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生態畫卷 護綠色發展
浙江開化:能動履職合力推進
錢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建設
深秋時節,浙江省開化縣內的錢江源國家公園,層林盡染,江山如畫。
2003年、2006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先後兩次來到開化縣考察,留下了「一定要把錢江源頭生態環境保護好」「變種種砍砍為走走看看」的囑託。
殷殷囑託,聲聲在耳。多年來,為守護「一江清水出源頭」的錢江源,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檢察院堅持依法能動履職,積極探索錢江源國家公園及其輻射區域的生態司法保護,為建設開化綠色發展新畫卷貢獻檢察力量。
如今,錢江源國家公園已被列入全國十個、長三角地區唯一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開化縣也於2018年被評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這些極具辨識度的金名片背後,也有檢察人的付出和努力。」開化縣檢察院檢察長袁小榮自豪地說。
守青山
賞生物多樣性之美
錢江源頭好風光,綠意古田秀萬象。從錢江源國家公園的蓮花尖上放眼遠眺,錢江源層雲籠罩,山巒疊翠,原始森林直衝雲霄。
為保護這些原始森林,近年來,開化縣檢察院全面深化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的犯罪行為,不斷探索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今年3月,該院在辦理一起森林失火案中,首次採取碳匯生態補償的模式,督促被告人承擔生態修復費用及生態服務功能損失賠償金共計6.5萬餘元。如今,這些費用已被全部用於森林保護。
「2020年以來,我們利用補植復綠省級生態修復基地的優勢,構建多元化生態修復機制,補植復綠林地面積1000餘畝。」袁小榮介紹說。
森林覆蓋率達到97.55%的錢江源國家公園,也是許多珍稀動植物的家園。公園內至今已記錄高等植物2244種、脊椎動物414種和昆蟲2013種,包括多種國家一級、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是全國11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陸地關鍵區域之一。這裡至今仍保存著全球稀有、集中連片、面積達1550公頃的低海拔原生常綠闊葉林,也是我國特有的世界珍稀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頸長尾雉、黑麂的主要棲息地。
2022年12月,錢江源國家公園還引進了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朱䴉進行南方種群重建。
「我們的轄區內某村公墓擴建項目正在施工,該工程項目距離朱䴉人工繁育基地僅500米左右,且緊鄰國家公園核心區,不僅會影響朱䴉的棲息環境,也給國家公園林區帶來安全隱患。」今年3月,在朱䴉即將迎來首個繁殖期之際,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工作人員向開化縣檢察院和縣林業局表達了擔憂。
今年3月,開化縣檢察院會同縣林業局到錢江源國家公園區域內實地查看公墓擴建情況。
在了解案件基本情況後,開化縣檢察院聯合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縣林業局來到該項目現場實地查看,並進行現場勘查,確定了該項目屬於違規擴建。在固定證據的基礎上,該院啟動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與民政、林業、綜合執法和所屬鄉鎮等相關部門共同召開案件分析研判會,並制發檢察建議,督促立即停止項目施工,對毀壞的林地恢復原狀、補植復綠。檢察建議發出後,所屬鄉鎮立即著手整改,經當地村民代表大會表決,該公墓已另行選址規劃,朱䴉順利進入繁殖期。
護綠水
一江清水出開化
一條名叫馬金溪的清溪自錢江源國家公園的蓮花尖中緩緩流出,這條水質清澈的溪流是錢塘江的源頭之一,其中孕育著開化的特色美食清水魚。作為中國清水魚之鄉,為了保護魚類生長,開化縣於2019年開始實行禁漁期制度。
緊扣國家公園城市發展大局,開化縣檢察院利用「河長+檢察長」「網格+檢察」等機制,設立了省級公益訴訟漁業生態修復基地,探索開展河湖生態環境修復,推動縣域水環境保護工作發展,持續讓「一江清水出開化」。
2022年8月底,利用「網格+檢察」機制,開化縣檢察院辦結了一起禁漁以來涉案人數最多、非法捕撈數量最大的「電魚」案。在該案中,鄭某等6人無視禁漁令頂風作案,使用禁用工具電瓶在開化縣音坑鄉音鏗村河段(系馬金溪流域屬禁漁區)電魚,捕得漁獲物共43.6千克,被當場抓獲。法院以鄭某等6人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判處拘役五個月至二個月十五日不等刑期,鄭某等6人繳納了對受損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修復費用10.7萬元。該案宣判後,開化縣檢察院在公益訴訟漁業生態修復基地組織增殖放流活動,現場放養魚苗1萬餘尾。
此外,開化縣檢察院還首次採用被告人護河巡河折抵公益損害賠償金的方式,讓「破壞者」變成「守護者」,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社會效果。
今年8月,低保戶老王為了給身患癌症的兒媳婦補充營養,私自背著電瓶到河道電魚,被護河員發現,案件被移送至開化縣檢察院審查起訴。針對老王家中的特殊情況,承辦檢察官通過生態環境資源聯動治理平台發起了案件會商,並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對案件進行公開聽證。鑒於老王的認罪態度良好、犯罪情節輕微,該院近日依法對老王作出不起訴決定,同時要求老王通過護河巡河的方式折抵部分公益損害賠償金。
「檢察官,你們放心,我現在每天天亮就來巡河,有我在,這裡沒有人再敢來電魚了!」老王保證說。
聚共識
繪就國家公園新畫卷
為凝聚更大的法治保護共識與合力,今年初,開化縣檢察院聯合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當地生態環境局等部門構建了一體化辦案機制。
「藉助該機制,我院與相關部門搭建生態環境資源數字化聯動治理平台,重點聚焦生態環境領域執法司法中的堵點痛點問題。我們通過集中辦理生態環境資源領域的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從而實現數據資源有效整合、生態保護『兩法』有效銜接、公益訴訟有效互補、行政爭議有效化解、線索渠道有效拓展。」該院副檢察長龔高華介紹說。
同時,開化縣檢察院與毗鄰的江西省德興市、婺源縣和安徽省休寧縣建立了四縣(市)檢察機關生態檢察辦案協作、線索移送、聯合辦案、信息共享、共同預防、公益互動六方面的工作機制,強化對錢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協作。
今年6月,開化縣檢察院會同縣綜合執法局、縣林業局、縣公安局對一起案件進行會商。
通過該機制,今年3月,江西省婺源縣檢察院將一條跨省傾倒垃圾的案件線索移送至開化縣檢察院。該院立即展開調查,並利用一體化辦案協作機制,向開化縣環保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綜合執法局等縣級部門駐點工作人員調查核實。在查明案件基本事實後,檢察機關及時將線索移交至安徽省休寧縣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目前,該案的刑事訴訟尚在辦理中。同時,開化縣檢察院與休寧縣檢察院已經著手跨省進行生態修復,將聯合對相關當事人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今後,我們在檢察履職過程中會繼續將『生態優先』理念貫穿始終,積極探索國家公園區域生態司法協作,築牢環錢江源國家公園生態司法保護屏障,以司法之力繪就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新時代國家公園生態畫卷。」袁小榮表示。
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位於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是長江三角洲唯一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試點區由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錢江源省級風景名勝區以及連接自然保護地之間的生態區域整合而成,總面積252平方公里。這裡保存著大面積、全球稀有的中亞熱帶低海拔典型的原生常綠闊葉林地帶性植被,也是中國特有、世界瀕危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麂、白頸長尾雉的全球集中分布區。2015年1月,錢江源國家公園開始體制試點,是全國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之一。
(檢察日報 范躍紅 呂曉土 王歡)