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戰沒能贏下黑馬球隊塔吉克,球迷們都渴望國足能夠在次輪與黎巴嫩隊的比賽中有所斬獲。
世預賽被巴勒斯坦隊壓著打、客場1比1被孟加拉國逼平,亞洲杯首戰0比3不敵卡達,喜歡使用五後衛擺出鐵桶陣的黎巴嫩隊,會是國足迎來勝利的機會嗎?
a. 9人留洋,12名歸化球員
黎巴嫩隊在上一屆世預賽後,陣容進行了新老交替,不過在2個多月前踢完世預賽亞洲區36強賽後,他們又臨時換帥。
所以球隊無論是人員安排還是戰術,都會有較多的調整,給人的感覺,就是球員之間彼此默契程度不高。
新帥拉杜洛維奇更應該被稱呼為「舊人」,他之前執教過黎巴嫩隊,也曾經帶隊打出過最佳戰績。不過這一次他在選人時,卻遇到了很多困難。
因為球隊有了大量新的歸化和留洋球員,這使得這名「二進宮」的教頭,不得不花錢購買Wyscout的球探軟體,通過大數據分析來決定最終的亞洲杯名單。
36強賽時的25人陣容,只有17人進入最初的29人大名單,最終在亞洲杯報名時,球隊有12人是歸化球員,有9人是留洋踢球。
b. 球風類似敘利亞:對抗強硬是特點
黎巴嫩在進行新老交替之後,球隊的戰績波動很大,過去10場A級賽事2勝2平6負,包括輸給了印度隊、泰國隊、阿聯、沙特、黑山和卡達隊。
上一任主帥恰恰就是因為在36強賽時2場不勝,遭遇就地解職,其實帶隊時間也不過才2個月。「老熟人」的拉杜洛維奇火線接手,算上與卡達隊的亞洲杯首戰,不過才帶隊3場。
從球風上來講,同樣遭遇過戰火洗禮的黎巴嫩隊,與敘利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們的本土球員有著很好的比賽專注度和韌性,同時球隊很敢於對抗。
這一次斷球卡達前鋒阿里,就是用一種很強硬的方式。尤其是黎巴嫩隊的中衛,移動速度是比較快的,做動作能力也挺強,國足前鋒想要拿好球不容易。
因為球員之間的默契度不高,這支黎巴嫩隊在進攻的時候,較為依賴於單兵的身體素質。
他們的球員個人能力不差,但進攻端很難打出多人之間的配合。這一次是卡達防線上身體素質較為出色的歸化球員米格爾頂住了對抗,才防住了黎巴嫩隊的反擊。
在攻防轉換時,黎巴嫩隊的反搶還是較為兇狠的,哪怕是卡達隊的中場,也多次被他們斷球。
國足遇到這樣的對手,恐怕上半場會踢得較為被動。爭取在下半場,趁著黎巴嫩隊本土老將們體能下降,更多歸化球員出場後,球隊整體性進一步削弱時,抓一些機會。
a. 黎巴嫩隊的進攻靠反擊:缺少團隊配合是硬傷
從陣型站位上來講,黎巴嫩隊擺出一個5212陣型,就是希望前腰海達爾能給前鋒更多的送出妙傳,釋放出鋒線單兵能力上的優勢。
不過因為他們的兩翼被卡達壓制住,所以邊翼衛上不來,反擊只有前場的2-3人發起,難以打出有效的團隊配合。
但在面對國足時,難保他們不能整體隊形前壓,不一定會跟與卡達比賽時踢得那樣偏於單幹。
黎巴嫩的532陣型下(前腰回防力度不高),也並不一定要海達爾發起進攻,他們有時候也會直接後場長傳或者打高球聯繫前鋒。
黎巴嫩隊的整體頭球能力不錯,馬圖克的個人能力也較為突出,可以主導反擊的發起。
不過黎巴嫩隊的整體移動並不算很合拍,鋒線箭頭拿球後,後排隊友跟進並不算及時。
馬圖克已經36歲了,雖然他的能力較為突出,但要一己之力破防也不容易。
黎巴嫩隊三中衛有一定的頭球能力,同時雙後腰移動也較快,單兵對抗效率挺高。
他們很喜歡快速的攻防轉換,問題是反擊中的傳球精度不算出色,鋒線球員拿球效率並不算很高。
b. 黎巴嫩隊的禁區弧頂:存在一些漏洞
因為黎巴嫩隊在退防時,習慣5+2+3的站位,所以經常只有7人落防,中場只有2人。
如果有能力把球打到對方邊翼衛的防區,甚至深入到底線,再打回到禁區正面,就能有機會。
問題在於,黎巴嫩隊的邊路球員單兵跟防力度是較強的,如果沒有足夠的個人能力,也很難打開邊路的空間。
同時黎巴嫩隊球員的橫向移動敏捷性很好,如果傳球精度偏差,中路也沒有可以中鋒或者前腰來做球,就很難有效破防。
不過只要可以走底線攻擊,再回傳,他們的弧頂多半會有漏洞。畢竟前場3人的退防力度不足,也是陣型和選人帶來的必然結果。
哪怕黎巴嫩隊在退防時擺出541的模樣,但海達爾和馬圖克的防守投入度依舊是有限的。
問題是國足也沒有很好的站樁式中鋒,在中路拿球回做,或者是阿費夫這樣的前腰,可以持球在中路發起進攻,想要利用到對方的缺陷,可能只能指望抓二點球的遠射機會。
a. 國足的角球:還是很有特點
很多人會指責揚科維奇給國足部署一個準三中衛體系(張琳芃經常內收,只是邊翼衛的劉彬彬退防意識和深度沒那麼好),同時雙後腰也退的比較深,就是為了保證中腹的人數。
這個踢法,是要保證中路的防守硬度,確保國足的力量和對抗優勢。同時鋒線之所以放2名前鋒,是因為邊翼衛推進時,中路一人掩護跑,一人接球。否則只有單前鋒,國足當前沒人有能力可以頂著防守壓力拿住皮球。
但哪怕主帥想要兼顧中衛和前鋒兩頭的理論平衡,但受制於個人能力,國足這會兒攻防轉換時失誤依舊很多,推進過半場並不容易。
相信每一名支持國足的球迷,都會為球隊的角球戰術叫好。哪怕朱辰傑的漂亮頭球被吹罰無效,但不能忽視國足在角球進攻時的威脅巨大。
關鍵是球隊有3名中衛身材的先發,蔣光太、朱辰傑和張琳芃,在角球進攻中,結合球隊的中鋒(譚龍和張玉寧)。以及前插能力強的後腰(無論是吳曦,還是王上源或者是王秋明),等於至少有6個以上的得分點。
從世預賽與泰國隊的比賽也能看到,上下半場蔣聖龍與朱辰傑都獲得過絕佳的進球機會。
這一次的角球進攻尤為明顯,4個高點在中路扎堆,同時有一名無球人通過橫移掩護,為朱辰傑突然鑽後點留出空間,完成空位的頭球,可惜頂偏了。
與塔吉克的比賽中,國足也不只是那個被「黑」的進球,還有一次極有威脅的角球進攻。
其實在朱辰傑爭奪頭球第一點時,對方就有手球犯規,可以吹罰點球。不過哪怕裁判沒作為,但國足對第二落點的爭奪也是有部署的。王秋明突然前插,甩開了防守人,形成了極有威脅的射門,可惜被後衛捨身封堵。
b. 國足爭取後手發力
從對戰塔吉克的數據可以看到,國足在下半場的進攻威脅明顯更大。這並不是說先發球員不如後手替補,而是國足的中場能力,在對方體能充沛時,不可能取得優勢。
隨著大家的體能下降,國足的力量和對抗,會在後手帶來更多的機會。本場與黎巴嫩隊的比賽也是如此,國足上半場應該保證不丟球,等待最後30分鐘的發力。
張玉寧是更好的中鋒球員,但他因為腳踝有傷,並不合適先發,所以直接取代譚龍進入主力的可能性不大。
但如何用好張玉寧,將會非常重要。甚至如果可能的話,讓武磊跟張玉寧一起替補出場,或許才是最符合國足利益的安排。
畢竟在接應中鋒做球和撲門前方面,國足並沒有比武磊更好的其他人選。戴偉浚如果放在前腰位置,他在門前的意識還是差了很多。
這支國足在邊路的人手還是較為充裕的,林良銘在替補出場後也有不錯的表現。尤其是利用張玉寧吸引注意力,只要邊路打出進攻威脅,後插上的球員也會有機會。
國足的人員安排下,能前插的不只是謝鵬飛這樣的攻擊手,還有吳曦、王上源和王秋明這樣的後腰。前提是對方隊形相對散開,國足推進壓力減輕之後。
謝鵬飛這一次頭球攻門沒進是非常可惜的,不過也能看懂揚科維奇在戰術上的側重點。
林良銘的出場,就是要保證邊路持續能夠施壓對手。無論是製造傳中機會,還是贏下角球,這都是基礎。國足的進攻,優勢就是頭球。無論是傳中還是角球,源頭都在於邊路可以推進上去。
黎巴嫩隊的對抗和防守質量都比塔吉克隊要更強,但整體移動和戰術體系,比塔吉克差了很多。
面對這樣的對手,國足需要踢得更耐心一些。先手不應該有太多的想法,爭取後手抓1、2次機會才是好辦法。甚至只需要拿到1分,都會讓國足在晉級的路上,占據較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