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看到個觀點,覺得挺有趣的。一位網友認為,各大電商平台的用戶畫像越來越清晰,像京東主要是男人在用,而唯品會女性用戶更多。他這樣判斷的依據在於,京東主打3C數碼和家電產品,更受男性用戶喜歡;而唯品會特賣聚焦潮流服飾和大牌美妝,女孩愛用。
乍一聽感覺有道理,但仔細一想又經不起推敲。有網友調侃,如果說京東男人用、唯品會女人用,那兩個app都在用的是什麼人。不少網友都是這樣,京東和唯品會都喜歡用,覺得沒必要劃分這麼死,用戶想去哪去哪裡。
而且,京東只是主打數碼和家電產品,也在經營其他業務;唯品會品牌特賣,也不局限於服飾箱包和美妝產品。就像今年,京東專門提出了新百貨戰略,要深度布局美妝、服飾、居家、運動戶外等業務。還在成都開了首家新百貨旗艦店,市場反饋挺不錯。
唯品會也是例子,平台雖然擅長服飾和美妝特賣,但同樣也在積極提高家電、數碼等產品的占比。之前周大福黃金、小米手機、偶田川咖啡等等,都在唯品會賣爆,而且主要是被90後消費者買走了。
包括最近,唯品會還推出了「3C數碼超級品類日」活動,結果當天95後湧入平台,搶購手機、平板和筆記本電腦等數碼產品。單單是手機,來自95後的銷量較平日增長近10倍,小米12S、榮耀70、VIVO IQOO 10等等,都成為現象級爆款。
這背後也折射出一個真相,市場是自由的,消費者選擇也是多元化的。現在消費者已經變得非常理性且務實,同一個產品,哪裡性價比高、哪裡服務好,他們才會選擇哪裡。如果以前網購聚焦的是平台和渠道,那麼如今,已經回歸到商品和消費本身。
一位網友就表示,平時天貓、京東和唯品會三個平台都在用,每次比對價格、服務和產品質量等多種指標後,才會決定在哪個平台下單。當下多數年輕消費者都抱著這種心態,最近網上還有相關熱搜,#10個年輕人有7個消費先看性價比#。
所以說,對於京東男人用、唯品會女人用,這樣的觀點顯然不合理。對於電商江湖來說,需要更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行業生態;對於用戶來說,大家也渴望更加公平、靈活的購物渠道和評判標準,這才是屬於8億網購用戶的消費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