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島究竟歸誰?中國率先支持阿根廷行使馬島主權,英國惱羞成怒

2023-08-17     櫻桃談娛樂

原標題:馬島究竟歸誰?中國率先支持阿根廷行使馬島主權,英國惱羞成怒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存在領土爭議問題,其中英阿之間的「馬島」問題就是熱度最高之一,關於它的領土爭議已經持續了兩個多世紀。

馬島全稱馬爾維納斯群島,英方稱其為福克蘭群島,它距離南美大陸上的阿根廷只有約500公里,但是卻被距它13000公里的英國占領。

它的歸屬從被發現開始到後來歐洲人殖民統治時期均存在爭議,英、法、西班牙和阿根廷都曾占領過該島並在島上設立居民點。

納斯群島風光

1833年,面對眾國的虎視眈眈,英國重申自己對馬島的殖民統治,阿根廷也不甘示弱,隨即宣稱自己仍擁有島上主權。為了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權歸屬問題,英國和阿根廷頻頻打「口水仗」,英方認為,阿根廷涉及馬島的言論帶有殖民主義的傾向,會威脅到馬島居民的利益和生活方式,阿方反駁稱英國這個前殖民主義國家才會損害馬島人民的利益。

那麼,馬島糾紛究竟是因何而起?馬島戰爭已經過去30年,為何領土爭端仍未停歇?

各國交替占領的歷史

自1600年左右被發現後,一位法國航海家首先於1764年在東福克蘭島建成了居民點。1765年,英國人率先成為西福克蘭島的第一批正式居民,但1770年被西班牙人強制逐出,隨後西班牙人在1767年左右買下了法國居民點的全部產權。

1771年英國在受到戰爭威脅之後,重新進入西福克蘭島並重建了前哨基地,1774年時又因為經濟困難撤出該島,但仍然沒有放棄對其主權的控制。

1816年,宣布脫離西班牙而獨立的阿根廷於1820年宣稱對福克蘭群島擁有主權。

馬島首府阿根廷港

1831年,美軍艦暴力摧毀阿根廷在東福克蘭島的居民點,理由是報復它們非法扣留3艘美國船隻。

1833年,英國強行將駐島的阿根廷官員驅逐出去,隨後就派了己方的官員前去治理。直到1885年,島上已經成立了正式的英國社區並且形成產業,經濟生活已經能夠自給自足。

1892年,福克蘭島正式成為英國在南美洲的殖民地。不過阿根廷一直強烈反對英國占領該群島。

二戰之後,福克蘭的主權歸屬問題轉移給聯合國解決。1964年,聯合國相關部門召集英阿開會討論馬島的歸屬問題,希望雙方能和平解決。

聯合國

西班牙與葡萄牙曾根據教宗敕令瓜分新大陸,阿根廷有樣學樣以此為依據,又以自己繼續西班牙的統治,以群島鄰近自己的國家,以結束殖民地位的需要等等為理由,宣稱對福克蘭群島擁有主權。

英國則認為自己自1833年以來就對群島公開、持續、實際的擁有、占領和管理,又將聯合國憲章承認的自決原則運用在福克蘭島民身上,從而贏得了島民的支持,理應掌管對它的主權。英方認為,如果不顧福克蘭島民的訴求,將群島的主權交與阿根廷,絕不是結束其殖民地位,而是將其重新變為殖民地。

馬島戰爭

196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邀請英阿舉行會談以尋求一個和平解決紛爭的辦法。

這種沒有結果的討論並不能滿足阿根廷急切的主權訴求,直到1982年2月討論還在進行,終於阿根廷軍政府於1982年4月2日入侵福克蘭群島,從而爆發了福克蘭群島戰爭又稱馬島戰爭即"南大西洋戰爭"

10個星期後,戰爭結束,阿根廷部隊在史坦利向英軍投降。英國繼續將軍隊駐紮在島上,並且實施軍事專區和捕魚保護區。

但是馬島戰爭的結束並不意味著領土爭端已經划上了句號,與韓戰一樣,雙方只簽訂了與戰爭本身相關的停戰協定。

2001年,阿政府重申對馬島享有主權,希望國際社會共同敦促英方與阿方重新開始馬島主權談判,並表示願意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同時承諾將按照國際法尊重島民的訴求和利益。

對此,英方重申馬島主權不容談判,應當尊重島上居民的意願。2月21日,為了滿足民用船隻在阿大陸和馬島之間直航的需求,阿英兩國協商後成功達成協議允許直航。3月,英國公開表示需要將其在南喬治島的軍隊遷至馬島,阿方接受。

2007年,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上台後多次發言稱阿擁有馬島主權,要求與英方重新談判,英方再次拒絕。

2010年2月16日,阿根廷政府派軍艦強行封鎖馬島海路;此時英國工黨政府雖然已經在政壇奄奄一息,但仍然不甘示弱,迅速派出己方艦隊對其進行驅逐,誓死捍衛主權,兩國軍事衝突一觸即發。

領土爭議背後是利益的爭奪

自從1982年福克蘭群島戰爭之後,英國和阿根廷之間已平靜了28年。

雙方這回劍拔弩張,為的竟是福克蘭群島海底600億桶的石油。

馬島附近海域海洋生物資源豐富,該島也是英國從12000公里之遙的歐洲到南極開展科考研究的通道。1998年,英國在馬島發現石油儲藏。2010年,英國政府允許幾家石油公司在馬島附近水域勘探石油,其中一家公司聲稱已經勘明海底至少蘊藏著4.5億桶原油。據初步勘探,馬島海域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可能不亞於英國的北海油田。

因此,馬島的主權歸屬不僅事關英阿兩國的國家尊嚴,還涉及巨大的經濟利益,兩國之間的主權爭端也愈演愈烈。

國際輿論

英國民眾普遍支持收復屬地,阿根廷民眾也強烈要求英國結束對馬爾維納斯群島的占領。專業人士認為英國身為一個前殖民主義國家應該以外交方式交涉解決紛端,以武力強行收復屬地的做法,反而會使阿根廷民眾更加憤怒。

雖然號稱外交上會保持中立,但是大部分歐洲國家和美國早就倒向英國;而大部分拉丁美洲國家都支持阿根廷,除了全世界最窄的國家智利之外。

因為從70年代起智利就跟阿根廷有邊境衝突,智利當局擔心萬一阿根廷奪回馬島上主權,實力強大之後會回過頭來威脅到自己的國土主權。因此智利主動向英國提供了協助。只要阿根廷空軍有飛行任務,智利就會向英國在外海的艦隊發出預警以便其及時做出反應。

至於一直在英國統治下的馬島居民則堅持自己擁有英國文化身份,強烈反對阿根廷占領馬島,所以英國將外交手段集中在宣揚聯合國的民族自決原則,呼籲尊重馬島居民的訴求,以保住自己對馬島的主權。

1982年馬島戰爭結束後直到1988年,連續7屆聯合國大會決議均以幾乎相同的措辭敦促英阿兩國談判解決主權問題,但英國卻一直拒絕與阿根廷回到談判桌上。英國之所以能夠蠻橫地拒不執行聯合國決議、無視國際社會呼籲,是因為在當前國際機制框架下,只有安理會的決議可以強制執行,聯合國決議沒有強制力。

這一方面凸顯了英國的大國強權主義,另一方面佐證了當前國際機制在某些問題上的無奈。若將爭端提交國際法院仲裁,需要英阿兩方都提交申請,國際法院才會受理。顯然,實際控制馬島的英國不會提交。

退一步講,即使判決馬島主權歸阿根廷,但若強悍的英國拒不執行裁決的話﹐缺少強大公權力的國際機制也沒辦法。英強阿弱,英國又是安理會成員,拖延策略對英國而言是不錯的選擇。

直到現在,馬島依然處於英國占領狀態,阿根廷也一直沒有放棄馬島的主權要求。

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馬爾維納斯群島主權爭議問題上的立場是不容置疑的,中方堅定支持阿根廷對於馬爾維納斯群島主權的正當訴求。馬島是阿根廷大陸架的延伸,理所當然應該屬於阿根廷,英國人歷來就是強盜。

2012年6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阿根廷共和國政府聯合聲明:

雙方重申將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繼續相互堅定支持。阿方重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中方重申支持阿方在馬爾維納斯群島問題上的主權要求,以及根據聯合國相關決議,通過重啟對話談判,尋求和平解決爭端的立場。

儘管英阿爭鬥不斷、互不相讓,好像關係愈加緊張,但鑒於兩國的國情和國際氛圍,無論是官方還是社會分析人士都認為爆發軍事戰爭的可能性極小。

英國強權主義、島民的執拗與阿根廷急切的主權訴求、國際機制的力量綿薄,使得馬島事件拘泥於爭鬥衝突的短期利益。

所以,綜合各方面態度,從歷史和現實情況來看,阿根廷在短期內從英國手中收回馬島主權將非常困難,但路徑的久遠並不等於前途渺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3f635ea7b38d51c60829db4b9d268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