外三層裹得嚴嚴實實,生怕他們受涼。其實,穿太多衣物會影響兒童活動靈活度,而且兒童新陳代謝快,活動後容易出汗,穿得太厚難以散熱,吹風后更容易感冒。
寒潮之下如何正確穿衣?
關注天氣添衣物:根據氣溫變化,給孩子循序添衣。
洋蔥穿衣效果好:像洋蔥一樣一層層的增減衣物,建議外層衣物防風防水、中層衣物保暖效果好、內層衣物柔軟透氣易排汗。
穿衣增減摸頸後:由於小兒末梢循環較差,手部稍涼並不一定代表他們穿得不夠,建議家長們通過孩子頸後背溫度來判斷,如果頸後背溫暖說明穿的合適,太涼或出汗則需適當增減衣物。
舒適安全為第一:孩子的衣物應挑選舒適性強、無配飾拉繩、穿脫簡單的。
食
誤區:過量補充高脂高蛋白的食物
孩子皮下脂肪少,皮膚毛細血管豐富,相對體表面積較大,身體的熱能更容易散失,因此的確需要補充更多的熱量。但家長們可能會給孩子過量增加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這是不正確的,無論任何季節都應維持均衡飲食。按照中國學齡前兒童平衡膳食寶塔建議,兒童每日宜攝入雞蛋50克,肉禽魚50-75克。
寒潮之下如何正常飲食?
日常飲食多樣化:每日膳食中水、礦物質、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和碳水化合物六種營養素應均衡搭配,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習慣。
額外點心補能量:冬季長期戶外工作/生活熱量消耗會增加,兩餐之間容易餓,可以適當加餐補充能量,加餐以不影響正餐為宜。
生冷食物不可取:寒涼生冷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應激引發腹痛腹瀉。
細嚼慢咽促吸收:充分咀嚼可以減輕胃腸道的負擔,有利於消化吸收。
住
誤區:緊閉門窗以保持室內溫暖
為了禦寒而長時間將門窗緊閉,不僅會因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升高而導致空氣渾濁,還容易造成病菌滋生,引發呼吸道疾病。
寒潮之下如何保證良好的居家環境?
2次開窗換新風:可以選擇上午9點-11點、下午1點-3點兩個時間段,各開窗通風1次,每次30分鐘以上,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霧霾天氣看情況:霧霾天氣時,應減少開窗,可以藉助空氣凈化器來改善室內空氣品質。
室內乾燥可加濕:當室溫25℃時,濕度應為50%。使用加濕器保持室內濕度時,要注意清潔和維護,堅持每天換水,定期清洗內壁。
講究衛生助健康: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冬季氣候乾燥,為保持皮膚濕潤,建議適當塗抹潤膚露。
行
誤區:刻意減少戶外活動時間以防受寒感冒
戶外運動有益身體健康,在冬季選擇適宜的時間開展戶外鍛鍊活動,可以增強孩子的身體免疫力,幫助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寒潮之下如何正確開展戶外活動?
著裝舒適易穿脫:運動時,穿著寬鬆舒適、厚薄適宜、便於穿脫的衣物。雪天戶外活動時,還需給孩子穿著適腳防滑的鞋子。
何時出門有講究:冬季室外上午10時到下午3時相對較舒適,可在此時段帶孩子外出。在霧霾或極度寒冷的天氣,應避免或減少戶外活動。
熱身活動要充分:運動前需做好熱身活動,比如轉轉手腕和腳腕、扭扭四肢和腰部,讓身體肌肉和關節充分活動開,避免運動扭傷及拉傷。
及時補水別忘記:在運動過程中要記得補充水分,以少量多次飲用溫開水為宜。
參考文獻:
[1] DB 31/T 8-2020 《托幼機構消毒衛生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