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停產、新板塊增長放緩 中銀絨業「雙主營業務」模式再受挫

2023-12-21   中國商界雜誌

原標題:子公司停產、新板塊增長放緩 中銀絨業「雙主營業務」模式再受挫

寧夏中銀絨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銀絨業)近日接連發布公告及董秘回應,預示著其「羊絨+新能源」並行之路再度受阻。

12月18日,中銀絨業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都江堰市聚恆益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恆益)於12月15日遞交《停產告知函》,預計停產4至6個月,計劃於2024年二季度恢復正常生產。12月19日,中銀絨業董事會秘書在互動平台上表示,公司已將羊絨相關生產製造設備資產剝離。

今年以來,中銀絨業的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破產重組後拓展出的新能源業務,其今年的收入表現也並不理想。曾經的羊絨生產龍頭企業,這些年發生了什麼?

中銀絨業寧夏生態紡織產業園靈武園區。(圖片源自中銀絨業微信公眾號)

新材料子公司停產

公告顯示,聚恆益計劃於2023年12月19日停產,停產的目的在於「確保清潔生產改造項目順利實施」。

停產期間聚恆益將對本次清潔生產改造項目中涉及生產工藝、環保裝置和節能設施等生產資料進行升級改造,同時組織全體員工開展環保意識、安全規範和標準化操作等方面的培訓。目前,聚恆益已取得清潔生產改造相關審批手續,改造完成後,將提高環保及安全生產等相關工藝水平。

2021年3月,中銀絨業增資收購聚恆益,後者主營業務包括石墨及碳素製品的製造與銷售、金屬製品銷售等。而本次清潔生產改造停產,或與聚恆益此前多次受到環保部門處罰有關。

2022年8月,聚恆益由於未按照排污許可證規定開展自行監測,被成都市生態環境局處以2萬元罰款。今年5月,聚恆益在接受成都市都江堰生態環境局現場檢查時,由於違反《排污許可管理條例》《成都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多項相關規定,連受6項處罰,罰款總額高達82萬餘元。

停產將近半年,聚恆益及其母公司中銀絨業將受到多大程度的影響?公告表示,從短期來看,子公司的停產將對公司今年及明年第一季度的經營業績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但從長期來看,清潔生產改造完成後,聚恆益的相關生產工藝不僅將得到提升,還能實現節能降耗,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提升焙燒生產效率、釋放相關產能,更有益於長遠發展。

此外,公告也提出,聚恆益清潔生產改造停產期間,公司及其他子公司經營業務將正常開展。

「雙主營業務模式」受阻

曾入選「寧夏紡織工業十強企業」的中銀絨業,經營之路幾經波折。

據悉,中銀絨業的前身是寧夏聖雪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聖雪絨)。2007年,聖雪絨與中銀絨業完成重大資產置換。2018年以後,受原料價格飛速上漲等因素影響,中銀絨業遭遇原料與資金不足、經營環境不利的困擾,不斷陷入債務、訴訟及處罰危機。

2019年,中銀絨業完成破產重整,成為控制原絨供應、打造高端羊絨原料、紗線和面料品牌的輕資產運營公司。2020年,公司決定在繼續開展羊絨業務的同時,構建「羊絨業務+實業投資」雙主營業務模式。

具體而言,中銀絨業實業投資業務拓展的主要方向為新能源材料的生產、銷售和應用。

在鋰電池正極材料上,2021年3月,公司收購四川鋰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80%股權,對鋰電池正極材料實行自產自銷;同年12月,公司審議通過了收購四川鑫銳恆鋰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的議案,並計劃投資20億元建設鋰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項目。

在特種石墨業務上,除收購聚恆益外,2022年11月,中銀絨業還收購了主營碳素及石墨業務的河南萬貫實業70%股權。

在鋰電池應用端,中銀絨業則於22021年8月在上海設立資產持有平台、合資設立業務運營平台,通過上海玖捌貳物聯科技有限公司開展新能源應用所涉的二輪及三輪電動車更換電池業務,構成了新能源業務從上游材料到下游應用的閉環。

儘管堅持宣稱羊絨業務仍是公司的主營業務,但從業績數據來看,羊絨板塊為中銀絨業帶來的貢獻已遠不及新能源。

在剛剛引入新能源業務的2021年,中銀絨業營收為4.33億元,其中紡織行業帶來的營收占比為66.87%、新能源營收占比為33.13%。而在2022年,公司營收6.28億元,紡織行業占比僅為17.36%。公司在2022年度報告中提出,子公司四川鋰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該年為公司貢獻了主要收入來源,而羊絨行業具有周期性、季節性、區域性和資金密集性特點,總體規模小,競爭激烈,對經濟周期和季節敏感,原料價格波動大,代加工環節利潤低,加之公司重整後生產性資產剝離、股本倍增,僅依靠羊絨原料貿易和大宗商品代工貼牌,盈利壓力較大。

另一方面,破產重整後,中銀絨業的歸母凈利潤僅在2021年實現同比上升,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27.72萬元和729.74萬元,同比降低74.86%、1.06%。

值得注意的是,已成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的新能源板塊,今年以來的業績增長情況也令人擔憂。2023年上半年,中銀絨業新能源業務營收為2.16億元,較去年同期僅增長0.74%。另外,受子公司停產影響,公司本年度業績恐將雪上加霜。

事實上,從紡織鞋服領域進軍新能源賽道,中銀絨業並非個例。今年5月,女裝品牌日播時尚董事會審議通過了收購上海錦源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源晟)100%股權的決議,但11月5日,公司再發公告,認為錦源晟海外礦產的盡調、審計和評估工作尚未完成,故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日播時尚的女裝跨界之路宣告失敗。

那麼,採取類似「雙主營業務」模式的企業如何才能走得長遠?業內人士認為,在傳統紡織行業復甦乏力的背景下,跨界新能源這一風口的確具有合理意義。但企業轉型是一項複雜而有高風險的工作,企業需要充分考慮自身能力和市場環境,進行深入的市場調研和風險評估,制定合理的戰略規劃,確保新舊業務能夠協同發展。同時,企業也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決心,積極面對轉型過程中的困難和挑戰。(記者 冉隆楠 見習記者 於佳鑫)

來源:中國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