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阻礙中國平安上漲

2023-09-20     全球財說

原標題:誰在阻礙中國平安上漲

作者:熊曉萌

出品:全球財說

中國平安的2023年中報頗有看頭。

雖然收入取得較大增長,但營運利潤、凈投資收益率等方面出現同比下滑,提高分紅又能否拯救股價頹勢?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中國平安2023年1月1日起執行新保險合同準則,因此對比較期間(2022年上半年)數據進行了追溯調整,下文提到的同比比值,如無特殊標註均為調整後數據。

營運利潤明顯減少,凈投資收益率下降

2023年上半年,中國平安(601318. SH,02318. HK)實現營業收入4887.83億元,同比增長7.6%,成為五大上市險企中增速最高的一家。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598.48億元,同比增長7.2%。

然而同期,其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819.57億元,同比下降5%;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98.41億元,同比下降1.2%。

半年報中,中國平安將深耕個人業務作為集團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方面。截至2023年6月末,其個人客戶數超2.29億,較年初增長1.2%,個人客戶的客均合同數增長0.7%至2.99個。

然而,對客戶數增長貢獻較大的是銀行零售、車險等業務條線,而人壽保險、證券基金信託的個人客戶數則分別同比下降2.4%、2.7%。

因此,個人客戶數量的增長並未帶來匹配的利潤增長,增長質量不盡人意。

2023年上半年,中國平安個人業務營運利潤683.55億元,在集團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中占比達83.4%,但同比降幅達到10.4%,客均營業利潤降幅更是達到12%。

2023年上半年,中國平安總投收益取得增長,但凈投資收益率卻有所下降。

前6個月,中國平安實現總投資收益796.39億元,同比增長41.6%;總投資收益率(年化)3.4%,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

而受存量資產到期和新增資產收益率下降影響,同期其凈投資收益852.17億元,同比下降5.1%,凈投資收益率(年化)3.5%,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

壽險及健康險營運利潤下滑,財產保險承保綜合成本率偏高

分業務層面,除財產保險及銀行業務外,報告期內壽險及健康險、資產管理、科技及其他業務歸母營業利潤全面下降。

壽險及健康險業務一直是中國平安的基本盤。2023年上半年,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259.60億元,同比增長45.0%;實現營運利潤為585.93億元,同比減少1.7%。

營運利潤的減少主要由於過去幾年新業務價值的剩餘邊際攤銷的負增長對利潤釋放的影響。2023年上半年,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合同服務邊際攤銷386.65億元,同比減少6.9%。

然而由於短期投資波動虧損收窄,因此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的凈利潤仍取得了4.5%的同比增長。

財產保險方面,2023年上半年,平安產險保險服務收入1558.99億元,同比增長7.8%。其中車險收入1022.75億元,同比增長5.9%;非機動車輛保險收入427.23億元,同比增長18.2%;意外與健康保險收入109.01億元,同比下降8.5%。

財產保險業務整體承保綜合成本率98.0%,同比上升0.9個百分點,高於財險「老三家」中另外兩家人保財險、太保產險的96.4%、97.9%。承保利潤30.53億元,同比下降27.3%。

財產保險中,除保證保險外,均實現了正向承保利潤。2023年上半年,平安產險保證保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1.88億元,同比下降79.3%;保證保險業務承保綜合成本率117.7%,同比上升4.7個百分點。

對此,中國平安表示主要受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影響,小微企業客戶的還款壓力仍然較大。

高管多次稱股價被低估,地產風險讓市場擔憂

8月30日,在中國平安2023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國平安聯席執行長陳心穎表示中國平安的股價嚴重被低估。

這並非是中國平安的管理層首次公開表態公司股價被低估。

在2022年中期業績發布會及2022年度業績發布會上,時任中國平安聯席執行長、常務副總經理姚波也曾表示:「平安股價還是被低估了,股價和價值出現了脫鉤。」「目前股價被低估,未來有很高投資價值。」

然而即使是高管一次次喊話,提振市場信心,中國平安的股價至今仍萎靡不振。

A股股價自2020年底達到了2007年以來第二個最高點94.62元/股後,中國平安股價就開始掉頭向下,2022年10月31日達到最低點35.9元/股,隨後有小幅波動上漲。

或為提振二級市場信心,即便在營運利潤下降的情況下,中國平安仍調高現金分紅,向股東派發中期股息每股現金0.93元,同比增長1.1%。平安方面表示,這說明管理層對經營的長期信心。

在中報發布後,中國平安股價有所上漲,截至9月19日A股股價收盤報49.28元/股,但較高點仍幾近腰斬。

市場的擔憂一方面或來自對投資收益率的降低及地產投資「爆雷」的擔憂。

2023年8月8日,財聯社發布報道稱碧桂園未能支付應該於8月7日支付的兩筆美元債票息,8月10日,碧桂園發布盈利預警並稱「行業銷售和公開市場融資面臨嚴峻的困難和挑戰」。隨後發布的中期業績報告也證明了這一點,2023年上半年,碧桂園凈虧損514.61億元,上年同期凈利潤為19.07億元。

雖然對其經營狀況已有預期,但碧桂園「爆雷」的消息還是震驚了市場。而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國平安為碧桂園第二大股東,持股5.37%。

港交所消息顯示,在盈利預警發出的次日即8月11日,平安資管減持了1409.4萬股碧桂園股份,套現1381.21萬元,減持後持股比例由5.04%降至4.99%。

目前,中國平安還是多家上市地產公司的大股東。截至2022年底,平安人壽持有中國金茂13.42%股份。而根據2023年中報,平安人壽、平安人壽-分紅-個險分紅、平安人壽-萬能-萬能分別持有華夏幸福10.58%、8.38%、6.09%股份。

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鄧斌表示,平安從2021年開始逐漸壓降不動產,現在主要的布局方向是租賃住房。目前不動產物權部分占險資的4.5%,集中於一線的城市,不動產對於平安來講敞口可控、風險可控。

中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國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中不動產投資餘額為2093.93億元,在總投資資產中占比4.5%。

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平安系「大亂斗」引關注

而另一方面,近期關於與平安系相關的多起負面新聞或許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信心。

2023年4月,平安資管與持股公司滙豐控股(0005. HK)間的分歧愈演愈烈,在滙豐主席公開表示反對分拆亞洲業務後,平安資管提出推動滙豐亞洲業務戰略重組,但滙豐方面拒絕參與有關方案的討論。截至2023年6月底,平安資管持有滙豐控股8%股份,僅次於持股8.27%的第一大股東貝萊德集團。

2023年7月,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終審支持了恆豐銀行鄭州分行有關平安不動產需對其提供49%流動性支持的,榮璟(鄭州)置業發展有限公司2億餘元貸款中的部分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訴訟請求,目前平安不動產已被列為被執行人。

有市場消息稱,在訴訟過程中,平安不動產以其上市公司母公司中國平安未就擔保事項公告為由,主張其出具的《流動性支持承諾函》無效,但最終未獲支持。

到了8月,「平安系三兄弟大亂斗」的消息也震驚了市場。

8月21日,平安建設(平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發表聲明稱子公司杭州平康名下的多個銀行帳戶中合計1.8億元被集中調到了杭州平康名下的平安銀行帳戶中,致其滯留在平安銀行且無法使用。

8月23日,平安建設再發文,稱平安銀行無正當理由拒絕為其辦理業務,是為了給其兄弟單位平安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爭取訴訟保全的時間。

8月23日晚間,平安建投微信公眾號回應稱平安建設總經理「試圖非法轉移杭州平康在平安銀行杭州分行帳戶1.8億元資金」,並表示已向公安、市監報案,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下一步將收回對平安建設的品牌授權,推進股權退出工作。

8月24日,平安建設另一股東鯤鵬控股也加入「舌戰」,表示自身已失去實際職權;8月29日,平安建設再發文指責平安建投自導自演違規轉資並惡意凍結其經營資金。

處在漩渦中的平安銀行,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86.10億元,同比下降3.71%;凈利潤253.87億元,同比增長14.9%。截至2023年6月末,不良貸款率1.03%,較年初下降0.02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91.51%,較年初上升1.23個百分點。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4d7cc73a66643067e4ca0665ea7ef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