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命運最好的方式:《心智覺醒》

2023-12-20     洞見

原標題:改變命運最好的方式:《心智覺醒》

改變命運最好的方式:《心智覺醒》

你是否對人生產生過無力感?

工作多年,身邊的人紛紛升職加薪,自己卻還在底層幹著最瑣碎的工作;

偶爾也會下定決心改變,興致勃勃地買書、報課,可堅持不了幾天就又丟在一邊;

結果狀態越低迷,越不願意跟人接觸,一天到晚待在家裡打遊戲、刷視頻……

你不甘墮落卻又無能為力,焦慮恐慌卻又不知所措,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滑向泥潭。

《心智覺醒》一書中,作者艾菲指出:人生中的大多數問題,來源於不成熟的心智模式。

她在書中解釋:心智模式就像是我們內在的「信息處理器」,會解讀我們從外界接收到的信息,也會決定我們對外的一切行為。

心智上不覺醒,我們便會任由外界牽著鼻子走,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未來。

只有重建心智模式,我們才能打破舊的思維限制,實現命運的逆襲。

1

感到痛苦時,提升心境高度

書中,作者談及諮詢者曉勉的故事。

他初入社會就因輕信別人,被詐騙了十幾萬。

這段糟糕的經歷,成了他怎麼也跨不過去的一道坎。

起初,他假裝這件事沒發生過,並試圖用忙碌麻痹大腦,工作之餘就去健身、寫日記。

然而他一停下來,往事依舊曆歷在目,懊悔與痛苦也再次來襲。

他迫切地想要逃避,便辭掉工作,斷掉社交,每天關在家裡打遊戲。

但他越是不敢面對真實世界裡的一切,內心的痛苦感就越強烈。

對此,作者指出:他的痛苦,主要源於心智模式的層級較低。

心智低的人,往往想法單一,目光局限,只能看到眼前的苟且。

偶爾被命運錘入谷底,就認定再也翻不了身,困在泥濘中走不出來。

可他只要抬起頭,便會看到低谷往往連接著高峰,處處都是上坡路。

犯了錯還有機會改正,錢沒了也還能再賺回來,何必苦苦折磨自己?

在作者的鼓勵下,曉勉不再迴避被騙的事實,鼓起勇氣告訴了身邊的人。

當他從谷底站起身,俯視這段過往,發現這不過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

自責與怨恨煙消雲散,他的生活也回歸了正軌。

其實,人生很多痛苦之所以解決不了,就是因為你的心智水平不夠高。

面對困難時,想不開,也悟不透,只會在倉皇逃避中,陷進更深的沼澤。

人若站在低處,看到的全是問題,是解不開的困局,是甩不掉的糟心事。

但如果站在高處,看到的則全是風景,往何處走都能找到出口。

作者在書中強調,做到以下2點,心智層次自會提升一個台階。

1. 學會不介意,允許一切發生

書中指出,所謂的痛苦,其實是一種因抗拒而愈發深重的力量。

它遵循的規律是:愈抗拒,愈痛苦;愈接納,愈輕鬆。

當你被苦痛折磨時,試著看輕看淡,接納生命的全部。

放平心態,允許一切發生,再大的風浪都擊不垮你。

2. 試著不迴避,將苦難轉化成禮物

哲學家泰戈爾說:「光明就在我們的面前,只要你能捱住痛苦,走過重重黑暗。你的負擔將變成禮物,你受的苦將照亮你的路。」

痛苦,是人意識覺醒的契機,也是成長路上的「禮物」。

所有你吃過的苦,受過的罪,反過來也會成為指引你人生方向的路標。

咬緊牙關超越它們,你就超越了過去的自己,鍛造出更高階的心智。

2

感到迷茫時,拓寬思維廣度

作家周嶺提出過人生的三大困惑:對自己不了解,生活目標極其模糊,完全想不清要什麼。

《心智覺醒》中,年輕人Mark便是如此。

從小到大,父母和老師都對他反覆強調:「凡事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所以,在人生的每個階段,他都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他一路考重點學校、找高薪工作,在同齡人中最早買房買車。

可他體會不到成就感,內心被空虛和迷茫所占據。

因為他一直在追逐世俗意義上的「最好」,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作者引導他,多去觀察一些「沒那麼好」的人。

他發現,周圍有人沒考上好學校,有人找不到體面工作,卻照樣都過得很開心。

原來,一個人不追求最好,也能過得很好。

他打破束縛自己的思維框架,允許自己積極嘗試、大膽犯錯。

最終,他找到了更理想的職業,整個人的狀態也變得鬆弛起來。

書中有句話說:我們看似自由,實際卻毫無自由可言。

外界的評判,如同沉重的枷鎖,將每個人框定在狹窄的空間裡。

一旦選擇了盲目順從,你便會如傀儡一般,稀里糊塗地來回打轉。

久而久之,你就看不到其他可能性,喪失旺盛的生命力。

想要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活法,你必須得走出思維的牢籠,拓寬心智的廣度。

書中,作者推薦了2種方法:

1. 打破路徑依賴,延展思維邊界

《心智覺醒》中指出:每個人的認知思維,取決於身邊人的影響,以及社會主流價值觀。

唯一喚醒內心聲音的方式,就是從既定框架中跳出來,以不同的視角看待生活。

像人類觀察螞蟻一樣,全面審視周遭的一切,你的人生或許就再也沒有邊界。

2. 擺脫二元對立,尋找更多選擇

書中說,我們的迷茫和內耗,都與「二元對立」的心智模式息息相關。

在二元對立的人眼中,任何人和事都是非此即彼,沒有中間地帶。

心智寬廣的人,則會賦予人生更多可能性,甚至將好與壞相互轉化。

打破二元對立的局限,你的心態有多開放,看到的世界就有多廣闊。

3

感到焦慮時,延伸時間長度

《心智覺醒》中,有個來訪者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來訪者不考慮實際情況,盲目定下很高的財務目標。

她時而覺得可以實現財務目標,非常拚命地工作,甚至累倒;

時而又陷入「我不行」的無力和絕望,精神萎靡好幾天才恢復。

結果,收入增長的速度,遠遠趕不上噴涌而出的焦慮,她的身心也疲憊不堪。

其實,像她這樣的情況,生活中並不少見。

有人希望學完一門課就進步神速;有人幻想看完一本書就馬上頓悟;也有人恨不得工作一年就升職,1年內完成5年的事。

作者認為,一個人越是急功近利、缺乏耐心,情緒就越是焦躁不安,最後反而常常事與願違。

她還用一個「增強迴路」來解釋:因為太過急於求成,沉不下心來做事,所以拿不到想要的成果,然後陷入死循環中無限輪迴……

董卿在《朗讀者》中說:「等待是我們和時間之間的一場博弈,我們憑藉著智慧和耐力,與未來做一個交換。」

先有量變,再有質變,做人得有不急不躁的耐性,處事也要遵照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人生的道路上,擁有長線心智的人,未必能走得快,但往往走得更穩,更遠。

那麼,我們該如何延伸心智的長度呢?

在《心智覺醒》中,作者給出了以下2個建議:

1. 沉下心耕耘,堅持長期主義

生活中的大多數焦慮,來自於付出後馬上就要看到結果,投入後立刻就要得到回報。

可是人生很長,路應該一步一步走,飯也要一口一口地吃。

豁得出時間和耐心的人,才能夠得著命運最高的獎賞。

2. 轉換參照系,拉長時間線

書里指出:一粒米,對螞蟻來說大到跨不過,在大象眼中卻小到看不見。

只要轉換參照系去看,任何壓力與煩惱都會變得渺小,甚至一下子消失。

當你為眼下的瑣事發愁時,試著拉長時間線,放到更久遠的空間中重新衡量。

那些焦躁、憂慮與迫切,就成了微不足道的塵埃,你也不會再因此惴惴不安。

書中,作者用一張圖說明:心智升維,是提高人生層次的關鍵。

頭腦混沌的人,如同籠中之鳥,再怎麼使勁,也飛不出圈住自己的條條框框;

而人一旦開了竅,覺醒了心智,思維不斷進化,這世間就沒有能困住他的局。

愛因斯坦說過: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在另一個層次,只有當你的心智提升後才能解決。

限制我們的,從來不是外界的挫折,而是自身的局限、狹隘與短視。

永遠記住,擋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

當你的心智強大了,任何阻礙都不堪一擊。

點個贊吧 ,持續更新大腦,進階認知,誰能擁有更高的心智,誰就能主導自己的命運。

作者:洞見·許朝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41298013975f95bce1d943615dd8a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